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妮 潘女好 胡智盛
[摘 要]目的 观察氨茶碱联合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呼吸暂停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治疗组在氨茶碱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推注,继之给予静滴,连用3天。对照组氨茶碱稀释后静脉滴注,12h后给予静脉滴注,连用3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氨茶碱联合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效果优于氨茶碱。
[关键词] 氨茶碱;纳洛酮;呼吸暂停;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425.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069-02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症状,若未被及时发现,可引起新生儿猝死。因此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氨茶碱与纳络酮联用与单用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胎龄<34周24例,~37周14例,>37周2例;呼吸暂停发生时间<3天15例,3~5天20例,>5天5例。对照组40例:胎龄<34周23例,~37周15例,>37周2例;呼吸暂停发生时间<3天17例,3~5天19例,>5天4例。所有患儿均为因宫内、生后缺氧或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早产儿需住院观察治疗者。所有病例经监测均符合新生儿呼吸暂停诊断标准[1],两组病例在胎龄、呼吸暂停发生时间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用新生儿多功能监护仪监控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在治疗原发疾病同时若呼吸暂停在1d内发作3次以上,对照组加用氨茶碱,首剂为5mg/kg,静脉滴注,12h后予2mg/kg,每12h一次维持。治疗组在氨茶碱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0.03mg/kg,静脉推注,每8h~12h一次,呼吸暂停好转后逐渐减量。两组每日观察心率以及呼吸情况。
1.4呼吸暂停诊断标准
呼吸停止>20s,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青紫(苍白)及/或肌张力减低者,均诊断为呼吸暂停。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24h后呼吸暂停消失,面色转红润,心率加快;有效:用药24h呼吸暂停次数减少或<10s/次,心率无变化;无效:用药72h后仍发生呼吸暂停或病情加重。
2结果
联合用药组40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单药组40例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原发性呼吸暂停生后3~5d多见,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任何细微外界干扰均可影响呼吸调节。继发性呼吸暂停有不少病理因素可引起。如:组织供氧不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感染性疾病、代谢紊乱、母亲用过麻醉药均可导致[1]。在这些相关因素作用下,引起机体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可直接作用于延髓吸气神经元,或间接作用于桥脑等神经中枢,而引起阿片或B-内啡肽的释放[2]。在应激状态下可严重抑制呼吸,并通过中枢作用,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降低血压,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引起呼吸停止及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早产儿血清中内啡肽高于足月儿[3],故早产儿更易出现呼吸暂停。
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作用机制包括:①增加延脑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使呼吸规则,潮气量增加;②抑制磷酸二脂酶,增加环磷酸腺苷水平,作用于多种神经介质;③增加呼吸的驱动作用;④增加膈肌收缩减少膈肌疲劳;⑤增加儿茶酚胺的作用,从而增加心脏搏出,改善组织氧合。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可降低血浆中B-内啡肽水平,与心脑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解除内源性阿片物质对脑、呼吸心跳中枢以及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抑制作用,可阻断β2抑制肾上腺素效应而致的主动脉舒张压下降作用,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缺氧。可竞争性阻止并取代β与受体结合,使β2失活,从而逆转β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提高脑灌注压,减少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它还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肺内分流,改善肺功能[4]。纳洛酮与分布在心、脑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张力的反应性,调节桥脑呼吸调节中枢的功能[5,6]。
氨茶碱作为兴奋呼吸中枢药物,多年来一直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其与纳络酮联合使用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与单独使用氨茶碱组比较,治疗呼吸暂停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本组联合用药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注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232
[2] Ibara IT ,Sameshima H.The perinatal risk factors ofperiventicular leukomalacia (PVL) in permature infants [J]. Nippon Sanka Fujinka Gakkai Zasshi,1995,47(11):1243-1245.
[3] 杜立中.极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94-395.
[4] 全裕凤,张华,郑明慈.纳洛酮与氨茶碱交替使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5):193-195.
[5] 张少丹,钱培德,张淑琴,等.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4):207-209.
[6] 李茹琴,李晓辉.新生儿呼吸衰竭肺功能测定临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4):151-153.
(收稿日期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