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长征

2009-05-11 03:13
环球企业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试点货币

钱 琪

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之后,人民币终于开始寻求与之相匹配的地位

徘徊数年之久,人民币终于跨出了走向国际市场里程碑式的一步。4月8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率先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这意味着自此以后,在这些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沿地区,进出口企业可以不再使用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进行交易。

“是时候发挥人民币的作用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环球企业家》说。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在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早已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硬通货,在一些地区,人民币甚至被称为“小美元”,可以替代本币流通,而此番开闸早已是必然之势。

来自执行层面的反应则更为积极,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表示,2009年将研究建立符合国家对外开放需要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而在多家商业银行,与之相关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在进行中。

尽管4月13日,温家宝在泰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时明确表示,中国实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还需要较长的过程。但毫无疑问,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人民币正试图在更广阔的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仅在今年的头三个月,人民银行便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些央行可以向希望购买中国商品的本地进口商出售人民币。而在外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底关于创造新国际储备货币的提法也被部分解读为是人民币为谋求未来地位的试探之举。虽然这距人民币最终可自由兑换的目标相去甚远,但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路线似已清晰可见。

起步

虽然关于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有关管理办法还未出台,但各试点城市却已经是有备而来。据悉,上海市先期拟以中行和交行为试点,然后逐步推开,而珠三角地区则不存在试点银行概念,有条件、有客户需求的银行都可以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

“银行已经做好准备。”招商银行总行国际部总经理冯申江表示,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项下的一种支付手段,从银行国际部结算工作本身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技术调整并不大。而从商业银行进行人民币结算的具体操作模式上看,也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一直以来,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地区的个人人民币的汇兑都是通过港澳人民币清算行进行,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后,港澳人民币清算行仍是目前商业银行可以选择的路径之一。另一种是代理行模式,即外资银行都到中资银行来开户,利用账户进行贸易结算。

“尽管招行有纽约分行、香港分行,但是因为我们清算的量比较大,肯定还是要用一部分代理行来清算。”冯申江表示,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接下来的机会在于境外的银行要到中资行来开户,而这将为中资银行带来账户管理。同时,由于外资行手中没有人民币,它们需要中资行为其提供人民币,中资行还可以获得汇兑收益。而对于境外企业来说,当其手中获得大量人民币之后,中资银行还可以经营理财业务,收取中间业务收益。

但在实际操作领域,人民币国际结算究竟要经过多久才能初具规模尚不可预知,而这正是决定人民币从量变到质变——真正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两个概念。”摩根大通中国区资金交易部总监张元浩指出,作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并不意味着普遍认同的国际结算货币。

即便是在试点区域内,使用人民币在对外贸易领域进行结算仍然是一项你情我愿的事情,中国企业无法迫使其它国家的公司使用人民币。在出口业务量占到一半以上的深圳创维集团,转向人民币结算的调整工作还完全没有开始,在创维总裁张学斌看来,只有少数在海外市场有较强议价能力的大企业才能够使用人民币结算,小型出口企业则难以做到这点。

更大的困难在于海外市场上的人民币数量。尽管目前和中国互换货币的国家涵盖了部分企业的出口地区,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一定距离,人民币在海外市场仍然相当少见。

实际上,在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展开后,从中受益最快、最多的企业将是那些已在试点地区设立子公司、且子公司之间贸易往来规模巨大的大型中资企业,以往,这些企业在公司内部的交易通常都是以成本高昂的美元结算。而据了解,对于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央行将会为银行列出内部参考性名单,上海的五矿、上海丝绸等本地大型进出口企业集团和深圳的华为、中兴通讯等都将名列其中。

可以想见,如果未来一切运行顺利,也就是当人民币作为一种区域内结算货币达到一定市场规模后,放开外方企业的人民币融资、人民币信贷、人民币投资等业务将会顺理成章的被提上日程。

国际金融中心之争

对很多金融界高端人士来讲,香港、上海的双城故事已经演绎了很多年,他们常年往返于这两个城市之间。一位家在香港,工作在上海的银行家说,现在走在陆家嘴绿地边开始有点曼哈顿的感觉了,“这像是迷你的中央公园”。

随着国务院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利好和上海市政府正在积极酝酿当中的各种金融法律和税收优惠制度陆续出台,上海市金融工委主任吴建融相信这样的奔波会慢慢减少。

毫无疑问,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最终确立,必然要求要有一个具备相当深度和广度的本币交易中心相匹配,美元有纽约,英镑有伦敦,欧元有法兰克福。尽管英镑地位在20世纪初后被美元取代,但至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有一席之地,和伦敦金融中心的历史和规模仍有很大关系。

如今的上海已经是国内的外汇交易和资金清算中心,拥有境内最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并汇聚了境内外大量的金融机构,截至2008年底,上海共有金融机构89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达395家。在其未来的金融中心设计内,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会得到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成为上海定音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个契机。上海下一个10年的发展,是人民币能否成为真正国际货币的主要支撑,而上海的梦想能否真正实现,亦需由后者的成败得以检验。

而这直接将香港摆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一直以来,两个城市就在金融中心的定位上较劲,甚至当年为迪士尼乐园落地何处也曾争得不亦乐乎。作为亚太区最主要的金融中心,香港具备相当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法律环境,只要政策一开,便可以迅速进入人民币结算的操作阶段。此外,自2004年央行批准香港的银行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以来,当地银行已经持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字,仅在2008年,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增长了86%,达到561亿元。

但对于香港来说,作为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和成为人民币结算中心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尽管目前央行在贸易领域放宽了人民币的使用,但对香港,这种限制放松得还不够——即便是现在,每天在香港银行存取人民币的额度仍然是有限制的。“今后人民币只有在上海交易,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和效益。”吴建融认为,即使香港同样成为人民币结算中心试点城市,人民币最终也只能是回流到上海。

当然,上海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上海的后发优势明显,但仍面临较大质疑。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要义是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资本、人才、投融资交易、中介服务高度集中,并且具有跨国辐射的能力。上海目前尤其在人才、中介服务水平上仍和香港有相当差距,“香港的优势是它监管统一协调的高效性,只有一个金管局。”摩根大通的张元浩说。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过多年市场检验,而被金融业内部分人戏称为“国营金融中心”的上海不但要面临东京、香港、新加坡的竞争,同时还要面临体制上北京金融街权力是否顺利下放的考验。但无论怎样,人民币向全球货币的转型已经开始。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试点货币
金融动态: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述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