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运用对比分析法,从意大利、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具体分析并比较两国各自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加快实现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意大利;日本;中小企业;启示
作者简介汤颖跃,广西师范大学财务处会计,硕士,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3-0009-0002
一、意、日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1、二战后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意大利本身自然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资本集中程度较低,由此造成了中小企业的普遍存在。以制造业为例,与其他国家相比,20世纪60年代初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比重十分突出。如表1:
2、现代化阶段
意大利政府考虑到中小企业交换条件差、缺乏更新设备和产品的资金,把发放优惠贷款作为刺激投资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鼓励中小企业自由、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由于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意大利出现了“经济奇迹”,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6%,正是在“经济奇迹”期间,意大利实现了工业化。
3、跨国化发展阶段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中小企业出口自己的制成品并参与对外直接投资,走上了跨国经营道路;其次,许多中小企业同国外厂商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协作关系,向国外厂商供应零部件、配件或半成品;再次,有些中小企业在国外进行工程承包,以此出口自己的技术、劳动和资本货物。这有力地说明了中小企业在意大利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柱作用。
(二)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1、复兴阶段
1948年,日本政府为了发展中小企业,在金融、组织、企业诊断与指导领域,制定了有关法律和制度,从而形成了以政府为中心的金融政策、组织化政策和指导政策,使得这时期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到1954年,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到42.88万家、从业人员382.7万人、产值3.51兆日元,分别比1950年增加了22.1%、28.4%和167.8%。
2、高速增长阶段
由于复兴时期后日本全面推出《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和《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又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1972年,共有中小企业580.33万家,从业人员3040.05万人。其中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共有78.86万家,从业人员920.92万人。显然日本中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明显的发展,而且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3、稳定增长阶段
这一时期企业间的竞争已由价格和质量竞争逐步转向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竞争。为适应这一改变,调整了其战略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重视提高技术开发能力等。除了自己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外,更加重视与大企业共同进行开发。这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小企业呈现集团化快速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意、日中小企业的特点
意大利、日本两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中小企业发展快速的国家,其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特色。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指导我国的实践。
(一)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
1、集群性
在企业集群的布局与安排上,意大利政府是从明确目标、制定计划、采取措施等方面逐步推进的。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制定不同阶段的开发目标、开发规划和干预重点。所以,在意大利土地上呈现出非常生动的、奇妙的群落景观:众多中小企业相互簇拥、紧密抱团,形成了70多个企业集群。
2、政府、社区的支持
政府设有管理中小企业的专门机构和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反映中小企业的意见和要求、统计中小企业经营指标、举办经营管理培训活动等。同时包括各种雇主协会和其他服务机构,都极大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扩大了出口,也为本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3、区域创新的系统政策
意大利的区域创新基本上依据欧盟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结合欧盟RITIS/RIS项目的实施,重新评估、调整了自己的区域创新政策架构和创新组织管理体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政策层面,着重于区域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如鼓励大学参与区域创新,充分发挥地方商会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和金融服务体系,使创新区域在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
1、密度大
中小企业的密度大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小企业比较晚,并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而小农经济为小规模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大量存在。日本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差距大,形成了中小企业相对稳定的局面。
2、高度的技术水准与创新
“二战”后日本经济主要依靠大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完成技术引进,而中小企业成为了大企业的下请企业,接受大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转移。然而,正是下请制度的形成促使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更加合理。因而小企业引进和开发新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使得日本的中小企业在日本和世界上拥有技术水准高、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声誉。
3、企业组织化
日本的中小企业组织根据组织的成立目的,为加入组织中的小企业成员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共同购入原材料、共同收集和共享信息、员工训练、共同接受订单和生产加工,以及共享经营指导等,使得日本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意、日对我国的启示
意、日两个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组织化程度高、政府支持力度大、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意识。虽然这两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政策方式有些不同,但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研究意大利、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希望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来寻找最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道路。
(一)从宏观方面,加强政府的政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要对现行的中小企业政策或进行细分,形成有关中小企业的各项专项政策,明确政策的实施对象。保证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在中小企业这一领域得到全面落实,并帮助中小企业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增强国际化进程中的竞争力。
第二,把推动中小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作为政策调整的重点。为实现产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应着重于生产调整、设备更新、技术升级这些方面,并应该先选择若干重点行业进行突破,逐一推进。
第三,加快建立相对独立运行的中小企业金融,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组织化进程。着手组建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时重视地方合作银行和基层信用社的发展,在存贷款利率、所得税方面给予支持,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费用负担,降低创业门槛、稳定就业。
(二)从微观方面,企业自身应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积极的努力
第一,确立自主创新战略。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结合起来,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目标战略、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等的建设和发展,形成科学的战略创新体系。
第二,搞好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以产品技术为竞争力基础的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链,根据市场的需求,依据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注重人才的培养。为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能力,就要加大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并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对那些有突出作用的人才,工作上要多支持、待遇上适当倾斜,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