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2009-04-29 00:44:03
中学理科园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建议措施调查分析

陈 烽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为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建议措施

1前言

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明确指出,“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要求各级组织认真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要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是学生将体育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体育活动中的具体方式。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强身健体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让课外体育活动走上科学、健康的轨道。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座谈会、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规律,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为我校普及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我校06级、07级、08级在读生。

2.2主要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学习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查阅有关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相关资料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检索,获取相关资料为本文提供借鉴。

2.2.2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我校06级、07级、08级男女在校生300A(男生150名,女生150名)。进行了问卷测评,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卷292份(男生143份,女生149份),回收率97.3%

2.2.3访谈法:组织学生座谈会,走访本校其他体育任课教师。

2.2.4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及Ex-ce12003进行处理分析,主要分析方法为频数统计方法(对所得的数据运用了常规的数理统计,归纳整理法进行研究)。

2.2.5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及软件分析的结果,找出内在的逻辑关系为该文的研究提供借鉴。

3调查分析

3.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调查如表1:

3.1.1同学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积极、健康的,都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3.1.2体育考核的约束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起着促进作用,占被调查人数的20%。

3.1.3有29%的同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达到健美与减肥效果,其中,女生高达34%。

3.2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调查如表2:

3.2.1部分同学反映学校学习紧张、作业量太大,课外活动时间经常被学习所占用。

3.2.2课外体育活动带着很大的盲目性,到了运动场地不知道怎么锻炼,找不着适合的运动项目。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失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兴趣,占被调查人数的25%。

3.2.3一部分同学缺乏锻炼身体的常识,运动过后正常的肌肉酸痛,身体疲劳,误认为是运动损伤,存在着对体育运动的畏惧心理。

3.2.4克服不了情性,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很麻烦。没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占10%。

3.2.5体育运动场所与体育器材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2.6学校后勤保障跟不上,锻炼后澡堂开放时间过了,食堂饭菜凉了等等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3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调查如表3:

3.3.1一些学生没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除了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外,平时基本上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占被调查人数的31%。其中女生的比例大大超过男生,高达35%。

3.3.2一部分同学缺乏运动知识,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的锻炼时间都不够。运动热情时高时低,存在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3.3 3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失衡。这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女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外,对适合女生活动的项目开展不够广泛。另外,由于运动场地大部分被男生占用,这也是女生参与度远低于男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3.4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调查如表4:

3.4.1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单项人数基本均衡。男生喜欢对抗性激烈的项目,健美操吸引较多女生参加。

3.4.2课外活动时间,同学们会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的训练。

4建议与措施

4.1为使“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精神落到实处,成立课外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建立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定期开办体育运动知识专题讲座、宣传栏,从理性上提高同学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4.2将同学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出勤率,纳入体育考试成绩的总分统计。并安排体育教师深入到各专项运动区域,对同学们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性地指导。

4.3成立各专项体育项目运动队,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举行各单项比赛。以点带面,推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潮。

4.4在课外体育活动的高峰期,对运动场地采用分流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场地使用率。体育器材室的开放时间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要同步。

4.5后勤管理部门要适当延长食堂及澡堂的开放时间,满足同学们参加完课外体育活动后有热饭菜供应和热水洗澡。

参考文献:

[1]黄汉升,季浏,腾子敬,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3]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建议措施调查分析
因地制宜推进农机化新技术应用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天门市汽车车险在理赔方面的探究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体育时空(2016年11期)2017-01-06 11:48:42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33:12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9:18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08:23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探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0:37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