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志刚
2009年南海争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海域的争端逐渐明晰和公开化,南海问题国际化与军事固化主权双管齐下的特点日益突出。日前,中国社科院南海问题专家李国强接受《凤凰周刊》的专访,解析南海问题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策略考虑。
“中国从来没有承诺过在主权问题上不使用武力”
凤凰周刊:今年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增加军备动作不断,特别是向联合国提交划界案使南海局势骤然紧张,扣押中国渔民事件不断,这是否会引发南海紧张局势升级,最终造成武装冲突的后果?
李国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南海主权问题始终争议不断。今年上半年情况确实比较动荡,局势比较复杂;但回看上世纪70年代,当时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纷纷出兵占领,是不是比现在更紧张?此后,南海地区云集数十家石油公司,开采大约1000多口油井,这是不是也很紧张?在南海争端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态势,每个阶段也显示出不同特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军事占领为显著特征。上世纪80年代后,则是围绕资源展开激烈争夺。在这个过程中,南海周边各国都会有一些宣示主权的举动。但现在,我认为南海周边国家已经进入到固化主权的阶段,不仅仅是要宣示主权,还要把主权地位固化下来,或者是通过国内立法,行使地方管辖权,或者是通过在国际社会制造影响,来强调它在南海的地位。我认为像这样的固化主权动作还会不断变化,甚至有可能升级。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原则上讲没问题,目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稳定南海局势、促进南海和谐方面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前使用武力显然是不太适合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比较可行。
“东方1-1”气田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发的海上天然气田。
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几个字上,而是要丰富其内涵,落在实处,采取务实的方式。我不知道中国政府具体在作什么样的考虑,但南海周边国家实际上在加强国防建设,特别是强调海军建设。大家都在进行海上军事力量竞争,这必然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为发生武装冲突带来很多可能,且可能性不断增加。
我们要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掌握外交谈判的主动权,而掌握外交主动权的基础就是以军事力量做后盾。南海周边各国都想在这方面占据主动,那么最终会不会由军备竞赛引发真正的冲突?这种可能性会存在,但南海发生大规模冲突暂时还不具备条件。
凤凰周刊:有报道认为中国建造航母是为解决南海问题作军事准备,您认为目前南海局势是否到了武力解决的阶段?
李国强:中国已经建国60年,改革开放也进行了30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发展国防力量是必然的事情。
现在,随着陆地边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海洋方向。无论从经济实力的发展,还是从国家安全的必要性讲,加强装备建设,特别是建造航母都是一种必然。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在海上始终没有强有力的威慑力量,是不太合适的。我觉得建造航母对维护中国海洋主权应该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对于航母计划是不是围绕着上半年的南海紧张局势产生的,我觉得这其中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些人提出通过军事方式来解决南海问题,我并不绝对反对。现在解决领土争端或者海洋争端无非就三个途径:军事途径、外交途径,或者通过国际法庭仲裁。如果说到了必须采取军事方式来解决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必然。
中国尽管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里也提到“不以武力相威胁”,但一旦我们的主权遭到大面积侵害,并不排除发生武装冲突以军事方式解决。中国从来没有承诺过在主权问题上不使用武力,台湾是我们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同胞,我们都从来没有放弃过用军事方式来收复台湾,何况是南海问题?
但说南海问题只有通过军事方式来解决,我觉得不是很妥当。如果这只是一种战略思维,一种威慑,也不妥当,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来对周边国家告知。实际上中国政府在外交上一直努力,一直奉行着通过外交途径,公平、合理,通过相应的协商和谈判来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和纠纷。
目前措施还不够强硬
凤凰周刊:从外交抗议到派出渔政311船,再到《海岛保护法》,乃至近期军方透露出立足武力解决南海问题,是否表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将会采取强硬措施?
李国强:我不太认同中国现在的措施比较强硬的说法,现在只能说中国的执法或者说海上力量加强,执法力度不断提高,不断规范。如果说强硬,第一,我现在就不考虑那么多,周边因素也好,大国因素也好,东盟因素也好,我都不考虑,直接就划定南沙的领海基线,宣布西沙的领海基点,全部按照我的思路来做,从法律上把它确定下来。
第二,在我公布的领海基线里,中国渔民干什么都行,中国石油公司干什么都行,如果有人来骚扰或是采取扣押之类的破坏手段,我的军事力量就守在我的领海基线。在我主张的海域范围内,越南所占的29个岛屿,菲律宾所占的9个,我一概拿回来!我相信中国军队有这样的实力,这才叫强硬。
外交上,我不再一天到晚地发声明,搞什么抗议交涉,中国主权范围内,我们行使合法主权。你们愿意跟我们谈就来谈,我也不去找你,还跟东盟搞什么磋商,跟菲律宾、越南搞什么工作组?不用谈,你觉得你受了伤害,你找我来谈。
我们现在应该对南海的管理方式作出改变。作为南海的主权国,有外国船只非法进入,以前可能出于一种大国责任、大国形象,也出于中国人的善良,可能就是驱赶或是送回去,勒令离开;现在应该严格执法,如果有人非法侵入,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制,否则这种事情会愈演愈烈。
另外,在长期以来南海周边国家不断扣押中国渔民的状态下,我们太过谦让,这可能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不排除针锋相对,采取必须的方式和手段,对对方侵犯中方权益的船只和渔民进行抓捕和扣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海洋战略角度讲,中国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海洋发展战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是一个传统的重陆轻海国家,在经济发展当中一直致力于陆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海洋一直有所忽视,对海洋忽视也就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等方面的投入,这也造成我们对海洋的战略价值、国防价值、经济价值、发展前景都有所约束。这种缺失对中国来讲是比较遗憾的。
我相信随着我们对海洋的认识不断加深,不会忽视海洋的未来发展,甚至可以说,海洋的发展将来可能是主宰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我也相信未来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来支撑,要多方面来发展,军事力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凤凰周刊:目前关于两岸携手合作维护南海主权的呼声很高,您认为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在哪些领域会有合作?
李国强: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进行合作,基本立场上双方没有问题,就是南海主权属于中国,这是双方一致的。在维护南海主权问题上,两岸有非常多的合作空间,但是我不主张在目前的情形下和政治挂钩,应该在渔业、油气勘采,以及环境保护、海上救援、海上反恐、打击海盗等领域合作。
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确实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我依然存在一种担心:马英九他真的要统一吗?如果在两岸统一没有办法达成的情况下,南海又置于什么样的位置?所谓共同立场、共同义务、共同责任又从何谈起?大陆可以讲,为了民族的共同利益在南海进行合作.但我不知道台湾有多少人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跟大陆合作,因为两岸的社会形态、政治心理、价值取向都是有一些区别的。
而从一些非敏感领域、非政治领域来进行合作,则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提,就是如果大家都认同是中国人的话,至少我们不存在所谓搁置争议不争议的问题,海峡两岸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没有争议。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跟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谈,它总要谁占49%,谁占51%,要体现主权的地位,海峡两岸则没有这些东西。两岸合作的难点在哪里,无非就是商业利益,就是责、权、利分割的问题,这属于纯技术领域,大家完全可以谈。
(李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 萧方 美编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