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卖”出去

2009-04-29 00:44
山西青年 2009年2期
关键词:名流商报副标题

马 原

王奇是一个普通的策划人员,为一些三流的企业做文案、宣传、创意之类的工作。他有个愿望,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策划名流。要成为一个策划名流,就必须让别人知道他。必须推销自己,宣传自己,必须把自己“卖”出去。

怎么卖?

王奇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名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开始成名之前,都是把自己先卖给媒体,经媒体的宣传,再把自己卖给社会,卖给消费者。那么,自己卖什么给媒体呢?王奇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圈,发现所有的企业招聘人才都是一个模式:企业挂牌招聘,高高在上,工资由企业说了算,一旦人才被录用,就成了企业的私有财产。人才市场口口声声说招聘和被招聘是平等的,实际上并不平等,都是企业说了算。于是,王奇决定抓住这个“不平等”。

他在家里关了三天三夜,搞出了四个创意。

1、挂牌突破一人才挂牌招聘企业:既然企业可以挂牌招聘人才,那么人才也可以挂牌招聘企业,这样才叫平等。

2、定价突破——人才自我报价:过去待遇都是企业说了算,那么人才挂牌招聘企业,也可以自我报价,企业主接受则签约;不接受就下一个。

3、求职突破——企业向“诸葛亮”求智:既然是人才挂牌招聘企业,那就不是向企业求职,而是企业向人才求智。

4、私有突破——一个“诸葛亮”可为多家企业服务:在考察过程中,王奇发现一些企业重大的决策,一年就是1—2个,如果一个“诸葛亮”似的人才,为一家企业服务,就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只有为多家企业服务,才能够提供人才的使用率,对社会的贡献才会更大。所以人才不应该成为企业的私有财产,应该为整个社会服务。

他把这“四个创意”抛给了《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第二天,就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相关文章,副标题是“时薪100、日薪1000、月薪10000”。主标题是《一打工仔在蓉城叫板:谁来聘我!》。文章最后说这四个转变为节约人才资源,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第二天,《成都商报》又跟踪报道,刊登出这样一篇报道:《高价求职的王奇找到“组织”,一个广告公司拍板:我聘你!》就这样,王奇接二连三,天天占据显要位置。

王奇的报道,在成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都的《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是强劲竞争对手。《成都商报》这条爆炸性新闻出现后,《华西都市报》也不甘落后,立即投入到王奇的新闻报道中来。当天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林中飞来一只独唱的“鸟”》,副标题是“关于‘王奇新闻的再思考”并连续报道。接着,什么三思考、四思考、五思考,纷纷出炉。

一时间,成都各家报刊、电视台像炸开了锅,形成了一个大合唱。王奇天天占据新闻媒体的主要位置,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全国各家报刊也纷纷转载、采访,很多企业慕名而来,请他出山、号脉、演讲,王奇一下子就打进了策划界,成了策划界的名流。

要引起新闻媒体的注意,要打免费广告,一定要制造卖点、亮点、热点,事先一定要形成一个策划书,写好通稿,然后送到各大媒体去,这样才有可能成功。王奇这种卖自己的方法并不是一时异想天开,而是作了很多调查后的结果。对于那些敢于实践自己的年轻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思路呢?

猜你喜欢
名流商报副标题
坦克名流比身材
文人讨债记
杏林名流爱黄芪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报刊图书
浅议副标题在写作中的妙处
机电商报
艺术界名流的网络分享社区
给《最后一课》拟个副标题
《创业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