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琼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资料分析,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阐述目前本学院研究生“三助”(助管、助教、助研)工作的现状,并分析找出“三助”工作中德育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的症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三助德育功能素质
高校实施“三助”(助管、助教、助研)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同时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兼做“三助”目的是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学校及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三助”工作的开展不仅解决了一些同学经济上的难题。也给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缓解了一定压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了促进作用。
一、目前本学院“三助”工作现状
1、目前“三助”的运行及发挥的作用
本学院有研究生500余人。“三助”工作在学院实行6年以来,覆盖面不断增大,“三助”经费由最初的9万/年到现在的18.4万/年,受益研究生也不断增加,由开始的76名/年到现在的136名/年,6年来惠及近700名同学。全部研究生都参与助研岗位,每学年有近1/4的同学参与助教和助管岗位。助研岗位的经费各个专业不等一。由各自导师根据科研经费和研究生科研表现发放,助管和助教岗位每位研究生平均200-450元/月,根据工作最不同而波动,经费由校研究生德育管理部门统一发放。助研聘任由导师负责;助教和助管聘任分别由教学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聘任,原则上由实验室(科室)组织研究生申报并批准。倾向博士生和贫困生,聘任时择优录用;考核也分别由这些聘任单位负责,依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三助”岗位6年来资助贫困生59名,占贫困生的28.6%,资助金额和力度高出学校其他助学金项目,据学院2007年暑期调研显示,有30%的同学依赖“三助”经费生活。“三助”工作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如果能有效利用“三助”开展研究生德育教育,使“三助”工作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这恰恰是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发挥的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
2、调查问卷结果
此次发调查问卷200份,分布16个系室各个基础专业,回收问卷174份,回收率87%。问卷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三助”的现状,调查显示只有8,5%的同学反映对“三助”不了解。但是非常了解“三助”的同学也仅占9,7%,大多数同学对“三助”岗位认识还是停留在“干活拿钱”的程度上;31,8%的同学出于经济目的,认为担任“三助”岗位能改善经济状况,28,2%的同学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32%的同学认为担任“三助”可以一举两得,值得关注的是只有2,9%的同学为了兴趣而担任“三助”。对于“三助”的选聘过程,26,4%的同学认为聘任环节中应该加大公开力度,32,5%的同学选择加大宣传,31,6%的同学认为增加岗位更有利,于同学。9,5%的同学认为这些手段都需要加强:人员聘任方面46%同学认为应该自愿报名。择优录取,推荐博士生和贫困生也分别占选项的21,6%和26%。
二是调查“三助”的德育内涵的体现,82,6%的同学认同“三助”能体现很多德育内涵,不论是助研、助管和助教,都能体现教育过程中很多德育内涵,但是67%同学认为目前“三助”工作的德育内涵少有体现。
二、挖掘“三助”德育内涵
研究生德育工作形式的单调和内容的乏味给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实“三助”的德育内涵覆盖了很多方面,从选拔、聘任、考核到具体工作中,都贯穿德育工作。“三助”通过教学、科研和管理三大载体,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增强责任感和科研意识,锻炼组织能力,如果能认真挖掘。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1、助研岗位
研究生在这个岗位上能通过科研工作,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创新开拓的观念,严谨求实的学风。深化诚信做人的道德观念。研究生只有兼顾这些品质,才能很好地完成科研工作。目前。研究生科研中缺乏创新思维,弄虚作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术诚信教育需要加强,助研岗位无疑强化这些素质的培养。
2、助教岗位
教学就是要求研究生走上讲台,为人师表。担任助教一方面有益于研究生换位思维,增加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作为老师,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在学风教育、品德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发挥都非一般的说教方式能比的。
3、助管岗位
助管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在现在大多数研究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社会脱节严重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管理岗位牵涉到与人交流、交往,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增加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在从事助管工作中,学会待人接物,独立解决问题,处理好各种事务,协调好自己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三助”德育功能不能完全发挥的原因
