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董汝瀚、董李父子墓志考析

2009-04-29 08:59:05
史学集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青州明代墓志

李 森

摘要:董汝瀚、董李父子墓志为探讨明代青州望族董氏家族历史及葬地提供了珍贵金石文献资料。两篇志文不仅可补董应举《崇相集》和钟羽正《崇雅堂集》的缺佚,而且关涉到多位《明史》有传或名见《明史》的历史人物,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明代;青州;董汝瀚;董李;墓志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8095(2009)01-0037-07

明代董汝瀚、董李父子墓志分别刊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和四十六年,现藏于山东青州市博物馆。这两方墓志均未见著录,属于第一手金石文献资料。由于董氏父子墓志在内容上联系密切,因而将它们放在一起考证分析。

董汝瀚墓志

墓志一合,石灰石质。志盖长、宽均59,5厘米,厚8厘米,左上角残缺,上刻篆书“明奉政大夫南京户部郎中西屿董公暨配封安人徐氏次配钦旌贞节丘氏合葬墓志铭”35字。志石长、宽、厚同志盖,右上角残损。志文楷书,满行45字,共36行。志文如下(“」表转行;“……”表缺多字;“□”表缺一字):

“……西屿董公暨配封安人徐氏、次配钦旌贞节丘氏合葬墓志铭」……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福闽董应举撰」……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临朐冯瑗书」……夫户部江西清吏司郎中邑人邢慎言篆」……月二十九日卒,己未二月十七日葬于郡城西南祖茔之后。配安人徐氏,后公四十有一月而卒,是」□辛酉五月。再逾岁,癸亥三月七日随葬于公。时公同年友靳君学颜铭而志之。公次配丘氏,茹荼五十有七年,万死」一生,以存藐诸孤,而复光大之。兹万历甲寅正月二十日而卒。逾岁,乙卯二月十三日开圹榭于公而合葬焉。公子李、」孙可威来请铭。敢掇拾前志,而嗣入之。按公讳汝瀚,字子汇。公与徐安人俱青州益都人。四世祖曰奉先,生翔,翔生彝,」彝生魁,即杰庵公,配刘氏实生。董氏世治星历、堪舆学。公生数岁慕儒术,治《胡氏春秋》。甫长,遭杰庵公丧,丧之如成人。」时山东言《春秋》者,有郡曹给事,见公深器异之,乃以其经授公,公尽得曹氏学。复以学授诸生,今青州言《春秋》者,多出」董氏。甲午举于乡,归塾事母刘。刘病,公事汤药,日夜衣不解。刘卒,哭毁无时,里巷哀焉。甲辰试春宫,不中,谒选授直隶」建平知县。安人病且革,弗克从。公至,乃以六礼聘金陵卫舍人英女襄内事,是为丘氏。建平适岁不登,公悉除诸苛扰J民者,民乃生。巨猾宗桌,抉富结贵人,凌轹柔善,旧令多首鼠浮与之,不则为所中,公按置之汰。既乃为民筑石堤,蓄泄」水利,得田万三千亩,名其塍曰‘董公圩云。在事七年,升太仆寺丞。庚戍,北虏内讧,议倍征民马。民惧,当事者莫敢言。公」奏减三分一,而骑用饶,时共壮之。甲寅,以治绩,予」敕褒美杰庵公,赠如其官。刘氏赠太安人,而徐安人受封。寻升南京户部员外郎、郎中,榷钞淮关兼摄诸司事,成有政便。」军民暇日,则出游诸名胜赋诗,若未尝为吏者。居久之,郁郁思东土,遂移病归。公归四阅月,而痰作卒。安人祖弼用县」令擒盗,擢福建参议。父经,驿丞,有参议风。安人既名家子,而又知学。以故□瘁拮据相公于诸生时。佐公立朝,在所令」闻。公性孝友,安人强力襄之其事,刘安人最得其志。刘安人李子早亡,有遗孤□,公及安人抚教,为县学生。安人以丘」世禄家闲,内则孝经大义,居相睦甚。公卒之日,安人悲不欲独生。是年□□□年二十有四,封公方孩,投缳殉者数矣。」安人提封公而力譬解之,丘乃强起,断发毁容,鐍户垂幌。奉徐于床褥中,汤药谴粥,如安人意。而安人竞不起,卧三岁」余亦卒。时宗族有利丘橐者,百计窘丘,欲嫁之作使。豪奴悍婢,共相侵侮,丘茕茕家在千里外,谁因谁极?仰天泣曰:‘是」无难,一讫以殉死者,独计安人言谓:何受以孤,复重遗之孤?而□□□负夫也!孤与赀产其兼有之难,于是倾橐与之,」析得污邪数亩。勤纺绩为活,和九画获而课封公成也,封公有至行。既考功生八年,有弟六年失母,丘复收而鞠养之。j是时,安人之子已前死,无血胤矣。丙午冬,直指奏其事。」天子下玺书旌之。表识其门。应举闻公少时负奇抱期,大树立而十厄于位,弗究厥施,乃其莅官厉行,得自无憾,以至盖」棺而保完名。安人生相好,而死相从也。丘顾不死而难于死,假令慷慨沟渎,公几不血食矣!安人以死殉公,死贤于生;」丘以不死报公,生贤于死。公之内德如此,董氏其克昌矣。公距其生之弘治丁巳,安人距其生之弘治庚申,俱得寿六」十二岁。丘距其生之嘉靖甲午,得寿八十一岁。公有《西屿稿》、《郎川小稿》、《两都宦游稿》行于世。子二人:曰楠,安人出,考中」礼部儒士,郡志列父学;日李,丘出,即封公。孙四人:长可威,即考功君;次有威,府庠廪生,先丘卒;养威,府庠生;取威,早卒。」孙女五人。曾孙三人:佑。府库生;偏、僖俱幼。曾孙女六人。铭曰:‘」谁谓学以为己?我公经明而人以起。谁谓仕以为人?我公志行而已以伸。社稷民人,日计曰牧。公于其间,以莫不谷。优j哉游哉,登高能赋。人吏而家,公鉴其足。归与归与,我忆先人。冠盖奕如,省其墓坟。于斯踟蹰,于斯宴语。公亦首丘,于斯」泉处,。懿哉徐媛,夫君是比。皇皇以从,恐后其死。丘死不得,保世亢宗。婴难日易,何去何从。泉深壤高,穹窿其宇。异时同」归,含笑而语。士行妇谊,」皇恩于赫。于万斯年,惟后之泽。吴郡吴尚端刻。”

