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琴
[关键词] 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1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091-01
完全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一种类型,整个手术操作步骤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包括阴道壁的切开和缝合[1]。本文将根据完全性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各种临床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完全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7以来在我院行子宫全切的111例患者,年龄为40-50岁,均已婚。原发不孕3例,有结扎史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53例,平均年龄46 .7岁,其中子宫肌瘤45例,子宫腺肌症6例,功血2例。B组:58例,平均年龄47.1岁,其中子宫肌瘤48例,子宫腺肌症7例,功血3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刮片及诊刮术,排除宫颈癌及宫体癌。48例患阴道炎者术前给予治疗,待白带常规转阴后施行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两组术者均为同一组人,由专人登记手术情况、并发症、随诊资料等。均采用德国Stortz腹腔镜设备。如遇子宫过大则切开分次取出。
1.2手术方法
1.2.1 A组:气腹成功后,在脐部、左下腹、右下腹开3个小孔,前两孔为10mm,后一孔为5mm。镜下由助手经阴道放入举宫器用以上举并固定子宫,依次电凝切断双侧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如行附件切除则切断骨盆漏斗韧带),向下切割、凝固宫旁组织至子宫血管的上方,剪开膀胱腹膜反折[2],下推膀胱暴露双侧子宫血管,电凝切断双侧子宫血管,1号薇乔线加固缝扎。电凝切断双侧骶、主韧带。完全游离子宫并经阴道取出。将Tube插入阴道以保持所需的腹内压,并在其引导下,在腹腔镜下用1号薇乔线连续缝合阴道残端。冲洗腹腔,查无活动性出血,手术结束。
1.2.2 B组:前面同A组。不同的是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后转为阴式操作:①宫颈部阴道黏膜下疏松组织间隙内注射0.9%生理盐水20ml,以利组织分离并减少出血。在相当于膀胱沟水平以下约5mm处电刀环形切开宫颈部阴道黏膜,钝(锐)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向上贯通盆腔;②将宫颈反拉向前方,钳夹后壁阴道黏膜暴露宫颈后间隙入口,分离阴道直肠间隙并剪开后腹膜;③向一侧牵连宫颈,充分展开并暴露骶、主韧带,切断并双重缝扎;④用食指伸入盆腔,紧贴宫颈牵出子宫血管及宫旁组织,切断并双重缝扎;⑤取出子宫,1号薇乔线连续缝合腹膜和阴道壁。阴道内填塞碘伏纱条压迫24小时后取出[3];⑥重建气腹,冲洗腹腔,查无活动性出血,手术结束。
1.3观察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证。全部术后1月、6月随访2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及方差分析。
2结果
2.1所有病例手术过程一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及电热损伤。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手术情况比较见表1。
2.2随访
两组全部完成2次随访。A组无一例出现阴道流血现象,下肢血栓性静脉炎3例。B组5例出现阴道少量流血,4例经填塞、压迫,清创缝合等处理2月痊愈。其中1例形成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生长,经处理6月后随访已愈。下肢血栓性静脉炎3例,给予保守治疗,正在随访之中。
3讨论
本资料结果显示:A组有出血少(P<0.01),手术时间短(P<0.05),并发症少(P<0.01)等优点。B组因阴道残端内翻缝合效果欠佳,加之阴道操作相对污染大,术后残端感染出血,延期愈合。阴道流血时间长,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影响。因患者手术时间长,全身麻醉时间长,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4]。
参考文献:
[1] 郭天棋,聂继妖.超声刀在完全性腹腔镜子宫切除中的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301-302.
[2] 郭海雁,王庆一.经腹腔镜与经腹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321.
[3] 吕淑娴.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26例体会.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12):754-755.
[4] 曹晓兰,曾卫.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炎1例.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3):156.
(收稿日期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