目前,三助”工作只是完成了资助部分贫困生、缓解学院岗位紧张、完成科室带教等任务,“三助”的德育功能未能很好发挥作用,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1、导师重视度和认识不够
导师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但是现在很多导师更多的是注重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德育工作,普遍存在重视度不够的问题。有些导师对于研究生偏离自己的思路不是支持,而是怀疑,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个别导师对于研究生弄虚作假,抄袭等现象教育力度不够。对于助管和助教岗位的认识更是偏离本意,部分导师认为助管和助教岗位耽误了研究生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此次调研中有16,4%的导师不支持学生担任“三助”岗位:而有的导师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千方百计帮学生争取岗位。
2、“三助”工作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德育教育现象
目前“三助”工作在本院开展6年多时间,使很多贫困学生受益,缓解生活压力。但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导师和学生最关心的也是经费问题,53%的同学认为“三助”目前最大不足是经费缺乏;“三助”的考核及奖励。也围绕工作成绩和经费,对“三助”深层的育人作用忽视甚至没有要求。“三助”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没有被重视也是“三助”工作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3、对“三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存在以岗位为主,而不是以人为本的现象,
目前“三助”岗位的聘任视岗位而定,尤其表现在助教和助管岗位。多少缺口就安排多少研究生去担任,而不是挖掘每个研究生自身的特质。应该本着培养研究生,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原则去安排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意义。对于“三助”崩位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偏差,尤其是助管,很多导师和学生认为
就是简单地千千杂事,没有什么意义;助教岗位也存在按年级排序,每人轮流担任,有些研究生不能胜任助教,但是也会排人助教人员当中,使聘任环节形同虚设。
4、聘任、监督和考核体系不完善
目前“三助”工作在聘任、监督和考核中很多环节需要改进。从这次调研结果也能看出,“三助”选聘等环节都需要加大宣传,体现公开、公平。目前的考核环节完全以完成工作量的多少计算,要求不高,对工作态度、工作创新,工作内涵的体现等方面没有考虑,考核内容没有量化,难以真正分出优劣。监督在目前“三助”中是最薄弱的环节,除了学期开始的聘任和学期末考核,在学期当中监督没有具体形式,也没有形成有效完善的体系。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并将德育要求增加到考核内容中,方能体现“三助”的价值和考核真正的意义。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起完善的“三助”管理体系
“三助”聘任、监督、考核等制度要正规化,内容具体化,体现“三助”真正的涵义。从目前本院管理模式来看,助研由各个导师或实验室管理,助教由本科教学部门或研究生教学部门管理。助管由各个岗位主管部门管理。管理分散,在监督和考核上存在偏差,力度也不一。对于这种现状,应该从各部门抽出专门人员成立“三助”管理小组或机构,成为聘任、监督和考核的中心。由“三助”管理部门统一制定标准进行各个环节的把关和考核,同时,制订详细规则,一方面便于执行,另一方面体现“三助”德育内涵。
2、将“三助”与研究生培养结合起来
从此次调研中了解到,很多研究生、导师对“三助”的理解不是很全面,把“三助”与导师培养育人脱离开来,单从经济效益或者教学任务完成方面考虑。其实,“三助”工作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三助”经费构成了研究生资助改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助研岗位跟研究生科研息息相关。教学能力的培养也纳入研究生培养机制中,“三助”中各项德育内涵更是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清华大学在2007年下半年公布了以“三助”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并把这个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因此,应该改变目前“三助”与培养分隔的现状,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方重视,并与研究生培养、招生和学位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转变导师、研究生的认识上的偏差,深化“三助”德育内涵。
3、将“三助”与研究生职业规划结合起来
培养研究生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向社会各方输送有用人才。“三助”工作将职业规划的概念融入其中,成为研究生成才的重要环节。“三助”工作能使研究生积累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助研偏重于科研,助教侧重教学,助管倾向管理,担任“三助”,有助于研究生早日发现自己的特点,为端正就业观念和处理人际关系提供实习机会,拉近研究生与社会距离,为以后职业规划打下一个基础。
(本课题是复旦大学研工部07—08年度资助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