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两式七法”训练模式的探究

2009-05-10 10:22黄甘敏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实心球兴趣小组

黄甘敏

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专项技术的掌握和水平的提高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身体素质水平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影响着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并且专项技术水平越高,对身体素质水平的要求也越高,而专项技术训练也会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笔者主持开展校级课题《农村高中体育特长生专项与身体素质协调训练的研究》,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农村高中体育特长生专项与身体素质协调训练“两式、七法”训练模式。“两式”是指身体素质训练培训组和特长兴趣培训组两种训练形式,“七法”是指创设情境法、引探导学法、合作交流法、亲身体验法、练习反馈法、体育竞赛法和评价激励法。两种训练组织形式是一个统一体,七种训练方法灵活运用于每一次新技术的学习中。下面以第一阶段训练为例,阐述此训练模式在训练中的运用。第一阶段训练是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与个项训练阶段。国有国情、校有校情,学生有其成长特点及规律,如何根据学校情况及学生各方面的状况,科学合理地采用此训练模式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训练的预期目的呢?

一、合理计划

根据学校情况,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及认知规律,安排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我校是寄宿制学校,每天课程安排都比较满,最后一堂课是下午5:05下课,正式训练时间只有下午5:30至6:30一个小时的时间。经调查发现,我们绝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参加过系统的训练,只是为了升学需要,才临时抱佛脚练一练,谈不上身体素质均衡发展,更谈不上专长的培养。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地训练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据以上校情及学情,我们以一周为一个训练小周期,每周五个工作日,安排周一、周三、周五为身体素质训练时间,主要由身体素质训练培训组进行训练;周二及周四为专项训练时间,主要由特长兴趣培训组进行训练。学生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加上学校运动队发展的需要,特长兴趣培训组又分为篮球兴趣小组、排球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武术兴趣小组、田径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等几个小组,供学生自由选择。同一时间段内,他们可以参加一个兴趣小组,也可以同时参加几个兴趣小组,但是他们每天只能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训练。据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各方面的训练,才能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并培养学生的专长,奠定他们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训练实施

以上各训练兴趣小组的产生,是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专长形成的主要训练步骤。那么如何在训练第一阶段各训练兴趣小组中灵活运用“七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专长,提高运动成绩呢?现以新授“原地双手后抛实心球”的训练课为例,对本训练模块的运用进行阐述。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学生掌握新的技术要领,除了对文字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用自己身体把动作要领展示出来。激情引趣,导人新课,这是教学训练的起始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运用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愉快、兴奋的心态投入到新技术要领的探究之中。本训练课的导人,采用创设情境法,其教学步骤如下:

出示原地双手后抛实心球动作要领的图片资料(如下图)。

老师提问:结合图像你们能说出原地双手后抛实心球动作要领或展示出来吗?

挂图中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一下把学生目光吸引了过来,学生兴趣也随之增加,探知的欲望也跟着增强。

(二)激思导学。探究新知。

激思导学,探究新知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留给学生独立学习及亲身体验的时间,也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运动能力、体育水平和个性特点,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思考,亲身体验、自主寻找正确的动作要领。此环节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并在讨论交流中增强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本训练课的探究,我们主要采用引探导学法、合作交流法、亲身体验法和练习反馈法四个训练方法。其训练步骤如下:

1引探导学。

老师(指着挂图)提问:双手原地后抛实心球技术由哪些阶段组成?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回答:预备一预摆一蹬地一展髋一反弓一拨球。老师:请根据挂图中这几个技术的组成阶段,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并展示出原地双手后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小组,每一组一幅挂图,进行思考、讨论和练习,教师巡堂指导。)

问题提出后,全体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挂图进行体会性练习,课堂非常活跃。

2交流合作。

(1)互相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首先根据自己对动作要领的最初理解,利用自己的身体持球体会后抛实心球的几个技术要领,并在体会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发现学生有问题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2)汇报展示:老师组织学生让每组派一至两名代表在全队中对后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与演示。各组汇报演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双手原地后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学生体育运动水平不一,运动能力不同,对动作的理解不一样,掌握动作难易自然也不一样,学生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他们之间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在各组代表向全队汇报时,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既真正掌握了技术要领,又加深了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力量与快乐。

(三)强化训练,激励成功。

强化训练,激励成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包含强化训练与总结评价两个教学过程。强化训练(即巩固训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本训练课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及现有的体育知识水平,将他们分为不同层次的练习小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每个练习小组都安排一定训练内容与运动量让学生自觉完成。总结评价是这个环节的“升华”。在这一步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训练过程,一方面对训练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并归纳得出新授技术的特点与属性,使学生对新授技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对学生在课堂训练中表现的认知、思维、情感等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达成状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训练中的闪光点,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体育训练的兴趣和信心。本训练课强化训练与总结评价,主要采用练习反馈法、体育竞赛法和评价激励法三种训练方法。训练步骤如下:

1强化训练。

(1)练习反馈。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选择适合的小组参加练习,并在相应的小组里完成老师布置的训练内容及运动量。期间老师进行巡堂辅导,适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学生之间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完成训练任务。

(2)组际比赛。训练到一定程度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际间教学比赛。比赛方法:每组抽出一名学生当评委,其他成员全部参加比赛,每人投一次,评委根据学生完成动作情况打分。比赛中,所有评委所打分数的总和的平均分就是该队员的最后得分,本组所有队员所得的总分的平均分就是该队最后总得分。分数高者排在前。

2总结评价。

(1)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内容作必要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训练效果,自觉地扬长补短,同时提出针对该技术练习时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力求训练的科学性。

(2)合理评价。针对学生在训练中的各种表现(如学习的态度、能力、方法、效果等),通过各种评价机制,如自评、互评、点评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肯定其成绩,让其体验成功的愉悦;不足之处给予指点,使其对训练充满信心。

这就是“两式、七法”训练结构模式。这个结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灵活运用。

(责编马超勤)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实心球兴趣小组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周末加油站(V)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不落心外的雨
中考英语形容词专项强化训练
妙求人数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