志主董汝瀚,《明史》无传。据志文,董氏字子汇,号西屿,青州益都人,自幼治《春秋》学,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选授直隶建平知县,在任七年,废除侵扰百姓的苛捐杂税,打击欺压良善的豪猾大族。修筑石堤,蓄泄水利,获得良田一万三千亩,人称“董公圩”。董汝瀚频施惠政,造福一方黎民。“宜其朝觐为首令第一,而抚、按奖荐四十余次”。因而被擢升为太仆寺丞。嘉靖二十九年,朝廷拟加倍征发民间马匹,以备北方鞑靼战事,一时民心忧惧。面对此情,董汝瀚挺身而出,奏请嘉靖帝减征马匹三分之一。结果军用不馈,受到朝野称赞。寻迁南京户部员外郎、郎中。后乞归卒。著有《西屿稿》、《郎川小稿》和《两都宦游稿》。

志云:“公距其生之弘治丁巳,……得寿六十二岁。”可知,董汝瀚生于弘治十年(1497年),卒于嘉靖三十七年。董汝瀚夫人有二:原配安人徐氏、次配丘氏。徐氏出身官宦之家,知书达礼,“佐公立朝,在所令闻”。侍奉婆母,操持家务,乃贤内助。董汝瀚死后,徐氏痛不欲生。丘氏更是多次要投缳殉夫,都被徐氏以孩子幼小、无人扶养为由劝阻。三年后,徐氏在思念丈夫的悲痛中辞世。丘氏则以纺织为业,教养儿子成人。她“茹荼五十有七年,万死一生,以存藐诸孤,而复光大之”,以致“天子下玺书旌之,表识其门”。真所谓:“安人以死殉公,死贤于生;丘以不死报公,生贤于死。”徐氏生于弘治十三年,卒于嘉靖四十年,享年62岁。丘氏生于嘉靖十三年,卒于万历四十二年,享年81岁。

志云:董汝瀚“己未(1559)二月十七日葬于郡城西南祖茔。”李开先《奉政大夫南京户部郎中西屿董君墓志铭》则谓:“葬之日,己未二月十六”。靳学颜《明故奉政大夫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西屿董君配安人徐氏合葬墓志铭》又作:“己未二月二十六日葬郡城西南祖茔。”董汝瀚下葬日期竟有三种不

