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绵璐
文化产业在世界上提出和引起关注已有半个世纪,但是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称谓。它在美国叫版权产业,英国叫创意产业,西班牙叫文化消闲产业。在日本、韩国、荷兰、法国等叫文化产业,我国是在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大”五中全会上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在党“十六大”上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提并论。
至于“文化创意产业”一词,那是在2005年7月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上提出的。有人说中国应成为“创意”大国,北京应成为“创意”之都。紧接着北京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时说,“将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
现在各种报刊文章谈的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多指演出、影视、动漫、网络、出版等,北京提出重点发展“六大创意产业区”。可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呢?!
不要忘记,中国的青铜器形成青铜文化,丝织品产业造就了“丝绸之路”,陶瓷制造打造出号称“海上的丝绸之路”,玉石雕刻,漆器制造,各种针法的刺绣品等。这些传统文化产业,都有着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空间。我们今天发展文化产业,应在原有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内涵与外延给予极大地拓展与延伸,使之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文化产业的一切要素,是长期发展至今的国家文化产业。建国初期,由于严重的国际经济封锁,其他产品出口受到限制,为了恢复经济与建设国家筹集资金,国家将传统工艺美术定为“特种工艺”经营,大量出口换取外汇及机械,并转由轻工业及手工业部门统一管理。因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相对地被淡化了。当时的中央领导虽然重视传统工艺美术,如制定相关政策,举办展览和增设工厂,成立研究所及学校等,但是,由于当时国家还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又是重工业为龙头的工业建设时期,主要矛盾是解决就业和吃饭问题,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没有顾及也不会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化价值、遗产效益和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传统工艺美术长期受到忽视。
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且代代相传,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保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层面看,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地位看,传统工艺美术均有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文化层面看,它包涵科学技术、人文思想和工艺技巧,包涵着审美观念和民俗习惯等,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产业层面看,它是无烟工业,能源消耗小,投资少,见效快,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劳动就业容量大。工艺美术行业目前从业人员约5000万人,并已在全国形成许多产业园区,聚居许多具有高超技艺的专业创作人员。
从经济层面看,它已有相当的完整性,并形成了较大的基数,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特殊贡献。目前,工艺美术行业对国家GDP的贡献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构成区域性的经济支柱,形成产业带和产业链,出现了大批创新产品。如礼品,收藏品,纪念品等,每年还举办全国性展会四个,不断推出新产品以及各种评比和拍卖活动。它还是传统出口行业,目前出口产值已超过100亿美元,且不会受到反倾销的干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连续30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全国人均GDP已超过1500美元,特大型城市人均超过4000美元,出现近2万亿人民币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的喷发期征兆明显出现,文化产业出现长足的进展,党和政府重视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程度日见提高。2003年初,文化部会同财政部,国家民委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中心,(包括传统工艺美术在内)2005年更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几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项目及传承人名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人民币,各省市的投入也不断增加。2006年春,文化部、发改委,教育部等几部门在北京举办了建国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届保护成就展,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2007年初,中国工艺美术馆划归文化部领导,并且着手筹建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2008年10月在北京,由文化部、国家民委、轻工联合会举办中国传统艺美术精品大展,开幕式上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致词充分肯定了这次大展的价值:“传统工艺美术进入划时代发展时期”。大展“闭幕”,许多位工艺美术师将作品捐赠给博物馆。还有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30个“祥云小屋”中国故事(展示了多种传统工艺美术和民俗),受到各级领导与群众、社会人士的赞扬,得到国际朋友的好评,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魅力的展现,是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回归的可喜现象。
上述事实证明。传统工艺美术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显著,成绩突出。它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交流价值已被各级政府和社会所重视和认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民族的文化产业,保护我国文化安全”。中国的文化产业中,传统工艺美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强大的文化张力,必将适应时代发展,打造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品牌,成为国际性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