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医改怎么改》有感
近日,看了沈克明先生的《美国医改怎么改》,感触很深。任何改革都会引发既得利益者的反对,美国医改触动了美国人特殊的敏感神经。他们认为,让政府接管医疗界,就意味着要搞专制政府或管制公民私人生活的政府,这必然也会压制自由的市场经济,让美国走上高税收的道路,会削弱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和个人奋发进取的动力。
美国的老百姓十分讨厌政府干扰市场自由,把权力交给政府,让美国病人有了病服,做个小手术也得等上一个月、半年的时间,这是美国百姓非常害怕的—件事。其实,美国人的目标和总统是一样的,那就是人人看得起病,人人能有保险。
同样,中国老百姓的目标也一样简单,看得起病。如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城里看病排大队,乡村看病没条件。对那些公立医院,政府可以考虑逐步对其“断奶”,省下来的经费用于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
政府要让医保覆盖全民,如果医生的待遇不能够改善,工资很低,都靠提成回扣,即使全民医保了,大处方及大检查仍会满天飞,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还会大大增加医疗成本。提高医生的待遇,使医生拿到心安理得的收入,并对受贿的医生严惩,这才是根本的方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这才是第一位的。
与美国医改同时进行的中国医改,近日已公布了改革方案,而美国那边却仍在意见征集中。两场医改,都以政府强力介入为手段,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响和进程,这可能就是中美两国文化和体制上的巨大差异。
安徽李敬
编辑回复
改革就是一场革命。革命,谈何容易。前几任美国总统都没搞成的事,因倡导医改加分的现任奥巴马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李开复的“新”选择
2009年9月4日,李开复辞职,创办了创新工场,从打工皇帝到李老板,太多的质疑和猜测让他无法低调。
读者寒风:其实想法人人都会有,关键是能不能将想法转换为人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我觉得,开复老师应该更关注“工场”能不能真正“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这也是很多人关注的,包括现在“工场”的每一位“天使”投资者。中国需要创新,不仅是人才和企业的创新,更多的还有制度和体系的创新。
读者Ray:李开复对于人才的策略是正确的,如果一家企业没有项目,肯定是因为没有人才。如果一家企业拥有很好的人才,它绝对不会没有项目。中国的创业者大多是会耍嘴皮子,整天喊着拉了多少多少投资,什么我有一个绝世好想法。真正的创业是非常艰苦的。我不知道李开复的平台能否成功,但至少他尝试了,而且他把一些很先进的理念带了进来。我个人不喜欢李开复,不过他可能真的能给国人带来些什么。
读者刘宇:创新工场从建立开始,就定位为高端创新,是为高端市场服务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希望制造的是一流的企业,最终目标是上市或被收购。对于一般的创业者而言,这无疑是很高的门槛。
编辑回复
富有打工经验和跳槽经验的李开复创业了,在微软和谷歌沉淀下来的经历,都将成为李开复的“名片”,这使得他在一个月内获得九大投资机构的投资承诺,融资额已达1亿元,而在未来五年内还将融资8亿元,对创新工场进行持续投入。李开复热切盼望和中国年轻人并肩作战,称创新工场将是他的一段更为大胆的、未知的旅途。作为旁观者,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但应怀着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尊重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