同记载,如此状况,显然应以原始资料墓志“二月十七日”为是。

志云:“时山东言《春秋》者,有郡曹给事,见公深器异之,乃以其经授公,公尽得曹氏学。复以学授诸生,今青州言《春秋》者,多出董氏。”曹给事,名曹倚。据李开先《奉政大夫南京户部郎中西屿董君墓志铭》载:董汝瀚当年曾“从游于曹倚之门”。曹倚事迹不详,应是一位任过“给事中”官职的青州经学家。董汝瀚新婚后,从师曹倚,“去(青州)城四五十里,不顾其家久之”。他如此用功求学,终“尽得曹氏学”,成为一方《春秋》学名师。致使“西士闻西屿先生名,辄慕向之”。

志云:董汝瀚著有“《两都宦游稿》”,《光绪益都县图志》则作“《西都宦游稿》。”很明显,“西都”不讲,“两都”指明代的北京和南京。《光绪益都县图志》载董氏:“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游太学,高陵吕柟大器之。”吕楠官拜国子监祭酒,董汝瀚在北京与他有过从关系。后来,董汝瀚又任京官太仆寺丞。志云:董氏还曾做过“南京户部员外郎、郎中”。因此,其著作当以墓志《两都宦游稿》为是。

志云:董汝瀚、徐氏相继过世后,“同年友靳君学颜铭而志之”。靳学颜(1514-1571),字子愚,号两城,济宁人。《明史》有传。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阳府推官,以廉平称。累迁山西巡抚。应诏陈理财事务,凡万余言。人为工部侍郎,改吏部侍郎。因不满首辅高拱专横,谢病归。著有《靳两城先生集》。靳学颜与董汝瀚是同年举人。志云:董汝瀚“甲午(1534)举于乡”。《明史》载靳学颜:“嘉靖十三年举乡试第一”。靳氏所撰董徐夫妇墓志——《明故奉政大夫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西屿董君配安人徐氏合葬墓志铭》见于《靳两城先生集》。需要指出的是,这篇志文存在着两点错误,即董汝瀚,“字子涯……四世祖日奉”。由董汝瀚墓志知,“涯”为“汇”之讹。《光绪益都县图志》亦称董氏“字子汇”。关于董汝瀚四世祖名字,董汝瀚及其子董李墓志皆作“奉先”,这里又漏掉了“先”字。这二处错误未必出自靳学颜之手,很可能是后世传抄致误。

志云:董汝瀚长子“曰楠,……考中礼部儒士”。董楠,字孟才,王士祯《池北偶谈》载:“工部尚书可威之叔也,尝撰《古今联句诗集》六卷,……不可少之书。”由墓志知,董楠乃董可威之伯,而非叔。《光绪益都县图志》谓董楠:“博学好古,厌习举业,好歌诗。嘉靖间府志多出其手。”靳学颜《明故奉政大夫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西屿董君配安人徐氏合葬墓志铭》亦称其:“有文,知书法。”董楠考中的“儒士”为明代荐举名目之一。洪武时即已选荐儒士授官,永乐后重科举,遂不多行。

撰文者董应举,字崇相,福州闽县人。《明史》有传。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天启间累迁右副都御史。经理天津至山海关屯务,开田十八万亩,积谷无算。后任工部侍郎兼户部侍郎。因遭魏忠贤党羽弹劾,罢官闲居,崇祯初复官,著有《崇相集》。志云:董应举曾任“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这与《明史》所载“考功郎中”一职相合。由志文知,董应举是应董汝瀚子李、孙可威之请,为董汝瀚、徐氏和丘氏夫妇撰写《明奉政大夫南京户部郎中西屿董公暨配封安人徐氏次配钦旌贞节丘氏合葬墓志铭》。这篇志文在《崇相集》中未收,正可补其缺佚。董应举在志文中称:“敢掇拾前志,而嗣入之。”这里说的“前志”有二:即靳学颜为董汝瀚、徐氏所撰《明故奉政大夫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西屿董君配安人徐氏合葬墓志铭》和著名文学家李开先为董汝瀚所撰《奉政大夫南京户部郎中西屿董君墓志铭》。董应举为董、徐、丘夫妇撰写的这篇志文实际上已经是董汝瀚的第三篇墓志了。值得注意的是,董应举在墓志中并未提及李开先,只说到了靳学颜。不知是疏忽了,还是有意为之。

