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里的台湾角色

2009-05-10 11:06郑东阳
凤凰周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太平岛南沙群岛南沙

郑东阳

如果问一个大陆人,“南海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陆人会说,南海上的南沙群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么台湾人呢?

“那是中国跟越南在争主权的地方,我只知道东沙是我们的。”刚从中国文化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苏永华(化名)告诉记者。

“没有人关心这个啦,小学生都知道‘中华民国只是tpkm(台澎金马),那个‘秋海棠,大家都只会笑一笑而已。”比苏永华略大几岁的在读研究生许承雨(化名)正在关心“莫拉克”台风的救灾信息,对这个话题毫无兴趣。

目前东沙群岛由台湾实际控制,台湾在东沙岛上建有机场、码头,并驻军。

“(台湾)教科书上说我们国家极南至南沙群岛曾母暗沙。”这是70年代出生的医生高嘉俊对南海的印象。

大部分台湾年轻人对南海相对陌生,且年龄越小,概念越模糊——虽然不断变化的教科书上,不变的“秋海棠地图”(即“中华民国”全图)里,这块地方始终被标在“中华民国”的国界线内。

2009年5月5日,台湾“外交部”亚太司司长于德胜重申了教科书上的立场。他在记者会上表示,西沙群岛属“中华民国”固有领土,越南政府日前宣布任命所谓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台湾当局不予承认。这是台湾方面最近一次官方表态。

而自两蒋迁台后,台湾官方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直都没放弃南海的“主权诉求”。即便是在陈水扁时代,虽然有意淡化“中华民国”色彩,但也强调台湾拥有南海诸群岛的“主权”,还在南沙群岛上的太平岛修建了飞机跑道。

与民间的淡定相比,官方的这种表态几乎与大陆一致。不过,在民主社会中,任何一项政策推动都需要一定的民意支持,政府也很难操弄民族主义,当内部声音还不一致时,“南海”问题很难像当年“保钓”风云那样激起台湾民间的回应热潮,部分大陆媒体与学者热议的“海峡两岸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南海主权”也只是遥远的期待。

国民政府收复西沙、南沙

无论是大清政府还是国民政府,一直对外声称,拥有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的主权。1939年,日本人占领了它们,命名其为新南列岛。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宣言》,这些岛屿都将归还给中国。

1946年10月5日,一艘名为Chevreud的法国军舰缓缓驶向南沙群岛南威岛和太平岛。靠岸后,法国军人在岛上建立石碑。

中国人从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清醒过来,民国政府对法国人的行为提出抗议,并决定于该月及翌年1月4日与法方谈判。不过,因为越南战事紧张,法国人自动放弃谈判。

当月,国民政府派出“中业”号、“永兴”号、“太平”号、“中建”号4艘军舰,由指挥官林遵、姚汝钰率领南下,并遣派内政部及广东省接收专员、陆海空各部代表随往视察,会同海军从广州出发,前往西沙、南沙进驻接收。

在今天大陆的官方宣传里,林则徐的侄孙林遵被认为是“收复南海”的最大功臣。1949年4月23日,林遵在率国军海防第二舰队25艘舰艇、1200多名官兵起义,向共产党投诚。此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而在当年,国民政府对于此一收复可谓费尽心思。二战结束不久,国民政府就决定,南沙及西沙群岛主权收归后,将交由广东管辖,因此接收两群岛一事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和广东省政府共同负责策划。

据民国时期报章及大陆编纂的《中华文史资料文库》记载,内政部方域司负责国界线的确定,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被聘用为内政部接收南沙群岛专门委员,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广东省政府则负责勘察南沙岛屿的水文、气象、生物资源调查及未来建设计划。

上图 2008年9月10日,马英九前往东沙视察,看到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内政部长”任内的题字,表示要合影留念,当作是送给吴伯雄的中秋节礼物。

当时的海军将领除了林遵外,还有李敦谦、姚汝钰等人。而林、李二人大概想不到,10余年后,曾经的好友竟“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相逢——1958年的金门炮战上,林遵旗下的东海舰队与李敦谦的台湾北巡舰队,曾在马祖海域激战数回。

11月24日,接收西沙群岛的“永兴”、“中建”两舰由姚汝钰率领驶抵林岛,将该岛改名为“永兴岛”,以纪念接收舰“永兴”号,并立“固我南疆”石碑于该岛码头处。

半个月后,接收南沙群岛的“中业”、“太平”两舰由林遵、李敦谦率领驶抵长岛。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新立的石碑,正面上端刻有当时民国的青天白日国徽,下刻“太平岛”3字,石碑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立碑完毕,在碑旁举行接收和升旗典礼,并在太平岛设立南沙群岛管理处,隶属于广东省政府管辖。

