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2009-04-29 01:12:39李华军
中学理科园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程设置

李华军

摘要:课程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本文基于能力培养为目标对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课程目标、实践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专业;课程设置;能力目标

课程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如何科学地安排课程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而以培养学生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建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个能力支柱,培养每一个学习者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并将知识,技能、共同生活知识和生存知识的学习,同未来生活准备和适应未来需求的现实结合起来这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模式更能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下面我就对基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一些探讨。

一、课程目标设置——把就业标准和就业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不仅是课程设置的首要问题,而且是课程实施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应用电子技术各专业课程目标极为重要,它关系到本学科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和标准。根据职业教育培养要求,在设置应用电子技术各课程目标时应把就业标准和就业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确定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教育目标的能力体系

确定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教育目标的能力体系基本方法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调研、行业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标准为基础,确定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包括知识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形成人才能力体系。如下所述就是在2008年我们组织了本专业的教师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市场和行业需求调研,利用发放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表和实地走访,经过分析确立的素质和能力的捕述。

公共素质:①政治理论素质②身体素质③信息交流素质④工程技术素质⑤基本职业素质。职业核心能力:①对电子产品进行测试、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和销售能力②对电子产品进行组装、维护和制造能力③对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关键岗位能力:①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装配能力②电子电路的CAD能力③PCB板制作能力④电子产品的维护能力⑤参与项目开发能力⑥营销能力⑦职业能力。

从上所述中我们清楚地知道学生就业时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明确我们在设置课程及其目标的方向和内容。如我们前一段时间讨论的文化课中语文课问题,有些老师过分强调技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求我们毕业生要具备的一项素质就是信息交流素质,这个素质在团队协作、产品营销以及生产管理中及其重要。而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素质中很关键,所以通过确定本专业人才能力体系对我们课程及其目标设置起到决定性作用。

2确定培养就业核心能力应教授的课程体系框架

根据人才能力体系,制定出培养就业核心能力应教授的课程体系框架,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就是就业教育,而就业必须具备一项或多项专业技能,所以电子专业技能就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一个核心,我们根据这个总体思想建立了应用电子专业就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框架。如表1(见下页)。

此体系中表现了核心能力培养与课程关系。通过描述各课程的关系,表现了主要专业课程实行层层递进、相互融通、分阶段的实现能力培养模式。进而确定了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设置——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中心。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里电子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包含以下三类。

1、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

2、实习:是专业教学阶段性的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以事工作的内容和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3、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含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训,通过模拟项目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

在这三类实践课程中实训是核心,实验和实习是基础。在教学模式上它们处于不同阶段,实验和实习是感知阶段和掌握单项技术阶段,是针对课程中完成某个单项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所需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而实训是单项技术的复用阶段,其包括单元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其主要的特点是重点掌握技术的复用,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已学习的内容和技术,能够完成任务的组合;所以在整体实践教学设置上,始终贯穿这几个类别的递进关系,吸取项目驱动的特点,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围绕每一个单项行动(任务),展开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一步一步,环环相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设置——改变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提升为指导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效果评价一般是通过期中和期末的统一试卷考试模式。这种考试模式主要是一种基于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正如前述当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测试其对技能的掌握是否达到社会对其的要求。所以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设置应是一种以提升能力为指导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针对我校电子专业学生,我们南传统的侧重对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智力评价转变为对学生运用各种技能能力的评价,尤其是注重“实践性智力”方面的评价。在这个体系中,明显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思想,它克服了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更加强调学生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如在电子技术实验考核中就主要采取了此形式。首先设计制作式,即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由教师命题或学生自行选题,学生设计并制作相应的电路,做出设计报告,通过演示研讨、交流评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电子作品进行客观评价。该方法不但能考核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和表达能力。所以改变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提升为指导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多层评价,按能力的大小分层考核,对每个学生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应有的肯定,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对学习的科学态度和关注帮助他人的行为等进行综合评价,加设学生自评项目,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评价产生教育意义。

当然课程设置只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部分,在目前全国各个地区还客观存在经济、观念和教育手段的差别,对中职应用电子专业来说课程设置也许还有很多种方式和观点。但遵循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和课程观,确定课程的目标、内涵、结构等总体构划是我们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猜你喜欢
电子专业课程设置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3:53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0:28:57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羽毛球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吸引力提升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12:04:21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关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学的探讨
以学生技能竞赛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
电子系专业课程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