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爱善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脓疱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42例新生儿脓疱病。结论 新生儿脓疱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腹泻甚至败血症等导致患儿死亡。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愈后良好。
【关键词】 脓疱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新生儿脓疱病为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大疱为主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发病急剧,传染性强。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脓疱病患儿116例中,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者42例。42例均为2~28 d的新生儿,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现将我院收治的42例脓疱病作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42例脓疱病患儿中,男24例,女18例。发病日龄:2~7 d 14例,8~14 d 18例,>15 d 6例,不详4例。
1.2 脓疱分布 局部14例,全身28例。入院体温>37.4℃者8例(19.04%)其余体温均正常。脓疱病合并脐炎 24例(57.14%),有黄疸者17例(40.47%),脓疱疹合并腹泻9例(21.4%),脓疱病致败血症16例(38.09%)。
1.3 血细菌培养阳性16/42 (38.0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3/16 例(81.25%),大肠埃希氏菌2/16 例(12.05%),产气场杆菌1/16 例(6.25%)。药敏试验结果示:表皮葡萄球菌敏感药物依次为头孢三代8/13,羧苄青霉素7/13 卡那霉素5/13,苯唑青霉素4/13,头孢唑啉4/13 。大肠埃希氏菌敏感药物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产气肠杆菌敏感药物有头孢三嗪、柱晶白霉素、苯唑青霉素。
1.4 选择抗生素上病原菌未明确时,大部分先采取静脉点滴头孢唑啉或三代头孢菌素。确定病原菌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性抗生素静脉点滴。病重者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治疗结果治愈出院35例,好转出院7例。
2 讨论
2.1 脓疱疹合并脐炎占57.14%,脓疱疹合并黄疸占40.47%,脓疱疹合并腹泻占21.42%,脓疱疹致败血症占38.09%。脓疱病为新生儿期较常见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功能不足,皮肤娇嫩,功能不全;再者,因初次接触细菌,对细菌特别敏感而造成炎症反应过强,而且病情进展过速,易侵犯多脏器。此外,营养不良、气候湿热、用塑料布包裹以及其他促使皮肤发生浸渍等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中脓疱病并发症较多。因此,应注意患儿清洁皮肤卫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给予有效的抗生素,预防其他合并症的发生。
2.2 42例病例中病程中有热或入院体温>37.4℃者8例(19.4%)。脓疱疹分布为局部14例,全身28例。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且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很薄,血管较多,易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很易发生低体温。 本研究中发热仅8例,但脓疱分布全身却28例。常常发现患儿有发热表现时,才对疾病加以重视。所以,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因此,笔者通过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新生儿期护理方面知识的宣教,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和掌握预防脓疱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为新生儿做到:保持新生儿的清洁卫生,衣服的清洁卫生和皮肤情节干爽,以及一旦发现脓疱病,其衣服、尿布等要求每天煮沸消毒,烈日下暴晒被褥;生活用品消毒、洗晒,常给洗澡换衣服;室温保持在22℃~24℃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湿度。
2.3 本研究中血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占38.0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81.25%,大肠埃希氏菌占12.05%,,产气场杆菌占6.25% 。药敏试验结果示:表皮葡萄球菌敏感药物依次为头孢三代,羧苄青霉素,卡那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唑啉 。与文献报道的病因学噬菌体II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触传染所致有所不同。从这一结果中得知我院收治脓疱病的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同一细菌的耐药谱也不同。因此,抗生素的选择应按照药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表皮葡萄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在进行血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如果不能严格无菌则极易造成污染。因此,疑似条件致病菌生长时应做双份血培养,供临床参考。
2.4 新生儿脓疱病往往由产妇、助产人员传染而来。因此,助产士接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消毒,且按照技术操作常规接产;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在护理新生儿前必须用肥皂盒流动的水洗手。
2.5 新生儿脓疱疹愈后良好。脓疱病开始阶段全身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腹泻、肺炎、脑膜炎甚至败血症,导致新生儿死亡。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积极做血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疗程,降低合并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金春梅.洁尔阴洗液治疗新生儿脓疱病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7,29(1).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下册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