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丽
“三鹿毒奶粉”导致全国各地千余名婴幼儿患有肾结石、肾衰竭,病魔严重威胁着这些幼小生命的安全。然而,这仅是“外伤”,“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对乳制品行业乃至于对“中国制造”造成的“内伤”到底有多深?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我们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天灾——“5.12”大地震;而就在人们还没有从悲痛和恐惧中走出来的时候,中国奶业同样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灾害”——“三鹿毒奶粉事件”。与前者相比不同的是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相同的是二者都极具破坏力。
“三鹿毒奶粉”导致全国各地千余名婴幼儿患有肾结石、肾衰竭,病魔严重威胁着这些幼小生命的安全。然而,这仅是“外伤”,“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内伤”远不止于此。
中国奶业遭受重创,“中国制造”遭遇抵制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免检企业。这些光环曾使三鹿产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奶制品市场上所向披靡,连续15年居全国同行业产销量第一名。三鹿品牌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一路飙升。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位居同行业前列。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所有的辉煌瞬间灰飞烟灭;而且国家质检总局随后公布了婴幼儿奶粉、普通奶粉和液态奶的检测结果,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家知名企业在内的数十家乳制品企业均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整个中国奶制品行业一夜之间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企业停产、奶农倒奶、工人下岗、民怨沸腾。国家优质名牌、国家免检产品都让消费者大失所望,奶制品行业的市场信心瞬间跌入低谷。如图1所示,自2008年9月份以来,我国乳制品进口量呈现上涨趋势,12月份的增长幅度最大。据统计,2008年,我国自美国进口乳制品10.9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89.8%;欧盟10.6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6.5%。
“三鹿奶粉”事件不仅让国人对中国奶制品行业丧失了信心,同时也再次打击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备受世界关注;而且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国,“中国制造”在全世界都已家喻户晓。尽管“中国制造”的商品惠及世界各地,但国外消费者对其喜忧参半:喜的是价格低廉,忧的是质量欠佳。尤其近年以来,“中国质量”问题不断地引发国际纠纷,致使很多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生了抵制情绪。而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无疑是雪上加霜,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又一次达到了高峰,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制造”出现信任危机:包括日本、孟加拉国、越南、坦桑尼亚等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开始全面或部分禁止我国乳制品进口。另外,欧盟和美国也采取行动限制我国的乳制品进口,直接导致自10月份起我国乳制品出口骤降(如图2所示)。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乳制品12.1万吨,比上年(下同)下降10.4%,价值3亿美元,增长24.5%:出口平均价格2501美元/吨,上涨39%。12月当月我国出口乳制品6305吨,下降57.6%,价值1514万美元,下降49%。
除乳制品之外,中国出口的其他食品也受到牵连,被人家拒之门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形成巨大冲击。据统计,2008年11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这是自2001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当月负增长。
虽然经过一段时期的整顿后,中国奶制品行业整体状况有所好转,奶农倒奶率大幅下降,液态奶产量增加,停产企业有所减少;但要让消费者恢复对中国奶制品市场的信心还是比较困难,也是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而且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丧失市场信心,势必会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阻碍中国企业打造国际强势品牌。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和企业通过实际行动来重塑市场信心。
乳制品业遭遇“寒冬”,河北经济面临挑战
河北省是我国的奶业大省,也是国家确定的七大奶业优势产区之一。奶牛养殖规模和奶产量等指标在全国均位居前列,以三鹿集团为首的一批大型奶制品企业也在中国奶制品市场上脱颖而出。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饲草资源是奶业迅速发展的天然条件。为进一步把奶业做强做大,2004年,河北省实施开展了“发展千万吨奶工程”,在该规划中,河北省着力投资建设奶牛良种繁育体系,以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高科技手段迅速扩大良种高产奶牛群体,效果显著。经过多年发展,奶业已成为河北省畜牧业中的重要产业。全省奶牛存栏共158.14万头,鲜奶年产量497.7万吨,45.8万户家庭靠养奶牛走上了富裕之路。200 7年,全省乳制品业实现销售收入197.09亿元,占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的52.02%;实现利润为6.99亿元,占全部食品制造业的49.43%。乳制品业已成为河北省的优势产业。