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 彧
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中国人心目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然而,诸葛亮不仅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集团还是三国中最先破产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说,蜀汉的霸业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诸葛亮之败,败在错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明确领导者的定位。
用人
用人之道,是领导才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最理想的境界是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比如马谡,才气过人,有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为其献计:“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采纳马谡的计策,七擒孟获,平定南方。马谡还曾献计离间魏帝与司马懿,为蜀汉暂时除却一心腹大患。
但马谡精于战略,拙于战术,刘备就向诸葛亮说马谡“不可大用”。然而,诸葛对刘备的话不以为然。建兴六年出军祁山,令马谡为先锋,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街亭之败,不仅使蜀汉遭到重创,断送了首次北伐,也断送了一名良好的参谋人才。
街亭惨败,从表面看是马谡无能所致,而实质上是诸葛亮用人不当所致。而且事后他还反省,斩马谡后哭曰:“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他反思的只是把庸才当成了人才用,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用人失当是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授权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工作勤勤恳恳,“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至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人世。其精神可嘉,其法则不足取。
西汉时期,陈平任左丞相。文帝刘恒一日问他,全国一年审决了多少案件,全国一年的财政收支有多少,陈平说:“这些事有人主管。”刘恒问:“谁主管?”陈平答道:“陛下要了解司法问题,可以问廷尉;陛下要了解财政收支,应该问治粟内史。”刘恒又追问:“如果什么工作都有人主管,那么你管什么?”陈平答:“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帝乃称善。
作为领导者,一个重要职责是“授权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而在于具有调动下属积极性的能力。不授权的领导不仅自己太累,他的下属还会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独立创造力不能得到发挥,因而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但是,没有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只有一个诸葛亮是很难实现“天下计”的。
育人
蜀汉初期,还算有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人才队伍,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又有魏延、王平等,然而,由于诸葛亮长期的亲历亲为,不重视在实战中锻炼人才,蜀汉的人才梯队最终没有形成,导致后继无人,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仅以诸葛亮第一次用兵博望坡为例,张飞只管“纵火烧之”,关羽则“放过中军”,“纵兵袭击后军”,关平、刘封负责“预备引火之物”,赵子龙领受绝对不抵抗的命令“只要输,不要赢”,这种战术完全莫视民主决策及将帅锻炼精神,取而代之是诸葛亮个人智慧垄断。这种习惯导致了后来蜀汉政权内部对诸亮葛的绝对依赖,广大谋士及将士缺乏谋略的锻炼,难以为蜀汉政权造就和培养后续人才。
诸葛亮之败,败在定位。《道德经》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能够成为领导者的人,往往都是能人,是能人往往就会有一种难以抑制的一试身手的念头,然而,成功的领导者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定位的人,是把握梯子方向的人,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