篆额者邢慎言,字养敏,青州益都人。《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传。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宁泉道佥事、参议、参政等职。其父是兵部尚书邢玠。墓志记邢慎言曾任“户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这与《光绪益都县图志》所载“郎中”一职相契。邢慎言在后金攻打辽阳时作为明朝的监军,与高出、胡嘉栋、韩初命、牛象乾等人率先逃入山海关,造成明军军心动摇。兵部尚书孙承宗为此“斥逃臣慎言等”。当时戏称他们为“同逃五监军”。据董汝瀚子董李墓志云:“孙女八人:……一适山西参议邢公慎言男官生常吉。”可知,董李的孙女嫁给了邢慎言之子邢常吉,邢、董两家是姻亲关系。

刻志者吴尚端,苏州人。他与父吴应祁、兄吴士端并称“江南吴氏”,为当时镌刻世家,闻名全国。笔者在此提请注意的是,吴尚端石刻作品在今山东地区多有发现。青州市博物馆藏万历三十四年兵部尚书邢玠父母墓志——《明诰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西冈邢公暨配累封一品太夫人郑氏合葬墓志铭》和万历四十一年《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碑分别署款“吴门吴尚端摹上并镌”、“吴门吴尚端临摹上石并刻”。而且,五莲县叩官镇丁家楼子村万历三十六年所建柱史丁公祠内镶嵌的10方石碑中有2方为吴尚端镌刻。一为万历四十年“吴郡吴尚端摹上并镌”的《柱史丁公石祠记》碑;二为年代不明的“姑苏吴尚端刻”《题少滨丁宪副公祖石祠四首》碑。现存临邑县邢侗纪念馆的万历三十八年由晚明四大书法家之一邢侗临摹的米芾小楷《西园雅集图记》碑上赫然题有“吴门吴尚端摹上石并镌”款署。临朐县沂山东镇庙由万历二十六年状元、礼部尚书赵秉忠撰文的残碑后也署有“姑苏吴尚端镌”。这样,山东境内的青州、五莲、临邑、临朐四县市都有吴氏作品发现,总数竟达7件之多。需加以说明的是,上述聘请吴尚端镌刻碑志者,无一为寻常百姓,全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官宦名流。种种迹象显示,他确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苏州籍镌刻大师,其在明后期于山东一带的创作活动相当活跃,推测山东各地还应有不少出其之手的石刻作品存世,今后很有必要留意搜寻,以便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董李墓志

墓志一合,石灰石质。志盖长、宽均75.5厘米,厚13厘米,上刻篆书“明敕封承德郎南京吏部文选司署郎中事主事三川董公暨配赠安人刘氏合葬墓志铭”35字。志石长、宽、厚同志盖。志文楷书,满行44至46字不等,共46行,志文无一字缺佚。志文如下:

“赠敕封承德郎、南京吏部文选司署郎中事、主事三川董公暨配J赠安人刘氏合葬墓志铭。J赐进士、中顺大夫、太仆寺少卿、前吏科都给事中、侍经筵、眷侍教生钟羽正撰。」赐进士、中宪大夫、四川布政使司分守川西道参政、眷晚生杨邦宪篆额。」赐进士、中宪大夫、前整饬辽东、开原等处兵备兼管屯田、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请告年家、眷晚生冯瑗书丹。」古称世家,匪独名住重也。诗美翼子,易尚严君,惟敬与严。施于有政清白,义方之式所操持。盖兢兢矣,无忧无逸二」乎哉。若董公者,于作述间,其可志也。公之父日司徒公,讳汝翰,号西屿。祖日魁,曾祖日彝,高祖日奉先。家世益都畴」官,典训不隳。其职至司徒,以儒显。中甲午乡试,令建平,有异绩。擢太仆寺丞,晋户部郎中。室徐氏生子楠;二室以丘」氏,生子李,是为封吏部公。司徒卒也,丘母年二十二,欲以死殉者数矣。徐母力解之:‘先大夫以藐孤属子也,曰兴董」氏者孤乎。子也死,孤孰与成