此后,国民政府开始对西沙和南沙实行有效管理,甚至与蒋介石政府关系密切的美军登岛都得经过申请。1949年1月,美国军机在南海失事,美国军方与菲律宾人员搭乘CAPF-504舰艇驶入太平岛水域,要求在太平岛周域搜索飞机残骸证物。驻太平岛的南沙管理处主任彭运生出面接洽,要求美方透过官方程序,取得中国政府许可,才得搜索。次日,得到中国政府的回讯后,美军上岛搜索,在没有结果的状况下,美军随即搭船离去。

1949年,蒋介石内战失利,次年退守台湾,驻守南沙及西沙的国军也在1950年一齐撤离。之后的5年,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呈现无政府管辖状况。直到1956年,国军才再次巡察南沙群岛,并在太平岛、南威岛、西月岛重竖石碑、举行升旗礼,并将其改编为“南沙守备区”,改派海军陆战队守备太平岛。

“南海政策纲领”

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战爆发。

一份电报送到了蒋介石面前:“中共海军导弹护卫舰4艘清晨抵达东引岛一侧,企图穿越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此时被国民党海军和美国第7舰队控制。过去,大陆舰艇都要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以避免在台湾海峡内引起摩擦和冲突。当时正在阳明山养病的蒋介石对西沙战事亦很关注,看到电报后,几乎未假思索就说了一句:“西沙战事紧。”

台湾军方心领神会,作了妥善布置。当天晚上,解放军东海舰队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国民党军不仅没有开炮,还打开探照灯,让解放军的舰队通过。

同日,马英九(左三)搭乘直升机前往屏东大汉山雷达站。

这是一则在大陆各大网上论坛甚至部分报章上广泛转载的“机密档”,尤其是在连战2005年实现破冰之旅后。这则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是它无疑想向读者传达这种期待:“无论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如何,他具有‘一个中国的立场和战略眼光。”

事实上,两蒋甚至李登辉后来在南海问题上的表现一直很符合这种期待。

西沙海战中,台北当局于1974年1月18日郑重表明:“中华民国”是南沙、西沙等群岛的惟一享有合法主权的“国家”,其主权不容置疑。此后,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连续报道了“中其与越军西沙群岛发生海陆战斗”的战况,报道一改过去攻击“共匪”的基调,实属罕见。

两蒋时期,太平岛一直由台湾海军陆战队驻守,成为维护南海主权的最重要象征。1980年,台湾行政院还将太平岛划入高雄市管辖,并设立“渔业工作站”,1987年设立“台澎地区渔民服务站”。

1987年3月,受联合国委托,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第74号海洋观察站。当大陆编队由军舰护航航行至太平岛附近海面时,拉晌汽笛向驻守在那里的台湾海军官兵致意。后经台驻太平岛守军的默许,大陆舰只在太平岛停驻一周,补充淡水和主副食品。

上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当局在维护南海主权问题上态度相当积极。著名的《南海政策纲领》就是在这一时期颁布的。

1992年,台湾内政部负责筹组“南沙小组”。次年,台湾行政院公布《南海政策纲领》,还核定了《南海政策纲领实施纲要分办表》。这一行政法规就坚定维护南海主权、如何加强南海开发管理、如何积极促进南海合作、如何和平处理南海争端以及如何维护南海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1995年,一艘被大陆海军释放的菲渔船船长向菲政府报告:他和他的船员在美济礁被中国军队拘留了一个星期,而且,中国正在美济礁修建建筑物,中菲争端由此开始。这就是著名的“美济礁事件”。

“美济礁事件”及南海争端升级后,台湾方面再次重申“中华民国”拥有南海主权,但主张以协商方式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同年6月,台行政院批准内政部提议成立“南海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小组”。

俟陈水扁上台,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南海政策纲领》慢慢淡出人民的视野。

陈水扁的“毕业旅行”

2008年2月2日,台北机场,天还没亮,陈水扁的“空军一号”就在细雨中缓缓起飞。虽然南沙群岛的机场才刚完工,但“空军一号”的体积对南沙的机场来说还是太大,因此陈水扁先到屏东转机,改搭C-130运输机,再前往南沙群岛上的最大岛太平岛。

这一天距离陈水扁卸任还剩下109天,被称为阿扁的“毕业之旅”。陈水扁前往南沙群岛“巡慰官兵”,并主持飞机跑道的启用典礼,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个踏上南沙群岛土地的台湾领导人。

两年前,台湾政府为便利由台湾本岛的运输补给和医疗救护,开始着手构建太平岛机场专案工程。虽然引发破坏生态的争议,但是两年后,这个与高雄港相距约1600公里的岛屿有了南沙群岛第一个机场,并迎来“总统”驾临。