三鹿集团则是全省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2007年其销售额达到100.16亿元,占全省乳制品行业销售总收入的50.82%,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在此形势之下,“三鹿毒奶粉”事件对河北人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奶业巨头三鹿集团被迫停产,其供应商、经销商、贴牌制造商、数以千万计的奶农以及河北省上百家大大小小的乳制品企业都随之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此外,由于奶制品的关联企业还有很多,像冰激凌、蛋糕、饼干、奶茶、奶糖、面包、饮料等,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整个食品制造业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奶制品行业公信力急剧下跌,进口奶粉大量涌入中国,迅速抢占了大片市场,河北省更不例外,这让众多乳制品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身处内忧外患之中,河北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是,挑战与机会并存!虽然国内外的消费者对河北奶业丧失了信心,但河北人民决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毕竟河北省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在、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还在。河北人民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吸取三鹿集团的惨痛教训,视质量如生命,提高社会责任感,加强监管力度,诚信经营,为中国奶制品企业树立标榜,总有一天河北奶业会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再次成为河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奶业陷入低迷,奶农生活陷入困境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的绝大多数的鲜牛奶突然没有了销路,每天上千吨的牛奶被倒掉,有的奶
农甚至忍痛把奶牛杀掉,以此来减少自己的损失。奶农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
事件发生后,国家和各地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方案,调拨专项经费补贴奶农,积极帮助奶农拓宽鲜奶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地降低奶农的亏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农倒奶、杀牛的现象。但经历了这样一次大的风波,绝大多数奶农仍然无法承受巨大的亏损,再加上鲜奶的销路问题依然存在,奶农生活艰难,养殖积极性也严重受挫。
由“三鹿奶粉”事件导致的中国奶业的空前低迷让千千万万个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奶农陷入了艰难的境地。这种现象在河北省尤为突出:奶牛养殖在河北农业中占据着不同寻常的地位。丰润区的统计数据表明,养殖奶牛的收入占到当地农业收入的50%以上;河北省很多县区,都把奶牛养殖视为富民工程。几乎家家都靠奶牛养殖来维持生计。鲜奶没了销路,也就意味着奶农的生活没了着落。
众所周知,“三鹿奶粉”的根源问题就出在鲜奶收购环节上。鲜奶中掺加了三聚氰胺而没被检测出来,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惨痛的后果。这其中既有“三鹿”的责任,也有掺加者的责任。我们在痛恨“三鹿”集团的不负责任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这些不法奶农的行为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究其根源还是为了生活。由于生产的鲜奶屡次检验不合格,大量的鲜奶只能被倒掉,为了改变生活现状,这些奶农步入了歧途。
鉴于此,政府应该及时关注奶农的养殖状况,引进科学的养殖技术,加快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推动鲜奶质量的提升,建立绿色生态奶源基地标准,引领广大奶农通过合法、科学、高效的方式致富:上游的相关企业也应同下游的奶农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时提供技术知识方面的援助,共同生产出高质量的鲜奶。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鹿奶粉”事件中的不法份子已经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受害者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广大奶农获得了国家给予的补贴,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09年2月12日宣告破产。“三鹿奶粉”事件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这次事件带来的伤害是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有着60多年历史的民族品牌倒下了,我们应该拍手称快吗?不,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危机恰恰是别人的契机!
因此,我们要痛定思痛,吸取这次事件的惨痛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中国乳业的振兴、“中国制造”市场信心的获取、广大奶农的生计维持都迫切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一)政府应切实履行其监管职能,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并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质量认证体系、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的职能,切实消除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的混沌现状:政府公务人员要恪守职责,不能以权谋私,拿人民群众的生命当儿戏,违者严惩不贷;不能放松对持有国家驰名商标、知名名牌的企业的监管,相反,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知名品牌的含金量,重塑名牌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其他企业树立标榜;(二)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感,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杜绝一切以牺牲顾客的利益来换取企业利润的念头和行为,做到诚信经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重拾市场信心:用心打造民族品牌,用实力维护品牌生命,努力将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三鹿之伤”虽深,但总有愈合的一天。我们期待中国乳业再次创造辉煌!
(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