之?于是遂弗死。日抚孤泣室中,足不逾開。封公能读,教之读;能综家事,训之事。终身顾」复,如一日也。厥后兄楠故,无子。而封公子姓盛大,长孙中丞贤而贵,亢其宗。盖自司徒公志之系丘母,功弘大矣。封」公生端重,不苟笑言,在母不忧。司徒之丧,方七岁,哀毁如成人。母子幼弱,有狡睨其室者,公毅然曰:‘此尺寸非先大」夫命耶!吾敢以孱愚堕家之绪,以忝先人益检饬不少懈。闻者瞿然。孺子犬夫也,(齿奇)(齿乞)之念息矣。公幼嗜学,十五通」经史百家言。尤善濂洛书,奉为矩蠖。不喜纤趋章句,以钓时名。至督诸子读,正襟危坐,以礼度绳之肃如也。奉母尽」色养,呼之未尝不在侧,衣食非母先之不敢用。岁时称觞,备礼事长兄,尽敬鞠鞠如畏然。时以吟诵无迕色,卒为丧」葬,尽礼奉寡嫂,不克不见也。治家严饰,子姓凛然。出入斤斤不苟。至姻朋有惠,则倾囊周之,不吝也。中丞既登第为」司理,勉以哀矜明恕;为铨部。勉以甄品进贤。先是,辛丑,当」封公奉」救命,泫然曰:‘董氏有今日,系母德也。母茹荼五十年名未旌,而吾先服宠,忍乎?嗣是,中丞具疏陈情,言极悲恳。得」诏旌其庐,再有铨郎之命。乃克裳称觞,上母日:‘庶少报,罔极矣。人谓封公纯孝也,褒其亲而后及其身;中丞纯孝也,褒其」亲以及亲之亲。孝子不匮,公父子有焉。母年八十余卒。公艾矣,犹孺慕焉。人盖以为难。先是,婿崔都尉故。已而,次子」有威、四子取威相继故。公戚戚抚孤寡,治丧事,心独苦也,盖稍稍衰悴矣。当中丞郎南考功,主京察,所斥或强梗有」气力,睊睊危中。公则谓:‘甄品黜幽,职也。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心苟无瑕,又何恤乎?已而,中外成称功郎考公正,贤声」益起。屡转至中丞。抚上谷时,公已病脾,尚促中丞行,中丞不忍。上疏请告未允,而公逝矣。公性方格,重然诺。有所不」可,义形于色。与人变,生死不易。州守卜公且卒,以子属公。卜殁,抚其子如已子,扶奖入庞序。侍御蒋公卒,人多跆藉」之,公为护持,得不至涂地。人称公‘义烈,皱然曰:‘吾非侠骨,愧世无死友耳!闲居与故旧为雅会,卮酒盘蔬不厌,尤好」召掌故。投闲者以为此宿儒濩落,可与道古,若供张磬折,吾弗堪也。公性少许可,乃数道羽正与之言,似不弃者。中」丞命不敢辞,谨僭志之。论公者皆曰:‘父作子述,无忧耳!夫作孰承之,述孰启之,不事乎?一孤童依孀母,拮据卒痔,底」于成立。复值多戚,寡嫂寡女,子之寡室,室之孤幼,息斯勤斯,忧乎逸乎?翼有严匪爵而重贤矣哉。公配」赠安人刘氏,乐安南溪刘公女。刘公与司徒同乡榜,奇封公仪度,妻以女。安人归董氏,克处妇职,事姑尽孝敬,姑亦昵就」之。衣裳饮膳,唯安人手所调维是悦。安人方病,在母家。及病剧,自祷曰:‘不惜即死,即一见姑,目瞑矣。疾果愈,归见姑,」泣以喜。久之,乃卒。继室卜氏,能继安人之矩。公字君植,号三川居士。生于嘉靖壬子,卒于万历戊午七月九日,享年」六十有七。安人生于嘉靖庚戌,卒于万历己卯十月十有五日,享年三十。安人刘氏,泰兴县知县刘公时彦女。继娶」卜氏,封翼城知县卜公相女。男四:可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娶赠户部主事刘公相男把总指挥有孚女。继娶贵州」按察司副使高公桂女;有威,庠生,卒。先娶庠生冯公采女,继娶宁陵县知县刘公度男序班雏旖女,刘安人出;养威,」庠生,娶江西布政使黄公卿孙懋德女;取威,卒,卜出。女二:一适青州卫指挥崔君显宗,刘安人出;一适庠生蒋君如」范,卜出。孙男六人:佑,庠生,卒。先娶四川参政杨公邦宪女;俩,卒。先聘赠礼部尚书冯公子履男国子生珂女;佶,俱可」威出;僖,有威出;伉、侃,养威出。孙女八人:一适河南参政冯公瑗男庠生士份;一适山西参议邢公慎言男官生常吉;」一许聘户部检校石公惜次男之柏,俱可威出;一适余侄庠生诜,养威出;余未许聘。曾孙女一人。未许聘。卜以是年」嘉平十七日归窆云山之麓,奉刘安人柩合焉。铭曰:‘」缅矣董氏,系自驯龙。节标良史,业擅儒宗。晋也周材,入揆出帅。矫矣召南,隐居行义。族甲庄岳,奥阐天人。经术畴官,」幽明是甄。奕奕司徒,云逵奋翼。综赋艺民,式是南国。贞允淑亮,运促道悠。堂构肇兹,胎厥孙谋。封公幼孤,茕茕在疚。」艰涸啕濡,痛心疾首。白萃绛趺,夕膳晨餐。鞠跽中馈,爰娱亲欢。既缵丕基,亦弘启佑。荇藻交馨,菁莪兢茂。仁怀淑问,」铨镜品流。」帝命重申,宠贡优优。孝贯苍曼,忠孚舟阙。望重钧衡,任隆节钺。金昆玉大。乔木梓材。素辆斯阻,未绂方来。新阡兆隆,凭山J隐郭。伫疾褒崇,刻灵永托。”