不过修建太平岛机场并不能给陈水扁“加分”,在大陆舆论中,陈水扁对南海主权的立场是消极的,因为民进党执政期间,台当局对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侵占南海诸岛的行为很少表态反对,没有公开宣示维护“中华民国”对南海的主权。

虽然刻意淡化“主权”,但是陈水扁当局对于南海的资源开发却很积极。

2006年,台湾行政院推出新的南海开发计划。当年3月22日,行政院提出21世纪向海洋发展、开发海洋的基本战略方针,提出加强海军力量、分三阶段实施的行动计划。这也是台湾第一次公布全面的海洋政策。其中,重点项目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其中包括对200海里经济水域及大陆架的石油等能源的开发。

台湾“国防部总政战部”机关报《青年日报》当时报道说,台湾基于“南海政策纲领”,一直在推进太平岛的开发,但是当局认为,为确立同南海周边国家的安全及经济合作关系等,即为确立广泛的海洋战略的政策,只靠“南海政策纲领”是不够的。

当然,陈水扁当局后期的“强硬”表态则被大陆舆论认为这是企图以“台湾”的名义作为一方,参与南海问题的多边对话与谈判。其战略出发点,并非要维护“中华民国”对南海的主权,而是围绕台湾寻求政治“独立”而进行的。两岸可共同面对?

当马英九当选为台湾新一届领导人时,大陆学者与舆论开始对这位大学时代的“保钓”先锋充满期待。因为多年保持低调的台湾当局在马英九上任后,已经多次发表声明,称维护“中华民国”对南海的主权。

大陆强国博客等社区,类似“马英九派兵南海收复主权的可行性”的文章比比皆是,“南海”是爱国标靶,迫不及待的大陆网络青年已经在心里推演了无数次解放军与国军共同收复南海的场面。

同日,马英九(二排右三)与屏东大汉山雷达站官兵合影留念。

同样兴奋的还有官方智囊。中国社科院台湾问题专家王建民撰文认为,台湾当局正式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重申对南海的主权及对南海争端的立场,这是一个重要信息: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有合作的潜力与可能。

王认为,在维护南海主权与共同开发资源问题上,海峡两岸有着共同合作的责任、义务、基础与利益。海峡两岸应将南海问题列入两岸协商议程,共同成立“南海事务协调小组”,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海完整。

他同时认为这有助于两岸关系发展,可为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他建议海峡两岸还应采取实际合作步骤,共同开发南海石油与海洋资源,以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不过对台湾官方来说,对南海的战略布局一直在进行。无论是过去的驻军还是海巡署接管太平岛,台湾当局一直对南海上的部分岛屿实行有效的管理,甚至还在东沙群岛设立了“国家公园”。

《中央日报》网络版今年6月份的一篇文章点出了台湾方面的某些担忧,文章说:“虽然台湾因已经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而失去提交经济专属区域的权利,但当局仍应尽早向国际社会宣布我国的经济专属区域,以免日后徒生更多争议。”

不少支持台湾官方积极在南海行使“主权”的台湾舆论也是出于此一考虑。上世纪80年代,官方即接受美籍专家的意见,将台湾的海上生命线从马六甲海峡算起。换言之,台湾的生命线是通过整个南海的,南海如果不保,台湾的生命线即行中断,以台湾在能源、粮食方面对国外依赖程度之高,届时台湾国力将迅速枯竭。这也是台湾官方一直没有放弃南海诸岛的理由。

不过对于不少台湾民众来说,南海终究只是“秋海棠地图”里的异乡。

马英九曾回忆,他在行政院部委任职时,曾接待过俄罗斯外宾,看到他们就想到“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失去的领土”,因此当晚,他们与俄罗斯人拼伏尔加酒,“竟然不落下风”。

不过,那个遥想“乌苏里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台湾,已经形成多元社会,在“统独”还存在巨大争议、民众对“国家定位”还存在歧见的今天,民众确实无暇关注南海。

“椰风挑动银浪,夕阳躲云偷看。”邓丽君的《南海姑娘》曾在台湾流行一时,也许,那时的台湾人民依然在向往,那金色的沙滩上,独坐的美丽姑娘正是中国人。

猜你喜欢
太平岛南沙群岛南沙
“强芯九条”护航芯片项目落地广州南沙
广州市南沙区星海小学作品集
我国美济礁引种植物调查
台旅游网推“太平岛赏月”
谈《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改动建议
六成台湾人认为蔡英文应登太平岛
海洋划界中远洋岛屿法律效力分析
加快南沙自贸区建设
黄岩岛和南沙的部分岛礁的主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