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之珠
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病原细菌感染造成的人是罗伯特·科赫。他是一个矮小、严肃和近视的德国人,1843年出生在德国中部的一个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矿上的一名监工,没上过什么学,但也见多识广,年轻的时候喜欢旅游和冒险,曾游历过欧洲许多个国家和地区。母亲则像当时所有的已婚妇女一样,尽心尽职地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若非要说点特别之处出来,那就是科赫的兄弟姐妹实在太多了,总共有14个,组一支家庭足球队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对于这样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而言,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都是个大问题。好在科赫的父母很有一套,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父亲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下“集合令”,然后开始点名。要在14个孩子中“脱颖而出”实在不易。不过细心的父亲还是注意到了那个叫科赫的孩子有些与众不同。有一次点名时,科赫居然不在。眼看天就要黑了,父母心急如焚,连饭都顾不上做,四处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小池塘边找到了科赫。只见科赫蹲在池塘边一动不动,睁大眼睛正看得出神。他居然独自一人在放纸船。面对母亲的责备,他也毫不在乎,还傻乎乎地说:我要当水手,到大海去,这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吧。
“出走事件”之后,父母对科赫的关注就相对多了一些。父亲认为,一个长大后能有所成就的人,内心一定是充满幻想和好奇的,而科赫的表现正是如此。这次事件使父母发现这个孩子与其他13个孩子有所不同。他特别富于幻想,做事又特别严谨,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后来父亲还发现,科赫在听故事时之所以显得不专心,是因为他已经完全入戏,想象自己正行走在父亲所描述的异国他乡。科赫正是靠着这些无意的行为打动了父母,以至于在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父亲仍旧坚持让他上学。
19岁那年,科赫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德国著名学府——哥廷根大学,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三年后正式转为学医。“换专业”原本是兴趣所致,但科赫很快发现自己做了一个并不十分合适的决定。他想用所学的知识治病救人,可是在那个时代,由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医学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显得软弱无力。刚好那几年,一些比较知名的医生因为对炭疽病、结核病、霍乱病等束手无策而开始自责,甚至有人发出了“行医就是欺世盗名”的言论。种种这些,对科赫是个不小的打击。他想,放弃行医或者才是明智的选择。
1866年,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了。根据科赫自己的想法,他不太可能去当一名医生,而更有可能做一个走遍世界的探险家,或者像父亲一样,成为矿工。然而生活马上又跟科赫开了个玩笑。在毕业典礼上,相恋多年的女朋友找到他,说她渴望他能给自己一个安宁稳定的未来。科赫自然是自信满满,说自己能,一定能。可是女朋友却不这么看,她对科赫说,“所以,我更希望你成为一名医生,一名好医生,而不是走遍全世界的探险家”。都说英雄气短,心里早就想要浪迹天涯的科赫终究还是舍不得女朋友,于是为了将就爱情,勉为其难地选择了行医,做了一名乡村医生。
科赫听了女朋友的建议,一点没亏,反倒是赚了很多,既赚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又登上了医学的殿堂,可谓是一举两得。因为有妻子的照顾,科赫的生活可以说是过得称心如意,不过工作却让他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当时流行的炭疽病让他愁眉不展。眨眼间就到了1871年11月12日,科赫28岁了。妻子怕他把生活越过越闷,于是投其所好,托朋友买了一架当时最好的显微镜供他消遣。一天晚上,科赫把死于炭疽病的羊尸体的血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一些形如小杆的怪物,自此打开了缉拿炭疽病元凶的大门。
在找到炭疽杆菌后,科赫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结核病人身上。肺结核是一种有着久远历史的传染病,在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当中,就有人生前患过此病,时间在6000多年前。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肺结核对人类的影响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据说每7个死亡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被肺结核要的命。长期以来,人们都找不到有效的办法来对付这个“白色的瘟疫”,直到科赫找到引发结核病的罪魁祸首——细细的、纺锤形的、弯弯曲曲的结核杆菌。科赫的这一发现,让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肺结核的致病机理,从而为治疗和预防打开了大门。
科赫在医学领域的贡献远不止发现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他还首次发明了细菌染色法、细菌照相法,并发现了炭疽杆菌的预防方法等。科赫被称为“细菌学的鼻祖”、“细菌学之父”。1905年,他问心无愧地摘走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科赫在“民间”的知名度或许不如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高,但世界上很多“受惠”于他的国家并没有把他忘记。1982年,我国邮电部就发行过一枚邮票,以纪念科赫发现肺结核病原菌一百周年。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