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溟
2009年2月4日,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出炉;2009年2月11日,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两大规划各有倚重,对产业战胜现有困难,摆脱痼疾,培育持续发展能力将产生积极影响。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突围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呈现三大亮点:首先,是强调依托重点工程来推进装备国产化;其次,是对基础零部件的重视明显增强;再次,是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重组。规划被业界视为重大利好,认为它将刺激有“工业母机”之称的装备制造业加快自主创新,摆脱进口依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装备自主化是这一规划最大的亮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每年的外贸逆差高达数百亿美元。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彬认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是重大利好,中国重大装备制造行业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打造出几个大集团,在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
与此同时,规划明确鼓励重点工程使用自主产品,提出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为打破国产装备市场瓶颈,加快市场培育给出了利好政策。专家指出,规划鼓励重点工程使用自主产品的重要性在于,一些国内企业已具备了生产和制造大型装备的能力,但很多项目主管方因看重国际巨头的实力,倾向选择国际产品,实施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起码为国产设备进入重大工程提供了参与机会,设备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能不断进步,进入良性循环。上海电气集团近年来在60万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等项目开发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集团总工程师袁建华表示,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有技术、无市场,规划提出对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企业给予风险补偿,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期待相关细则的出台”。
船舶业金融助力产业升级
我国2008年累计出口各类船舶价值191.2亿美元,同比增长60.1%,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船舶业存在着新船订单严重缩减、船东撤单风险加剧以及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的困难。
针对产业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船舶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通过加大买方信贷,延长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支持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等措施,促使船舶业平衡健康发展。规划中刺激需求与抑制供给的双重举措将有助我国造船企业摆脱困境,促进产业进一步复苏。
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的政策。此举是综合考虑船厂、船东和银行三方面利益,通过金融支持来维护造船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将有利于减轻船东的融资压力。它意味着船东将会获得较为宽松的资金贷款,稳定了船企现有的手持订单,激活了潜在的市场,为我国造船行业的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为我国船舶企业的稳定和扩大生产带来了利好。
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是船舶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却也是我国目前船舶工业的薄弱环节。对此,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将在新增的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设备研发,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大型船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在国际造船业步入寒冬的艰难时期抓住发展机遇,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而规划中提到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也将对船舶业的中长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摘自2009年2月6日《经济参考报》姚玉洁等/文,2009年2月18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