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
近段时间,随着黑龙江、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发生牛羊炭疽疫情,并出现人感染炭疽情况,一股炭疽恐慌正在国内出现,而炭疽疫情也成为一起备受关注的公共事件。
不过,尽管它已经给公众造成了一些恐慌,比如,有网友说吃了被感染碳疽杆菌的食物会全身溃烂;更有网友晒了炭疽病感染者的照片,伤口的确让人不忍目睹。但是,对于炭疽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有什么来头?事实上,很多人并不能够说得清。毋庸讳言,也许正因为人们对炭疽了解不多,所以才容易恐慌,也给一些传言提供了生存土壤。
人类历史上,炭疽虽然比较罕见,但其发生也相当频繁。这种疾病在各大洲均有发现,特别是非洲、中亚、南亚以及欧洲南部,就连南极洲也有它的身影。在全球范围内,每年至少有2000起炭疽病例发生,其中皮肤的感染占到了绝大多数。我国炭疽病例虽发生较少,但仍有少数地区出现散发疫情,年报告炭疽发病人数在300~600例,主要因为接触、宰杀、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而感染。被这种病菌感染后应及时治疗,否则会造成个体死亡。正因如此,还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那么,炭疽究竟是一种什么病?炭疽发病后有哪些症状?牛羊肉还能愉快地吃吗?本期“观察”,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炭疽。
说到炭疽,其实并不神秘。它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牛马羊等以草为食的动物中间,人常常是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
大多數情况下,总是牛马羊等食草动物在吃草时摄入芽孢引起感染,人类接触了感染牲畜的肉类、毛皮,或患病牲畜排出的血液和其他排出物所污染的物品后,才获得感染。
早在古埃及时期,埃及人就已经记录了这种古老的瘟疫,并称它为“第六种瘟疫”。炭疽的英文名称anthrax来自古希腊语,词源是煤炭,这是源于皮肤炭疽最典型的症状:皮肤黑痂。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炭疽一般被称为“痈”和“疔”。中医常说的“羊毛疔”,就是中医古籍中对炭疽的常用命名。
炭疽病在历史上曾造成巨大灾难。公元80年,古罗马炭疽病流行,死亡近5万人。19世纪,中欧有6万人因患炭疽丧生,数十万牲畜死亡。仅俄国诺夫戈罗德的一个地区,1867至1870年间就有近6万头牲畜和500多人死亡。炭疽还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致病微生物。1870年,德国医师兼科学家罗伯·柯霍首次分离出造成炭疽病的细菌炭疽杆菌。在19世纪,科学界为生命起源于自然发生还是细胞争论不已,对炭疽的研究启迪了柯霍,使他首次证明微生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他继而转向研究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致病微生物,并最终推动了人类对生物学界的认知。柯霍于190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细菌学之父,可以说炭疽“功不可没”。
不过,由于给公众造成过巨大恐慌,炭疽也被称为“首位战略性生物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炭疽杆菌都曾作为生物武器应用。美国“9·11”事件后,恐怖分子曾把炭疽杆菌作为“生物武器”放在信封里寄到美国,导致美国至少22人遭受炭疽杆菌感染,5人死亡。当代中国人对炭疽的恐慌,也主要源自二战期间侵华日军731部队所做的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
作为人类最早发现的微生物,炭疽却没有像感冒、鼠疫、天花和肺结核一样死翘翘,反而活到现在,主要是因为炭疽杆菌有两把“杀人刀”。
和我们一般所认知的“杆菌”不同,炭疽杆菌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是一种介于真菌和细菌之间的特殊微生物,生命力非常强。和很多细菌类似,它的外面有一层“盔甲”荚膜,可以抵御免疫细胞的攻击吞噬。同时,它又有真菌的特性,会保留坚硬的“孢子”,可以保证它在土壤中潜伏多年后继续繁衍。
同时,炭疽对生物体的破坏方式也很奇葩。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黏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靠孢子进行繁殖,并同时释放出两种毒素: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炭疽杆菌的毒素非常厉害,可破坏血管细胞导致严重出血,并引起组织坏死、化脓和高度水肿;在全身感染方面,炭疽会导致全身中毒,使人出现高热、头痛甚至休克。因此,肠炭疽、肺炭疽的病死率可高达60%,病人常常在1~3天内死亡。1979年4月,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家生物实验室发生了炭疽泄漏事故,至少94人被感染,68人死亡。
而此次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炭疽疫情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通报,8月7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桦南种畜场报告,该场四分场石磊肉羊育肥场从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乡四新村购买的肉羊出现死亡事件,经桦南县相关部门会商确定为疑似羊炭疽病。接到报告后,黑龙江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对桦南县、依兰县等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区的818余只羊进行扑杀。据介绍,这个省现有14人感染皮肤炭疽,其中1人已治愈出院,相关病原检测等工作正在进行。相关部门称,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段,内蒙古自治区也发生疑似牛炭疽疫情。8月7日,科尔沁区大林镇胜利村发生牛不明原因死亡情况,经检测诊断为疑似牛炭疽。随后,发现疑似病例人员10余人,目前病情稳定。66名密切接触者均采取居家隔离观察措施,由大林镇中心卫生院负责监测管理。疫情发生后,相关方面及时发布了“疫区封锁令”,将疫区大林镇胜利村边缘五公里半径范围划定为受威胁区,对疫区实施封锁。同时,对疫区(胜利村)、受威胁区(马家村、勿吉乐村、爱国村)内易感动物进行炭疽疫苗紧急免疫。
对于炭疽,很多人是从电影里的生化武器认识的,致死率高,所以人们很害怕。那么,炭疽是如何损害人体的?
