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古迹的明珠·女皇宫的雕刻和艺术风格

2009-05-11 03:59慕仰山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吴哥古迹佛塔

慕仰山

柬埔寨地处陆海的通道,远古时代的一些部族从陆路或海上由此经过,进入印度支那腹地,或在东南亚沿海定居。公元前6~前5世纪,柬埔寨人的祖先-高棉人(又称吉蔑人)由中国云南南迁,在湄公河上游、孟河一带短暂停留后,分别向西南和东南方向移动,到达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一带,建立了扶南王国。吴哥古迹(Angkor)位于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约240公里。在公元9世纪至15世纪时,吴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最盛时人口达数十万。现存吴哥古迹有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吴哥寺中的五座莲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耸入云,是高棉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精湛建筑。

被誉为“吴哥古迹的明珠”的女皇宫位于吴哥城东北约25公里处,原名湿婆宫,建成于吴哥王朝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每座塔祠的东、南、北各有一门,门高仅1.2米,礼拜者须弯腰屈膝方能入内。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围3道围塔,内外围墙之间有拱门,镂花石柱和石碑等。整个塔祠群巍峨壮观,建筑奇巧别致,雕刻细腻优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种神鬼罗刹的雕像。塔基及其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是千姿百态的浮雕,内容多是记载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1431年吴哥城被暹罗攻陷时,女王宫也遭到破坏。

由砖到砂岩,材料的改变仍然使吴哥王朝的建筑保存了以块状量体堆叠砌建的方式,把砂岩裁切成块状来磊叠出寺塔,再由工匠在上面雕刻。砖雕或木雕往往都可以制成非常繁复细密的花纹图案。

吴哥王朝到了用砂岩为材料的时代,仍然廷续着砖雕的风格。产生了石雕艺术中少有的精细之作,几乎是以织绣的工法在做石雕,令人叹为观止。

石雕艺术精美的女皇宫建于西元967年,距离由砖造改为砂岩的巴孔寺已将近100年。砖雕无微不至的细密繁复却已转化成不可思议的石雕工法了。女皇宫的建筑比一般神殿山的寺庙要低矮许多,没有陡峭峻伟令人晕眩的高度,以十分亲近人的尺度布置成温暖的空间院落。

女皇宫以极尽奢华的方式装饰门楣上的雕花。许多门框的高度只有108公分,宽度30公分,几乎没有实际的功能,似乎只是为了装饰而存在。“门”不再只是建筑上一种实用的空间,“门”仿佛是无比华丽庄严的象征。门楣的顶端置放者诸神:湿婆神拥抱妻子坐在五重山上,恶魔拉伐那幻化出无数个头颅和手臂。大地震动,猴子与狮、像躲避奔跑,神鸟向四面飞翔。这是开启向诸神世界的天国之门,门相上攀着图案华丽的龙蛇,浑沌的乳海被搅动,掀起波浪,浪花如花瓣,向上旋转。因陀罗神佑手持金刚杵骑在三个头的大象身上,红色的砂岩被雕成镂空的浪花,浪花一重一重向上溅进,升起。这种繁复的雕工,使人忘了这砂岩上的雕刻,这是织锦,是一根一根细致纤维的穿梭编织,吴哥王朝的工匠却在坚硬的石头上完成了这种美的升华。

女皇宫的石雕繁复却毫不琐碎,每一道门楣上的雕花都像女子头上的花冠,要如此不厌其烦地去重复。这是通往诸神世界的门,这是华丽的女神之门。

女皇宫的图案像波斯的织毯,像中国的丝绣,像中古欧洲大教堂的玻璃花窗,像闪动的火焰,像舒卷的滕蔓,好似错综迷离的梦。

吴哥的大部分建筑已倒塌成废墟,但吴哥古迹的明珠女皇宫在我们的心中却依然宏伟壮观,其雕刻艺术璀璨夺目、令人惊叹。

猜你喜欢
吴哥古迹佛塔
中国政府援缅甸蒲甘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古迹遗址探险手册
扶贫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京都古迹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天然佛塔
中国主要的历史名迹China’s Top Historical Sities
在天堂与地狱间行走
数位拍台湾
吴哥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