志主董李,字君植,号三川居士。其名已见董汝瀚墓志,系董汝瀚次子。董李七岁而孤,“嗜学,十五通经史百家言”。一生经明行修,但未出仕,因长子董可威中进士入仕而获赠封承德郎、南京吏部文选司署郎中事、主事。董李勤俭治家,课子读书。侍母丘氏,五十年如一日。为人一诺千金,慷慨仗义。“州守卜公且卒,以子属公。卜殁,抚其子如己子,扶奖入庠序。侍御蒋公卒,人多跆藉之,公为护持,得不至涂地”。董李生于嘉靖壬子(1552),卒于万历戊午(1618),享年67岁。原配刘氏生于嘉靖庚戌(1550),卒于万历己卯(1579),享年30岁。继室卜氏。

关于董李之字,《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字仲直。”而董李墓志则作“君植”,应以墓志为是。

钟羽正,字叔濂,青州益都人。《明史》有传。万历八年进士,授滑县知县,升礼科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屡劾不职官员。后因敦请皇长子出阁豫教,被斥为民。光宗立,复起。天启三年(1623),官工部尚书。以恨群阉用事辞归。卒赠太子太保。著有《崇雅堂集》、《青州风土记》。董李墓志在《崇雅堂集》中未收录,墓志正可补此缺佚。墓志钟羽正结衔“赐进士、中顺大夫、太仆寺少卿、前吏科都给事中、侍经筵”除“太仆少卿”、“吏科都给事中”二职外,其余均为《明史》本传不载,可补其仕履。志云:董李“性少许可,乃数道羽正与之言,似不弃者。中丞命不敢辞,谨僭志之”。志云:董李“孙女八人:……一适余侄庠生诜”。可知,董李的孙女嫁给了钟羽正的侄子钟诜。钟、董两家存在着姻亲关系。

篆额者杨邦宪,字孝征,青州益都人。《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传。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为西安知府、四川参政、右佥都御史、江西巡抚等职。墓志杨邦宪结衔“赐进士、中宪大夫、四川布政使司分守川西道参政”中的“中宪大夫”为《光绪益都县图志》不载,可补其仕履。杨氏事迹在《明史》中有一见:“巡抚杨邦宪(为魏忠贤)建祠南昌”,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志云:董李“孙男六人:佑,……娶四川参政杨公邦宪女”。可知,董李的孙子董佑娶了杨邦宪的女儿。杨、董两家也是姻亲关系。

书丹者冯瑗(1572-1627),字德韫,号粟庵,青州临朐人。《冯氏家乘》有传。董氏父子墓志均由其书丹。冯瑗系著名的北海文学世家成员。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知茶陵、泽州,擢户部员外郎、郎中。出为山西参政、湖广参政、河南参政兼佥事、辽东开原兵备道,著有《开原图说》。《明史》中还记有其“户部主事”一职。冯瑗在董汝瀚、董李墓志中的结衔“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赐进士、中宪大夫、前整饬

