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09-04-29 15:23张跃平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跃平

摘 要:目的:研究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疗程、复发率。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药熥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水针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药熥,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完全,复发率低,易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刺激;深感觉

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07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来,由于CT、MRI的迅速发展,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明确诊断其突出位置,突出程度,有无钙化等,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使我们能够准确治疗,且能观察其治疗效果,愈后程度。我们于2004-2007年,观察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部来自门诊就诊,并接受门诊治疗观察。3年间,对采用针刺+药熥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收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依挂号顺序就诊,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0例。治疗组,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46.1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病程最长者21年,最短者3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60岁,平均年龄44.6岁,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1个月。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组病例结合1980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外科学》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以CT或者MRI片报告作为主要依据,作出诊断。

1.3 排除病例标准

①年龄大于71岁;②治疗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非体药物、麻醉药物;③有严重心脏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分2步治疗:①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腹下垫一长56cm,宽35cm,厚7cm的枕头,使患者腰部平直,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将张氏药品包,放入煎锅内,水位完全淹没,且超出1~2cm,待水烧开后,煎约5min后取出,放入脱水机中,甩干后取出,当不烫手时,放置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熥敷,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而皮肤不被烫伤起炮为度。患者不能耐受时,翻动1次。约熥敷5~7min,更换1次药品包。连续熥敷4次,患者局部皮肤高度充血,自觉无熥后不适;②患者侧卧于床上,患侧在上,上身向前挺斜15°角,近床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30°角。在上一侧膝部紧贴近床下肢腘窝处,使膝关节置于窗上,约屈曲35°角,然后自然放松,拉长呼吸。取穴:取患侧相应夹脊穴、环跳、阳陵泉、昆仑、申脉。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医生持无菌毫针,以无菌操作技术,迅速直刺至皮下,捻转得气。夹脊穴用分刺法,刺入骶棘肌中;环跳要求出现感传现象;阳陵泉采用强刺激手法;昆仑穴针尖朝上朝内刺入;申脉穴要求刺入骨膜间。

2.2 对照组

分2步治疗:①腰椎牵引,牵引床为手动牵引床,令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在腰部分别系头侧,脚侧两索牵引带,然后手动牵引,以患者最大耐受度拉力为限,要求患者平稳呼吸,前身放松。每5~7min,手动拉紧1次,30min牵引完毕。松开牵引带后,让患者卧床休息5min;②令患者俯卧于床上,充分暴露腰部,医生用10cc注射器吸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3mL,0.9%氯化钠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分别注入患病椎体双侧夹脊穴,及相邻下位椎体双侧夹脊穴。3d注射1次,30d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麻木完全消失,体态自如;客观检查,阳性体征转阴,2年随访未复发。显效:疼痛、麻木消失,遇劳则出现。有效:疼痛,麻木减轻,阳性体征存在。无效:疼痛麻木症状未改善,阳性体征仍存在。

3.2 治疗效果

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见,刺激深感觉痊愈率很高,而对照组则显效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本治疗方法优于对照组。

3.3 疗程比较

如表3所示。

两组患者经3个疗程的例数构成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说明刺激深感觉能够减少治疗次数,提高疗效。

3.4 复发率比较

如表4所示。

由是表可见:刺激深感觉,具有复发率很低的特点,对照组复发率较高。两组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4 讨论

深感觉分为意识性深感觉和非意识性深感觉。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突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躯干,四肢的肌、腱、骨膜和关节等深部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升支和降支,在升支和降支全长均发侧支,在分支处发出的侧支较多,侧支直接通过中间神经元见解和前角运动细胞形成突触,构成腱棱牵张反射弧,有的侧支经白质后连合终于对侧胸核。脊髓各节段的上升支纤维束位于后索,在胸中部T5以上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楔束。来自尾、骶、腰和下胸节的纤维组成薄束。薄束上升终于延髓的薄束核,始自薄束核的二级纤维,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由丘脑腹外侧核发出三级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束的后肢,最后投射到中央后回,这种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的传导通路,传导精细触压和运动觉的冲动,传导肌张力。

非意识性深感觉,第一级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觉器,其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的后束分成上行支和下行支,其终支或侧支主要终于同侧胸核,自胸核发出二级纤维经同侧侧索,组成脊髓小脑后束,上行经小脑下脚入小脑,终止于小脑的上蚓和下蚓。脊髓下腰部和骶部的后根纤维,沿后索上升至上腰部才终于胸核,功能上主要与下肢和胸以下的反射性本体感觉传导有关。

《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利机关也。”就是说经筋主约束骨骼,利关节的屈伸活动。全身筋肉按部位分为手足三阴三阳,即十二经筋。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所以取其主穴阳陵泉,即在此意,筋会阳陵泉。结合现代医学神经理论,给患者一个舒适而又利于气血畅通的体位,就可以收到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笔者仔细分析18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各种方法,如:神经阻滞、骶管冲击、胶元酶溶核、脱水、止痛、活血化淤等治疗方法,自主创新了一种治疗的方法——刺激深感觉,治愈椎间盘。但是,虽然治疗效果十分可观,然而病例尚少,缺乏治愈后的CT、MRI的支持证据,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敬请同仁、同道、同事给予充分谅解。这一文仅能起抛砖引玉之作用,让我们共同不断地临床实践,从中寻找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更加科学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 高树海,夏玉军,朱德璋.本体感觉传导路[J].实用临床神经解剖学,2006,7(1):259.

[2] 武汉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腰腿痛及颈肩痛[J].外科学,1980,5(1):954.

[3] 李鼎,肖少卿.十二经筋分布部位简表[J].经络学,1985,10(2):13.

(责任编辑:陈涌涛)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温阳活血洗足剂配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