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佳 林 梅
[摘要] 通过综述过敏原、环境、情绪等对哮喘发作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对社区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达到减少哮喘发作频率的目的。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家庭护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06-095-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各国患病率为1%-3%不等, 我国患病率为1%-4%[1]。哮喘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已被证实为药物治疗手段以外的一项重要的哮喘防治措施[2]。现就社区家庭如何做好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预防综述如下:
1做好哮喘预防的健康宣教
明确诱因避免触发因素是哮喘患者健康教育的关键[3]。诱发哮喘的因素包括过敏原、环境、药物、感染、运动和情绪等。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进行过敏原筛查,明确宣教的重点内容,使患者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激发因素,加强患者的防御能力,降低哮喘的复发率。
2避免接触过敏原
2.1居室环境
研究表明,室内过敏原,如粉尘、螨、猫、狗、皮毛浓度的增加都可能是增加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4],因此应严格控制环境因素,净化室内环境,控制尘螨,保持温湿度相对恒定,避免使用地毯、布艺沙发等,棉被、枕头、床单等要经常暴晒,不玩带毛的玩具,不养宠物,不吸烟,不使用香水、樟脑、空气清新剂等过敏制剂和其他刺激性气体。室内不摆放花草,如夜来香、玫瑰花等。
2.2合理调节饮食
哮喘患者多具有特异性体质[5],对食物性抗原过敏,如牛奶、鸡蛋、蟹、花生、芒果等。此外,几乎所有哮喘病人均有进食过咸、过甜或过饱诱发哮喘发作的体验[6]。家属应根据患者个人特点,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食辛、酸、麻、辣、冷饮及油炸食物,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3慎用药物
对可能加重或诱发哮喘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起咳嗽,加重哮喘症状;青霉素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充血,导致哮喘发作,故应避免使用。不能随便用药,若发生感冒或患其他疾病时应告知医生有哮喘史,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指导正确用药,保证药物疗效
吸入方式不正确有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经定量气雾剂产生的气溶胶即使理想吸入,亦只有10%能到达肺部,最终有90%的药物均被吞入胃内,其治疗效果主要是沉降在肺部的10%的药物的作用[7]。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疗法,对于不能配合者,向其介绍储雾罐,简化操作。使用气雾剂后及时漱口,注意口腔卫生。强调吸入疗法的优点及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解除患者及家属对使用激素的顾虑,提高其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4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
研究证明,患者缺乏哮喘知识与未接受适当的管理是导致哮喘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8]。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记录哮喘日记和使用峰流速仪等,并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改变患者以往对疾病的错误认识,适当参加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对哮喘患者的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5学会心理调适
哮喘是身心疾病,不良的情绪严重地干扰心理活动的内稳态,使体液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哮喘病人则哮喘加重或发作[9]。作为哮喘患者及其家属都应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避免紧张、恐惧、激动、痛苦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满足患者对哮喘相关知识的心理要求,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安慰,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出现哮喘先兆时能充分放松、安静休息、情绪稳定,避免发作。
参考文献:
[1] 郝贵芳.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预防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5):387.
[2] 孙丽,张绍敏.哮喘病人院内外一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43-345.
[3] 华莉,尹红,张月欢,等.哮喘儿童健康教育的开展及效果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 5(4): 349.
[4] 蔡晓红,李昌崇,罗运春,等.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3, 21(6): 341-343.
[5] 阮敏惠.健康教育对缓解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3):43.
[6] 张艳萍.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J].医学文选,2000,19(1):103-104.
[7] 俞森洋,张进川.当代呼吸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188.
[8] 林江涛.学习和推广哮喘防治指南 提高我国哮喘的综合防治水平[J].中华内科杂社,2003,42(11):754.
[9] 秦秀群,温燕铭,彭碧秀,等.健康教育干预对哮喘患儿自我管理和发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03.
[10] 孙琼,韩梅林,毛开琴.影响哮喘发作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08(17):118.
(收稿日期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