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庆娟 熊爱莲 张丽芹
[摘要] 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行股骨头置换术30例,术前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根据年龄和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情况,维持正确的体位以保护术肢,严格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有无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正确指导锻炼。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人工关节;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110-0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破坏性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可导致股骨头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的塌陷,最终发生骨性关节炎[1],其主要病理是股骨头血运受阻,遭受破坏而引起的头部骨质缺血,故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最常见的是创伤和药物导致股骨头坏死。治疗也由最初的单一药物或手术简单治疗,进展到包括人工关节置换在内的多种系统治疗之中,现代医学认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9-72岁,左侧16例,右侧14例,其中使用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11例,股骨颈骨折缺血坏死19例。其中行半髋关节置换占12例,全髋关节置换占18例。本组随访半年,按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评价,结果优21例,良9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意义、作用,耐心讲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主要是不了解疾病的可治性和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因此,我们向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讲解手术的目的,原理,效果,术后康复过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焦虑情绪明显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包括各项化验检查,以了解重要脏器功能,拍摄患肢正侧位片,向患者说明进行主动活动加强肌力训练,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
2.2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侧肢体的皮温,颜色,感觉和运动变化,切口肿胀程度。如患者出现肿胀加重并逐渐增多,应考虑血肿形成的可能。同时观察负压 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的变化。本组一例患者术后3天出现切口处疼痛,肿胀并逐渐加重,经检查确诊为血肿形成,经清创、引流后愈合良好。
2.2.2 体位护理
由于置换的股骨头在术后早期周围软组织尚未修复,关节不稳定,如果患者体位不正确或翻身不当,均可造成术侧髋关节脱位,故指导患者术后取平卧位,绝对禁止术侧卧位,以免术侧卧位造成置换的髋关节局部受压。瞩患者术侧髋部禁止大范围活动,以免引起术侧髋关节脱位。
2.2.3 预防感染
感染是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渗液,一旦发现需及早清创处理。感染原因可能与患者抵抗力差、局部软组织包裹欠佳或出现血肿以及操作过程污染有关。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2.3.1 术中常规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继续遵医嘱给以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密切观察体温、血常规和切口情况。
2.2.3.2 保护切口敷料干燥、清洁,密切观察切口周围肿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切口血肿及积液。
2.2.3.3 为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及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
2.2.3.4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均衡的饮食。
2.2.4 功能锻炼:
术后二周内,早期肌肉训练可促使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粘连,消除肿胀,促进切口愈合。术后三周开始康复训练。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步形、步态训练,其次压腿训练:将一足置于适当高度台阶上,患者于屈髋、屈膝位进行压腿练习,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台阶高度。最后自行车训练,开始时尽量升高座垫,能骑满圈后逐渐调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屈曲度,每次以15分钟为宜。同时要加强身体前倾度以增加髋屈曲度、仰卧外展中立屈膝位,双膝并拢分开来活动髋关节的内、外旋。定期门诊复查,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以便医生了解康复情况。
3小结
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细致的做好每一项护理,为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有力保证,同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恢复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一保证。本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了有效正确的功能锻炼,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可新,杨启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6,18(4):61-63.
(收稿日期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