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平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树立“健康育人”的终身体育观念。
二、利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资源,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1.科学合理精心!择教学内容与形式
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健康为目的,应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良好氛围。安排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中不良情绪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安排得太多、太难、太复杂,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导致学生胆怯、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内容安排得单一、容易,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使学习积极性下降,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内容形式的!择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并且要多样化、趣味化,做到内容丰富,教材新颖,形式多变。
2.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准备及布置
场地器材的准备及布置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场地坑坑洼洼,大小石子满地,器材破旧,摇摇晃晃,保护设施差,学生一见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从而产生胆怯、恐惧的心理,因此在体育课前教师就应将场地打扫干净、垫平,检查器材设备,不使用破旧、不安全的器材设备。这样可避免因场地、器材出现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根据周边环境及教学内容,可把场地器材布置得更加新颖、别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采用有针对性且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课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场地器材以及学生,都要根据其特点来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课前的“编”和课堂上的“导”都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必须掌握这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动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其主动性,正所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运用不正确或缺乏灵活性,学生在学习中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师要求的技术动作,出现不协调,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使整个课堂处于一个既严肃又活跃的气氛中,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响应和产生共鸣。
4.注重教师的教态和言行的教育性
教师除了应该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体育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从教师的仪表、动作姿态、感情表露及语言口令等方面的研究和改进教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态修养,这为课堂营造了更加浓郁的氛围,使教学更生动活泼,学生心境更充满“阳光”。教师的仪表应该讲究卫生,衣着整洁、朴素,举止端正、稳重、大方,虽说这些都是极微小的事,但也常会因为这微不足道的事而使严肃的教学气氛受到破坏。教师要用准确、简明、清晰、生动形象和谐的语言来传授知识,使学生感到亲切,引起他们的共鸣。但在下口令时,节奏要做到预令、动令分明,快慢的适当、音调的转变、声音的高低等都要恰到好处,通过这些口令的变化,明白教师的训练要求和意图,以及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学习并完成教学内容。当然教师良好的动作姿态,优雅的风度,文明的举止都可以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在教技巧性动作时,教师的正确示范,优美的动作,这将减少学生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对他们的参与起到促进作用。
5.重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心理安全基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到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能,切实的帮助他们。把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师生关系是平等、理解、双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造成了教育的阻力。当然在交往中,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各种体育游戏、教学比赛、运动项目等群体性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都在交往,更能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变的和谐与融洽,促进心理健康,推动体育教学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