辽东、开原等处兵备兼管屯田、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俱于《冯氏家乘》可证。笔者查见,钟羽正《崇雅堂集》虽然收有《明中大夫整饬辽东开原兵备道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栗庵冯公墓志铭》题目,但是志文已佚。而且题目内的“中大夫”,由董李墓志冯瑗结衔知,遗漏了“宪”字。志云:董李“孙女八人:一适河南参政冯公瑗男庠生士份”。可知,冯、董两家亦为姻亲关系。

志云:董李长子“可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董可威,字严甫。《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传。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卫辉推官,升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历光禄寺少卿、顺天府丞,天启六年官工部尚书。董可威“性和平坦易,不露锋芒,诗文宏博、典丽”。其事迹在《明史》中有一见:“董可威(天启六年)正月任(工部尚书),五月致仕。”董可威工部尚书任期虽仅五个月,但他是明代青州人在朝为官者中职位较高者之一。墓志载其“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一职为《光绪益都县图志》不载,可补其仕履。值得一提的是。董可威与冯瑗是同年进士。这应是他两度请托冯氏为祖、父墓志书丹的主要原因。

志云:董李三子“养威,庠生,娶江西布政使黄公卿孙懋德女。”黄卿,字时庸,号海亭,青州益都人。《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传。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武进、涉县令,迁知应州,所至皆有能名。后擢太原知府,累官江西左布政使。“嘉靖庚子(1540)岁饥,发帑赈之,全活万众”。是年,黄卿病卒于入觐途中。黄氏嗜学,老而弥笃,著有《编苕集》、《编苕诗话》等。董李三子董养威既娶黄卿重孙女为妻,则黄、董两家亦为姻亲关系。

志云:董李孙“俩,卒。先聘赠礼部尚书冯公子履男国子生珂女”。冯子履(1539-1596),字礼甫,号仰芹,青州临朐人。《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传。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固安令,历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山西按察司佥事及参议、河南布政司参政等职。后因子冯琦官至礼部尚书而获赠官。冯子履为官多治绩,有政声。他是北海文学世家成员,曾参与纂修《嘉靖青州府志》。董李亡孙董俩与冯子履孙女曾有过婚聘关系。

志云:董李“孙女八人:……一许聘户部检校石公愔次男之柏。”石倍,字钟歧,青州益都人。《光绪益都县图志》有传。其父石茂华万历年间官居兵部尚书。石倍“以荫授户部检校,转工部郎中,……寻升平乐府知府。……楚省矿徒,哨聚千余,逼近富川。倍时署兵备,即选练将士,授方略,擒渠魁,散其党羽,远近以安,郡人为建生祠”。董李孙女与石情次子石之柏存在着婚聘关系。

董氏家族世系及葬地

根据董汝瀚、董李父子墓志记载,我们可以排列出董氏家族世系:董奉先一董翔一董彝一董魁一董汝瀚一董楠、董李一董可威(一董佑、董俩、董佶)、董有威(一董僖)、董养威(一董伉、董侃)、董取威。

董氏父子墓志是20世纪50年代青州市博物馆从民间征集来的,两方墓志的具体出土时间、地点不详。关于董氏祖茔所在地,董汝瀚墓志载:董汝瀚“葬于(青州)郡城西南祖茔”。这与李开先《奉政大夫南京户部郎中西屿董君墓志铭》和靳学颜《明故奉政大夫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西屿董君配安人徐氏合葬墓志铭》所记相合——“葬地则在(青州)城西南祖茔”、“葬(青州)郡城西南祖茔”。可知,董氏祖茔在青州城西南方一带。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董李墓志称:董李“窆云山之麓”,“云山”乃青州云门山的略称。该山位于青州城南5公里,海拔421米。《齐乘》载:云门山“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如门,可容百余人,远望如悬镜”。《光绪益都县图志》赞云:“诚近郡之名山也”。董氏祖茔所在的青州城西南方一带,地处云门山西麓,正是所谓的“云山之麓”。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由董汝瀚墓志知,董氏家族“世治星历、堪舆学”,是一个精通风水之道的世家。董氏先人辟茔于青州城西南方的云门山西麓附近,实在是颇具慧眼的高明选择。

责任编辑:王剑孙久龙

猜你喜欢
青州明代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丝路艺术(2017年6期)2017-04-18 13:58:45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57:32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57:04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9:10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