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橐驼”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2009-05-04 04:48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谭 锋

【摘 要】《种树郭橐驼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善于“树木”的郭橐驼形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笔者从中领悟到许多与“树木”相关的“树人”问题,并在文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育人比树木更为艰辛。但从另外一个侧面看,树木与育人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善于“树木”的典型形象郭橐驼。他的“树木”观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认为“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的这些观点能给我们语文老师很多启示:

一、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之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的池塘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的教育同样不能称之为教育。”此言可谓真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里的“亲”字含义非同小可。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让学生产生“亲”的感情,老师则必须有爱的付出——正所谓以心交换心,以情打动情。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没有爱的教育是一种痛楚的教育。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并不缺乏爱,爱生若子,爱生胜子。只是很多老师因为爱而迷失了方法。我们的很多老师非常尽责,唯恐学生没有将该学的东西掌握,常常将所要学的知识讲得精细入微,每一点道理都必须讲清讲透。只要有一点没有讲清楚,就辗转翻侧,难以入眠,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但效果常常事与愿违,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十分艰辛,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发展。老师的所作所为全然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描绘的他植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我们老师“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还常心叹:我心尽矣,奈何效果不佳!

我想:如果让“郭橐驼”站讲台之上,或许又将为教育界增添光彩。因为他能“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既能爱,而且很会爱,懂得空白艺术。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中写道: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美术的虚实相生的技法能给我们语文教学以启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已不合时宜,不能再将课堂没有一丝空白地占用。明知处置不当,便会“赘疣”繁生,何不巧留空白,让它虚实相生,自生“妙境”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完全没有独到的见解和安排,就连学生完全自己能掌握的内容也一点不放过,恐怕学生不久就会兴味索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教材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教学内容就应该有所选择。不妨重组教材内容,灵活把握,节省时间,多留空白。语文教学往往是选定篇目再依据篇目确定目标,这就强化了课文内容,忽视了文章的形式。所以依据学生兴趣,换一角度,先定下教学目的,再择例教学,最后整合归纳。有这样一教学案例:高一教材第三单元,学习知识是掌握记叙文的结构,这对于有一定语文基础的学生来讲,显然过于陈旧,而课文《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名篇。所以教学时,老师将学习重点调整为:理解散文的意境,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四、五、六段,结合音乐、美术,随文入境,由朗诵到背诵,再补充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散文的美。这一择例整合,教师举一反三。注意了教材重组与整合,节省了很多教学时间,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空白,便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发展自己的能力。

不能光会创造空白,还要利用好空白。

于漪老师说:“中学生具有好奇制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所以教师除了要不断改进教法,还要积极的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其能力。如:开展课前小演讲、开展辩论会、自编自导课本剧、开展作文相互评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地、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使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引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生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

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自主”的原则,这原则体现在一个“主”字上,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古希腊哲人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学中要认真研读学生,要变专制的课堂为民主的课堂,从追求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习的过程,真正把学生当作获取知识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应变化为主导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

首先,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人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和他们自己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可贵的探求精神,多启发,多质疑,多创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与学习伙伴展开平等对话,通过自身语文实践、思考的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独创性。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民主、开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

2.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教学时不要设下多种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拟题个性化,应选一些学生最关注的或者最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的话题作为作文题目,如:《这也是课堂》、《心中的太阳》、《人生储蓄罐》、《牵挂》、《生活因更精彩》、《假如我是校长》等等。

提倡个性化的语言,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不尽相同,学生的语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习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

提倡写抒写个性化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唤起他们心底的真、善、美,要鼓励学生怎样想就怎样写,诚实地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我们老师应该带他们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另外,“教有法、教无定法”,要培养学生个性,首先要有自己教的个性,不要盲目追从。作为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语文教学:讲,要反对单纯的知识传授,反对冗长的分析,反对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标准”结论;问,要精心设计能真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充分肯定。作为语文老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

我想:如用郭橐驼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就能帮助我们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者简介:谭锋,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