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云 孟维宏
一、赛前心理准备的必要性
1、运动员在完成难、新、程度更高的动作时必须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情绪,这就要求运动员善于调整心理机能和身体条件,从心理上和身体上对即将完成的动作做最适宜的准备。
2、比赛激烈程度加剧,争夺更为紧张,这也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将经受极大的成功失败压力。因此,运动员应从这种压力下解脱出来,这就得采取各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3、年龄年轻化(特别是女子柔道运动员)已成为柔道运动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年轻!手的比赛经验较少,心理状态也不稳定,特别是临赛前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急躁、胆怯、焦虑等情绪;或者相反,产生盲目自大、轻敌、麻痹、无所谓等情绪。无论是前者或后者,归根到底,可以说在他们身上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比赛愿望。因此,对他们应该激发斗志,使之产生积极的行为态度投入比赛。
二、赛前心理状态及其调控
1、运动员表现出情绪过早兴奋,而到临赛前兴奋达到最高程度的情况
这是由于柔道是技能主导性对抗项目,神经能量消耗大,容易引起神经过早或过度兴奋。当运动员呈现这种状态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烦燥不安,在准备活动上会表现出过分积极,在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面部发红、头脑发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容易发生创伤性的疾病,如旧伤病加剧,在行动上会表现出忙乱急躁等情况。
这种兴奋状态会造成身体能量和神经能量的大量耗损,导致赛前精力疲惫和比赛失常。当柔道运动员出现这种状态时,可采取以下对策:采取减感练习,如转移注意力,听听音乐,语言诱导放松,参加游戏活动,减少赛前热身赛,减少训练量,增加自由活动的时间,不看兴奋性过强的电影,减少记者采访,努力减少有关比赛信息的输入;对于极端过度兴奋的!手来说,采用渐进放松法或自律训练,或者做一些轻缓舒适而又有富于韵律的身体练习。同时,还可采取意识转移法,因为当意识转达移到另一个客体上时,在大脑皮层上就会产生另一个新的兴奋中心,而原有的优势兴奋灶就会减弱,从而使兴奋情绪得以缓解。当柔道运动员处在这样的过度兴奋状态时,教练员和同伴应当表现出宽容忍耐,避免提出要求。
2、兴奋不足状态
运动员在这种状态下出现萎靡不振、精力不足、情绪低沉、心情忧郁、反应迟钝、肌肉发紧、动作笨滞、对比赛淡漠、缺乏必胜信念等情况。同时,对周围的人,甚至对对手都显得平静,表现出与人无争的神态,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比赛上。同时,他的动作往往是迟缓无力、不太协调,以这种状态参加比赛,动作必然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动作速度、力度、合理性不足,进攻效果差,并给对手以反攻机会。
兴奋不足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减弱、抑制过程加强有关,同时也与过度疲劳、长期伤病、意志力差、害怕比赛失败等因素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可做一些增感性练习。同时,可用语言激励动员,对运动员多说一些鼓舞士气的话,并让其听听节奏感强的音乐,振奋精神。此外还可进行表象模拟训练,让运动员回忆感觉。也可进行赛前热身赛,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采取物理的和医学的方法,如冷水浴、按摩、针刺等,帮助运动员提高兴奋状态水平,增强比赛信心。
3、由于过度兴奋而发生的抑制状态
当大脑过度兴奋后,由于神经疲劳,会很快转入抑制状态。从外表看,运动员的这种状态与兴奋不足时的反应相似,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情绪消极、精神萎靡、不想参加比赛。虽然运动员也理解没有必要存在各种纠缠不休的思想,但就是排除不了这种干扰。
过度兴奋后的抑制状态和兴奋不足状态,从外表上看表现尽管相似,但却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调整。当运动员处于兴奋后的抑制状态时,应对其采取心理调节活动和热水浴等。
4、适宜的兴奋状态
心理学专家指出,赛前最佳心理状态是镇静的、竞技性的、有信心的状态。运动员在这种状态下感到自己对比赛做好了准备,有强烈的比赛愿望。能够从自己的比赛行为中得到满足。对比赛具有稳定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发挥出水平,有坚定的获胜意向,有良好的抗干扰、自我控制、集中注意的能力,这时他的情绪状态,神经过程激活水平适中,能灵活处理各种信息。这样的状态是充分实现机能能力,获得优异成绩的最适宜的状态。
另外,为保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还需合理安排训练及其它因素。如在重大比赛前最后8—10天不要安排大负荷量的训练,多安排些较轻松的转换性训练,原则上不进行检查性测验;适当提高生活标准,多摄取优质蛋白质与维生素;适度改变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