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富民政策”

2009-04-29 00:44申东镇郑北雁
新财经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国民收入日本政府消费

申东镇 郑北雁

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实施的,以减税、增加国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富民政策,在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实现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借鉴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或正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今正在考验着中国经济。日本经济在早期依靠国内的高积累、低福利带来的高投入及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可以说,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抑制日本国民的消费、确保高投入所换来的。但是,随着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进入经济低速增长,到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进入“失去的十年”,日本传统的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富民政策提高了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完成了由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向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过渡。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促使战后复兴

“二战”后日本富民政策的实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的要点包插经济高速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完全就业和消除日本经济所具有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状况。具体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十年内GDP和国民收入双双翻倍。

以池田勇人和下村治为代表的政界和学界人士认为,只有让劳动者合理分享GDP增长的成果,国民收入和GDP同比率增长,才能有效解决生产力过剩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以保持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早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出之前,池田勇人就曾提出“工资倍增论”、“月薪倍增论”,明确提出增加国民收入的主张,并在实际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推行富民政策。包括,引入了最低工资制,完善社会保障计划,健全养老保险,提高健康保险付给率;在减税方面,从1961年开始,每年在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上共减税1000亿日元,约占到日本1961年GDP的5%;政府制定了保护农民的农产品“生产价格”,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超过预定目标。1967年,便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1倍的目标;1973年,又实现了一个翻番。人均国民收入按市场价格计算,从1960年的395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年工资收入1960年到1965年增长率达到10.8%,1970年达到18.3%,十年间实际工资指数增长1.67倍。国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升级,也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动力。在该计划完成的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农村的变化。1961年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出后不久,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农业基本法》、《农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十年土地改良长期计划》等一系列法规,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对农业投资大幅扩大,仅对农业的政府补贴就从1960年的747亿日元增加到1969年的3023亿日元。到了1970年,日本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状况发生根本性转变,日本城乡的“剪刀差”开始出现倒转,大多数农村人均收入超过城市居住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以至于美国前总统卡特在80年代访问日本时,惊讶地发出“日本为什么没有农村?”的疑问。

坚持富民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日本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入低速增长,外部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使日本政府意识到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改变以往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局面,促进内需、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但是长期高积累、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导致日本国民收入过低,财富分配不合理,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促进国民财富随之有相当幅度的增长,内需市场的开拓受到了极大限制。面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意图扩大国内市场,改变长期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局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也超过了海外市场,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长期的经济衰退随之而来。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减税与扩大财政支出成为日本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两大工具。特别是通过减税,减少国民、企业的负担,鼓励消费和投资成为最主要的政策手段之一。从当时日本整个经济结构来看,国内需求仍然严重不足。消费需求的扩大离不开居民购买力的提高。为了刺激消费需求,日本采取了一些旨在提高居民购买力,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需求的措施。如减免个人税负。1998年,日本政府先后两次提出总额4万亿日元的削减个人所得税和居民税的措施,由于这次减税是按人头进行的,因而低收入家庭收益最大。1999年3月,日本通过税制改革新法案,将个人所得税从50%降到37%,居民税从15%降到13%,最高税率合计从65%降到50%。

此外,所得税征收中通过增加免税项目和税前扣除项目,减少个人税负,增加实际收入,促进消费。目前,主要的免税项目和税前扣除项目有:基本免税额、配偶免税额、配偶专项免税额、赡养人口免税额、赡养人口专项免税额(适用于16岁至22岁的赡养人口)、雇佣所得扣除,社会保险金扣除、养老金扣除、退休所得扣除和老人扣除,等等,总数多达20多项。对于一个靠工资生活,赡养妻子和两个子女的纳税人而言,以其所得减除上述免税和税前扣除项目中的前7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各项减除合计约达380万日元。这样高的免税额和税前扣除额,是其他发达国家少有的。

日本政府还制定了购买住宅减税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住宅。银行贷款购买住房的减税新制度表明,减税的范围不仅限于购买住房的部分,还包括购人土地部分。以借款余额5000万日元为例,旧政策是减免期限6年,可减免税金180万日元;新政策实施后,减免期限延长至15年,税金可减免原来的3倍,最高达587.5万日元。

日本的GDP近年来并不好看,但日本国民收入并不难看。

为民“排忧解难”

——民主党制胜法宝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仍然没有明显的回复迹象,经济发展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在刚刚结束的大选中,面对当前日本经济饱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委靡不振的双重影响,自民、民主两党纷纷提出以减轻国民负担、增加收入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主张,主打“免费午餐”牌,竞相承诺减轻国民负担,刺激国内消费,以期促进经济增长并捕获民心。民主党在日本大选中获得历史性胜利,终结自民党半个世纪以来日本政坛第一大党地位,与其提出的标榜为民“排忧解难”竞选主题不无关系。民主党提出的一系列“免费午餐”政策包括:高中教育全免费,从2011年开始,为每名学生每月提供2.6万日元的补助金,直至中学毕业;在大学,则设置所有学生都能受益的奖学金制度;发放旨在鼓励生育的“育儿补贴”;高速公路实行免费通行;废除汽油暂定税率等。

虽然,当前日本大幅减税计划导致日本财政收入减少,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引起很多人的担忧并饱受批评。但以减税、增加国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日本富民政策在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实现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中国经济以人为压低工资、借助传统的技术,粗放式地使用资源、对待环境,从而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的谋求经济发展的模式日益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过高、国内消费需求又长期不足,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1998年以来,每年宏观调控的主题都是扩大内需,但收效甚微。内需不振不在于投资,而在于消费。近几年,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目前,我国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消费率却低近20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和谐。消费率的偏低以及由消费所决定的内需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人们的收入不高、增长太慢有关。收入决定消费,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我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大概在10%多一点,而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工资收入占的比重则高得多。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劳动力价值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方面会刺激投资更快增长,同时也导致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下降,扩大内需就更显困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内需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参考、借鉴日本富民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提高国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日本政府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日本防卫费或超2000亿日元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新消费ABC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从“甲午”到“侵华”日本政府操控下的新闻传媒
国民收入循环视角的土地出让金性质及相关政策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