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二:“利”字旁边一把刀

2009-04-29 00:44
传媒 2009年3期
关键词:点击率访问量假新闻

政府专项行动、媒体道义讨论年年都在进行、月月都有呼吁,但丑闻仍是频发、不满充斥于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传媒屡次蒙羞,让行动欲振乏力?

网络管理落后于技术发展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与其相伴而生的低俗之风与版权纠纷也一直层出不穷,尽管年年有关部门都在举行专项行动、发布相关规定,但它们仍在阴暗的角落里悄悄生长。我的观念里,互联网低俗与对版权保护的不当,尽管短期内可能因为能够迎合部分受众的心理而带来商业利益。但长此以往,势必会妨碍互联网的发展,伤害这一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并且会潜移默化地使受众的消费观念、爱好趣味发生根本性转变,这才是最可怕的。

对于低俗之风屡禁不止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新技术发展的现实情况与相关管理模式的更新不同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博客、论坛、搜索引擎等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一方面为网民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方便,另一方面也使网上信息源头和渠道急剧增多,低俗信息借助众多渠道进行传播,污染了网络环境。信息发布者身份又具有不确定性和虚假性,这使得许多被曝光网站的问题都出在BBs或者论坛上。而本来应当与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应用相配套的社会管理与网络管理却没有适时建立完善。

传媒打假在互联网这一领域,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版权纠纷。尤其对于像盛大文学这样天天与作者、著作权打交道的平台,我们时刻不停地呼吁版权保护,但是仍然问题频发。版权不维护,会伤害作者的写作积极性,继而损害读者利益,严重阻碍文学产业的发展。

版权保护不力,从受众接触渠道来看,最直接的原因是搜索引擎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很多受众其实是通过搜索引擎接触到盗版的,但搜索引擎专注于商业利益的获取致使“开关”效果失灵。另外,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互联网版权问题的法律法规,但对盗版的惩治力度还是不够大。

我想,针对版权保护,应该有这样三个原则:其一,该起诉时就起诉,权益的保护应当从自发变为自觉,唯有这样,惩治方式、管理经验才能在砥砺之中日渐成熟;其二,努力将盗版者转化为分销商,这不是想当然的纸上谈兵,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利用盗版者“唯利是图”的心理将其纳入麾下,一方面使其通过获益放弃盗版之途,另一方面那些好作品的覆盖面也会更为广泛;其三,引导受众建立良好的审美、健康的消费方式,虽然绝非朝夕之功,然而当潜移默化成为理念之后,许多问题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低俗“利益链条”造成网络沦陷

低俗之风为何屡禁不止且呈扩散蔓延之势?

是政府不力,整治未一以贯之?实际上,有关方面还是长期用力于此的,专项行动只是重中加重。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分阶段抓重点本是治国常理。政府管治,总是在国家权威作用下,以较少的执法资源驾驭较多的违法现象,问题积累至相当程度方以非常之力集中解决。七部委若常年诸事莫作,专反低俗,又成何体统!高压态势可以保持,高压行动长期进行则不可能。

是媒体不诚,阳奉而阴违?媒体也有苦要诉:我们都在争做责任媒体,以社会效益为重,但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太大。商业利益与文化乃至政治责任,可以统一,亦常冲突。商业逻辑在于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在于传媒内容接受量的最大化。而“欲”为最多的“人”喜闻乐见,媒体之通俗而至“低俗”倾向在所难免。

如此看来,低俗风起各家皆有苦情。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媒体的抱怨其实道出了网络低俗之风渐长、继而壮大的根源。伴随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其内在“利益链”逐步形成,恍如自然界的食物链环环相扣、此消彼长。简单来说,目前中国互联网站的运营模式大致遵循这样的规律:广告投放方对网站流量提出要求——网站对栏目流量提出要求——栏目对编辑提出流量要求——编辑从网民处谋求流量,这样的模式,使得流量成为了一家网站的生命线。

毋庸讳言,人无完人,人性总是有阴暗面的,况且阳春白雪距离普通俗人实在太过遥远。而网络虚拟性又导致网民自我约束降低,自然难免有那么一批为数不少的网民在网上追寻着低俗信息。作为网站,总是在不断地挖掘着互联网的潜在流量,当发现有这样一股流量可以发掘的时候,网站自然不会放过,于是自然增加对于低俗内容的制作、推荐,增加自身流量、吸引广告投入。更有甚者,在一些网站运营商的经营意识里,认为必须要带些“色彩”的内容才能大幅提高点击率,故所炮制的内容乃至下流。

又诚如一位网络媒体从业者所言:点击率、访问量是网站考核各个频道的最重要指标,这直接关系到编辑的个人收入,当然也关系到整个网站的广告收入。编辑为了吸引眼球,挂一些打擦边球的图文信息,也就“顺理成章”了,网站自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限。

就这样,部分网民对于低俗信息的阅读需求与网站因为经营需要产生的流量需求产生了共鸣,网络低俗的“利益链”就此建立,并在不断的发展中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壮大,所以才有了今日门户网站的沦陷。

腐肉不剔,新肌难生。如果说曝光名单是先手,督促清理是狠手,关闭网站是重手,那么要再打准“七寸”,说到底还在于切断网络低俗的利益链条,彻底清理其生存的土壤。那么,面对如此精密的“利益链”是否就无计可施了呢?未必!细究之下,网络低俗根在人性,若网民皆有较高的审美层次,低俗自无所遁形。但要求人的“雅”“俗”如筷子般整齐,显然有违人性。所以当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应当着力于加强对于网站内容的直接管理,并通过加强对网络广告的投放、发布管理来断绝低俗信息的生存空间。尤其是网络广告,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存在制作或散播低俗信息的网站,广告投放若能受到限制甚至禁止,就会动摇其立身之本。

