关于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2009-05-11 08:52王淑珍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数学教师共同体

王淑珍

【摘 要】课程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引了方向,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则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动力,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了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我区(注:此处特指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下文同)在2005年成立了旨在推动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名师专业辐射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几年来活动成果显著,对全区(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新课程实施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本文以我区小学数学专业发展共同体为例,谈谈共同体成员的构成、共同体的运作模式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共同体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在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群体中,不少教师已取得了省、市教坛新秀、中学高级教师、市学科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或职称,他们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教学功底,也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在相对宽松和开放的新课程实施环境下,他们希望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但却缺乏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和空间。他们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经历,并在不断学习和吸取新知,但这些往往都只发生在师生的教育教学交往之间,而缺少教师群体的分析和认可。总之,教师个体经常是单打独斗,势单力薄,致使其自身发展步入了一个高原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期待着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并渴望同伴的交流与切磋。

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这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推动全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进步,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就成了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立是解决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下面,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一、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概括地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具有不同发展意向的教师,以及以平等姿态参与其间的专家、学者所组成的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团体。共同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所有成员都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并对“共同体”和学习伙伴承担责任;所有成员都应保持适度的异质性(如教师年龄、执教年级、个体专长等),以保证彼此交流学习时信息量的丰富性;共同体成员本着共同学习的目的,或为了一节课的设计,或为了一个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每个成员的生命彼此感应,思想彼此碰撞,以实现共同解决难题,共享资源和成果。显然,来自教师内心的变革动力、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是我们这个团体最核心的要素,而“校内共同体”、“校际共同体”和“区域共同体”则是这个团体中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二、我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成

我们所致力于建设和研究的主要是区域共同体,是面向鹿城区的所有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把共同体的成员分成四组,每组分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以组织和协调共同体的活动。下面是四组成员的组成情况:

第一,35周岁以上的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市级以上教坛新秀、市学科骨干教师或者区高级研修班的学员。

第二,35周岁以下的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或者区高级研修班的学员。

第三,35周岁以下的市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第四,区名师工程小学数学研修班全体学员。

在这四组中,又以第二组为主体,因为这个层次的老师年富力强,相对来说正处于教学生涯的关键期和高峰期,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在第二组的带领下,我们定期组织开展区域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和送教下乡活动,以扩大名师的专业辐射范围,以期带动我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三、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运作模式

1.相对独立的小组活动。为了保证共同体的正常运作,并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我们根据以上各组共同体成员的年龄特征、教学风格和发展需求,分成了以下活动小组:

(1)年级备课组。根据教师所执教的年级段,将成员分成低、中、高段组,各成员在课余时间对共同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集体备课,或听课、评课后再上课,或同课异构;同时,各成员在组内共同分享教师个体所经历过的典型教育事件,并抒发教育教学中的内心感受,相互合作、交流,相互倾听和化解彼此在教育教学中所担负的压力,从而实现了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例如,为了派一位老师参加市级的用连乘(连除)问题解决的优质课评比,共同体成员中的中段组老师便分头备课,之后又集中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交流自己的教学设想,从而实现了用心经历实践、思考与智慧的最优化重组。最终代表我区参赛的教师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2)同类课题组。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新的教学理念和现实状况往往存在着一些差距或矛盾,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些差距或矛盾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于是,共同体成员中的老师便按各自的问题需求组成了同类课题组,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共同承担研究任务,并反复进行行动研究,直至该课题圆满完成。具有同类课题的共同体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群策群力、互助合作,形成了一种浓烈的研究氛围,它使教师们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体验到研究的快乐,继而又爆发出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增长点。例如,在共同体成员中有个别老师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特别感兴趣,于是就共同组成了一个课题组,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所申报的课题还在省里立了项。

(3)青蓝结对组。为了进一步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我区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根据共同体成员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长,成立了青蓝结对组,充分发挥了获得相当荣誉且经验丰富的老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教师队伍得到了可持续发展。青年教师有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跟踪指导后,通过做课题,促思考;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上课等过程,实现了专业水平螺旋式上升的目标。在我区数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立近两年的时间里,就有两位共同体成员被评为了市教坛新秀。

2.集中整合的大组活动。各活动小组既相对独立又集中整合,在我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共同体保证了每学期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大组集体活动。

(1)教师自我引领。我们以骨干教师为引领,由一名或几名骨干教师在团队里起着组织、引导、帮助的作用,以带动“共同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且每一次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例如,我们先后举行了以“计算教学”、“概念教学”、“解决问题”等内容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且每次活动均安排了共同体成员开课、互动评课、观点言说等环节。在这个充满自由和开放的环境里,各成员围绕同一主题共同学习、探究,相互纠正、补充,他们努力寻求教学上的有效实践,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专家专业引领。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只参加同伴间的互助指导,那么可能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应用所学内容。但是仅有这种同伴间的横向支援,而缺少先进的专业理论的纵向引领的话,则容易陷入原地踏步的境地,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由于共同体成员间的数学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有时候凭借我们自身的学识还无法准确而科学地解释教育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专家往往能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理论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并给人以启示。为此,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先后聘请了多位小学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作为共同体的顾问和指导教师。这些专家以自己渊博的知识,从独特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教学现象,并总结了内在规律。同时,我们还和专家以平等、民主的姿态进行对话,但对话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交流,为了沟通,为了知识共建,从而实现在专业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研究。

(3)优质资源辐射。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共同体的作用,做到以点带面,从而实现骨干教师的专业辐射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我区有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师,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赤诚之心,他们也渴望“走出去”,想把名师“请进来”,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专业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共同体恰好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桥梁。例如,共同体先后到海岛、山区送课,并将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进了农村课堂中,以平等的姿态与那里的老师探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以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最终使他们在不同起点、不同程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显然,这使得我们共同体的成员真正成为了区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进而推动了全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专业发展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近两年来,我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已成了区小学数学教学的中流砥柱,在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的教学行为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共同体成员的专业发展,促使一大批数学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每个成员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的平台,在这个自由的、充满思想碰撞的骨干教师群体中,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犹如装上了助推器,进一步促进了其教学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提高。在2008年的温州市小学数学教坛新秀评比中,共同体中有4位青年教师被评为了温州市教坛新秀;近一年来,在市级开课共20多人次,且共同体成员撰写的数篇论文分别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成果非常显著。

2.发扬了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体”是一个由具有共同目标、相同志向的教师所组成的团队,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是在合作中进行、完成的。通过这种形式,老师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强化,合作品质得到了培养,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和融合,逐渐显示出了团队合作的优势,壮大了学科骨干教师的队伍,从而提高了全区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3.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校本教研和教师发展模式。在共同体中,我们可以走出传统教育研究的自我封闭状态,昔日教研的“单干户”走进了今日的“共同体”,这种“优势叠加式”的教、学、研合一的方式缩短了教师个体成长的过程,并使其避免了在成长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显然,共同体的建立只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外因,起组织和协调作用,推动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比较和研究中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要使教师专业的发展最终落实到每一个个体身上,还需要教师个人在这个共同体中汲取营养,夯实自我,发展自我,并在促进别人进步的同时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许永华.学校变革: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8-2-5.

[2]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数学教师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