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2009-05-08 10:02赵杰艺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

赵杰艺

【摘 要】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新形势下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必须强化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内涵的观念,同时还要做到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又要鼓励个人思想活跃;既要强调用高尚师德感召学生,还要适应高校环境的新变化;既要有人文关怀和依法治校工作的融合,又要有应对信息传媒多样化、多变性的冲击,提高处理国内外、校内外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 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科学发展观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精神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指导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从遵循德育规律出发,从满足大学生成才需要出发,从尊重大学生主体愿望出发,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用高尚的品德教育人,用真挚的情感感染人,尊重和发展教育对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解人,不仅理解人的本质,而且理解人的需求和个性,在方法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人,在方法上主张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进行自我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发展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的双重功能和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合现代人的思想、心理特点,适合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适应现代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规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

从高等学校以及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高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培养个性。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的每一项教育活动中,体现在教育者与学生的每一项交往活动中。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体现了

对教育对象的尊重,而且彰显了教育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以人为本,既要用高尚师德感召学生,又要适应高校环境的新变化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古今中外之所以都具有重视师德修养的传统,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师德修养对受教育者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由教师作传播源点的知识、文化、智慧、道德和文明的一代代传承对民族精神、国家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加强道德修养,用高尚师德感召学生,因为高校教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面对的是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潜在社会影响最重大的青年大学生,“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只有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随着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传统的同一专业编班的授课模式将被打破,以班级为主导的学生基本组织形式被逐渐弱化,学生群体越来越趋向分散化、个体化和小型化。其次,高校学生住宿公寓化,已经形成了新的大学生生活园区,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提供了新的阵地。过去宿舍、教室、食堂构成三点一线,是大学生生活的形象描绘。现在,学生教学园区、生活园区、学生社团、网络正在构成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四大公共环境。再次,学校后勤社会化和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已经初步实施,传统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从学习到生活都由学校统包统揽的管理模式已被打破。针对这些新的发展和变化,原有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面对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实际变化,我们必须树立改革的意识和求实创新的观念,将大学生生活园区建成思想教育、行为

指导、生活服务和文化活动的教育基地,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学生公寓、社团、网络领域延伸,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改革和发展中找准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切入点。

三、以人为本,既要有人文关怀,又要依法治校

当前,高校办学都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其核心要义之一就是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爱和教育。用人文关怀体爱学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等一次又一次触目惊心地警示我们,现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有人为其“传道、授业”,更需要有人为其“解惑”,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尊重人,对学生而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在学习上促使其努力完成学业,在生活上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在思想上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强调给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要特别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交友择业、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二要做好心理援助工作,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2]可见,心理问题要深人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中去,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和方法,以思想活动为中介,可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三要做好帮困工作,努力完善好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四要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丰富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让学生在“如何成才,成什么样的才”的问题上做出符合时代发展、国家需要、个人成才的正确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树立和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问题都诉诸法律。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生不服学校管理行为所引起的诉讼,比如学生被剥夺受教育权,不发或扣压毕业证、学位证等引发的官司,这些属于行政诉讼法范畴;另一类是因学生伤害赔偿、收缴学费、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引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学校要想避免这两类诉讼案的发生,就要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明确主体(高校与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关系和责任,并明示公告。其次,要规范管理过程中的处理程序,对学生的处理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再次,要以法律救济的形式给予学生申诉的权利,以充分体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思想。可以看出,规定学生和学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管理过程的处理程序、依法保障学生不受侵害、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中给予法律救济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只有当人文关怀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时,才会减少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看到的难堪诉讼!人文关怀与依法治校的融合,可以保障人性的合法张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有理由相信,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