四大原因诱发假新闻

市场经济冲击新闻业,所谓“价值”催生虚假新闻。随着媒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媒体将经济管理人士引入管理层,简单地以收视率(阅读率)作为主要管理模式,以受众调查为依据来修改报道和编辑方针,使得争抢独家报道和首发权以赢得更多的读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一种必然。经常采集到能吸引人们眼球的“独家新闻”的记者们就由此成了领导的宠儿。点击率越高,钱就越多,升迁之路就越宽广,而传统新闻看重的真实性等“细小”问题就被抛诸脑后。许多人认为如果自己不发表,其他媒体也会发表,而被其他媒体抢先就说明自己失职。在“钱”字当头的氛围中,好新闻就意味着一切,当“天公不作美”没有采到好新闻时,一些炮制的“好新闻”便“应运而生”。

科技发展,假新闻巧搭“顺风车”。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相应地也使造假越来越容易,造假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的“华南虎”就是采用了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合成处理产生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也使得网络监管困难重重。网络传播速度快、存储空间大、互动性强,这都为虚假新闻的泛滥提供了便利,普通受众乃至专业人员都很难找到该新闻的原始出处,确认其造假的难度大大增加。

新闻法规缺失,假新闻见缝插针。早在几年前,有关部门针对虚假新闻就专门出台过相关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惩处的造假者比较少。即便假新闻被揭露,除了媒体曝光、扣发稿酬或暂时停职外,对假新闻的作者、编辑以及媒体相关责任人却往往没有实质性的惩处。藏羚羊照片造假事件中,《大庆晚报》总编辑引咎辞职,而作者则被报社解聘并被五大新闻图片网站联合封杀,成为遭中国新闻摄影界封杀第一人。相比以往,这的确是一个从严处理的好开端,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以往对假新闻的惩处缺乏力度。无疑,新闻立法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假新闻的惩处,没有形成足够的威慑力量。

忽视社会责任,迎合猎奇心理。任何新闻的价值都是通过受众体现的,为了迎合受众“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理,吸引受众眼球,一些记者、编辑把那些真正有意义的新闻放在不显眼的位置,把重心却放到低俗新闻、猎奇新闻上,促成了假新闻的泛滥。而工作中不访不问、走马观花、偏听偏信,不做扎实细致的采访,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编审人员审核不严、缺乏质疑精神,“把关人”职能缺失,这就给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

“眼球至上”的营销策略,网络等高科技的辅助以及社会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误导,使得许多人对虚假新闻的“罪恶感”逐步减少、“认同感”渐渐增多,这些都可以算作假新闻这种病症屡治不愈的诱因。

网络假新闻都是点击率惹的祸

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在假新闻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大致发挥着三种“作用”:信源、信道和信息。所谓信源,即传统媒体在网上寻找线索、搜集材料时发现奇闻怪事,不经核实就登载发布;所谓信道,即网络媒体转载传统媒体假新闻,成为假新闻的放大器;所谓信息,即网络媒体自己炮制、发布未经核实的假新闻。可以说,新闻传播价值链的所有环节都有网络的份,因此有了“都是网络惹的祸”这一说。

“网络惹祸”一方面源于互联网的技术因素,开放、自由、共享,内容包罗万象,发布简单方便,传受快速高效;另一方面,却要看到网络背后的人为因素。为什么网站对一些一经核实就能认定是假的新闻依然登载发布呢?为什么一些很容易辨别的假新闻会屡屡出现在网站的首页、首屏和推荐位置呢?为什么网站会将论坛、社区等未经求证的内容作为新闻发布呢?这一切都是点击率和访问量在作祟。

点击率和访问量目前已成为一些网站的“指挥棒”,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各类广告商的眷顾,好看的年度、季度财报,都需要拿访问量、点击率说事。于是,网站就将这根“指挥棒”压向一线编辑,将编辑的收入、职位的晋升和年终考评都与访问量挂钩。而编辑为了完成访问量硬指标,忘却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宗旨和理念,想尽一切办法登载、发布有噱头、有看点、有卖点,以吸引网民眼球的内容。假新闻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站编辑的这一需求,这样一来编辑不仅会减少对此类内容的把关手续和程序,不去证实简单放行,而且还将此类新闻推荐至网站、频道的重要位置,以获取更高的点击率和访问量。

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一直不被认可,其根源即在于网络新闻的客观、真实信度不高。尽管有八成的网民已将网络作为第一信息来源,但对于重大突发新闻,看完网络媒体还是会去向传统媒体求证。网络媒体正在步入主流媒体行列,但网络媒体的责任担当还尚未确立,当时效性与真实性对立时,当海量即时与有效把关冲突时,当网络传播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发生矛盾时,我们是选择网站的点击率、访问量还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呢?其实,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网络的,媒体应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是一样的;而一句“自由意味着责任”的名言,则向我们每一个人道出了现实与虚拟世界中共通的法则。

猜你喜欢
点击率访问量假新闻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基于特征工程的视频点击率预测算法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分析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一所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
喜报!萌宝大赛参赛者660名,投票321657人次,点击率超60万!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