“我国近几年来每年报告炭疽发病人数300~600例,主要因为接触、宰杀、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而感染。近年来,我国炭疽病例的发生虽逐渐减少,但仍有少数地区出现散发疫情,值得警惕。”本刊医学顾问、感染科专家介绍,炭疽的传播方式并不复杂。它的孢子透过皮肤、肠胃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感染。感染的途径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因擦伤皮肤使孢子得以进入,吞下炭疽孢子或吸入含炭疽孢子的雾化微粒。“虽然炭疽病目前较为罕见,但是如果人们接触了受到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动物所制产品,也会患上炭疽病。人类与动物感染了炭疽病都会导致严重疾病。炭疽病分不同类型。而人们的患病类型取决于炭疽病进入人体内的方式。”
第一种是皮肤炭疽。当炭疽孢子进入皮肤(通常是通过伤口或刮伤处)时,人们则会患上皮肤炭疽。比如处理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动物的制品(如羊毛、兽皮或毛发)时也会患上皮肤炭疽。皮肤炭疽最常见于头部、颈、前臂和双手。该病会影响感染部位周围的皮肤和组织,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水肿、斑疹或丘疹、水疱、溃疡和焦痂;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
皮肤炭疽是炭疽病感染最常见的形式,接触之后1至7天内则会引发感染。如果不予治疗,多达20%的皮肤炭疽患者可能会死亡。但是,如果予以适当治疗,几乎所有皮肤炭疽患者都可存活。
第二种是吸入性炭疽。当人们吸入炭疽孢子时,会患上吸入性炭疽。毛纺厂、屠宰场、皮革厂等工作场所的员工在处理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动物所制产品时,可能会吸入孢子。
吸入性炭疽最初始于胸部淋巴结处,之后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最终导致严重呼吸困难和休克。吸入性炭疽被認为是最致命的炭疽类型。接触后通常在一周内感染,但是通常会持续达2个月。如果不予治疗,仅有大约10%~15%的吸人性炭疽患者可以存活。但是,如果采取积极治疗,大约55%的患者可以存活。
第三种是消化道炭疽。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感染炭疽病的动物的肉时,会患上消化道炭疽。
一旦摄入,炭疽孢子会影响上消化道(喉咙和食道)、胃、肠道。接触之后1至7天内则会引发感染。如果不予治疗,一半以上的消化道炭疽患者会死亡。但是,通过合理治疗,60%的患者会存活。
第四种是注射性炭疽。这种病例比较罕见,曾在注射吸毒者中出现。
其症状与皮肤炭疽类似,但是感染会深入药物注射的皮肤深层或肌肉里。注射性炭疽传播至全身的速度更快,并且更难判定和治疗。大量其他常见的细菌可能会导致皮肤和注射部位感染。
此次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炭疽疫情后,很多人都担心接触了牛、羊等动物会感染吗?牛羊肉等动物肉制品还能吃吗?
“恐慌,大多来源于对疾病的未知。此次的炭疽病并不那么可怕,深入了解炭疽病,知晓其发病原因以及预防办法,许多纠结便可迎刃而解。”专家表示。
人类常常通过患病动物的肉类、皮毛或患病动物污染的物品获得感染,前提都是患病动物,即患炭疽的动物。接触健康的牛、羊等动物及其肉类制品是不会感染炭疽的。另外,炭疽疫情发生后,一些养宠物的人开始担心,既然炭疽是通过牛、羊等家畜传染,那家里养狗、养猫等会不会也可能被传染上炭疽?这种担心没必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牛羊肉应该都是经过检疫的,烹饪时煮熟煮透就可放心食用。
健康人该怎样预防炭疽?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接触传染源。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死动物,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进行处理。第二,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第三,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第四,保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要用科学的方式处理伤口。第五,进食前,应用具有消毒作用的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清洁双手。与此同时,食物须彻底清洗及煮熟才可进食。
虽然炭疽杀伤力巨大,但是也不需要过分恐惧。专家表示,炭疽是可以治疗的,作为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使用抗生素治疗自然是第一要求。青霉素依然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炭疽芽孢杆菌对青霉素没有抗药性。还有多种广谱抗生素对炭疽的治疗有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皮肤炭疽的治疗不难,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只需要简单的创面处理措施,一般2到3周后可痊愈。炭疽到了晚期,特别是出现全身出血症候的时候确实很难救治。因此炭疽病人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希望本刊记者的这篇采写能够帮助人们远离炭疽,战胜炭疽。《人人健康》的使命就是守护健康,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