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评改学生作文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一种以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评改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作文是高考试卷中的重头戏,学生成绩总分能否突破100分,关键看作文分数,因此,作文教学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批改讲评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等到把自己千辛万苦评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时,学生对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已经很陌生了,教师此时的讲评只能说是走过场,并没有什么效果可言。相反,教师的讲评有时还会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禁锢成“思维八股”,文章变成千人一面的古板之文,学生的个性、创造力逐步萎缩;有的教师按成人的要求来拔高评改作文,结果满篇成了教师的改动文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的作文成绩得不到有效提升。于是,学生厌烦写作文,教师评改作文也苦不堪言,身心负担都很重。
为了扭转此状况,笔者根据“主体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理论,结合当前高三作文评改的现状及高中学生特点,尝试了一种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觉得有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每四人为一组,前后位就近组合。每人发一篇同学的习作,先整体阅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换,再小组讨论。小组交叉批改后,每组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这样就相当于一文多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第二,教师提示学生评改作文的着眼点:一看文体是否准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是否有真情实感。
第三,学生互相提示使用常用修改符号,明确作文两级评分标准。教师可辅助选择评改例文,让学生了解常用修改符号及点评的方法,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另外,为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评改更具针对性,要求小组长认真组织本组学生学习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白评分标准精髓所在。
第四,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来评改作文。
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精批点评,多就少改,批语要精当,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般学生的作文,其优点和缺点总是表现在多方面的,而每次批改需有重点,不需全面开花(教师在这方面要做些提醒),如该次训练目标突出的重点可以是结构的安排,可以是记叙的顺序,也可以是多种表达方法的运用;三是因文指导,有的放矢。批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些文章言之无物,批改时要指导学生选择中心材料,并逐步使之写得具体;有些文章材料庞杂,批改时就要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些文章虽能用材料说明观点,但材料不够典型,批改时应指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材料,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感染力;有些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批改时着重帮助学生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需提过高的要求。争取每批改一次作文,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主要内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用热情的语言指出写得好的地方,扬其所长。
第五、收集整理问题,由小组长汇报在评改中发现的问题,教师汇总带有典型性的问题,并进行纠正或进一步点拨,以防今后再犯此类毛病。下课时将作文全部收集上来,留待教师复查,发现问题,再做纠正。
第六、评改作文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朗读推敲的能力。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思、手练同步进行。通过整篇默读,习作中的错别字、漏字,就会被发现并纠正过来,然后再轻声读,看习作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上下句衔接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等。
总之,互动式评改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犹豫不决、信度不高的缺点。评价权基本上交给了学生,教师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评改,缩短以往评改作文的周期。而且这种批改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从中又学到了其他同学作文中的新的东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简介:王文荣,河北省青龙职教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