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娟
【关键词】灾难报道 压力 调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强。国家对宣传报道政策也在逐渐放宽,有关天灾人祸越来越多地被媒体披露。与此相应的,关于如何做好灾难性报道的讨论也逐渐增多。纵观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报道的方式和手段上。相比之下,灾难报道中记者面临的心理压力问题,却一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他们的眼和笔(或者镜头),人们了解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次成功的新闻报道,除了记者必须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记者的心理素质对于整个采访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在灾难报道中情况复杂,记者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一、灾难报道中,记者面临多重压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很多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前往灾区进行采访报道。作为地震报道的参与者,笔者深感那次报道,是一次硬仗。各媒体的编辑、记者队伍除了进行业务素质的比拼外,在报道中承受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地震报道中,因为压力过大,多家媒体的记者都曾出现过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
震后一年中,对于灾区重建情况各家媒体的报道一直不曾间断过,尤其是地震一周年到来之时,各家再次派兵到震区重访。这一次报道中,新闻记者在灾难报道中面临的压力再一次凸显出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压力。
(一)自身的压力
作为事件的记录者,记者要真实、客观、准确、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为此,记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采访,才能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真相。工作实践中,越是优秀的记者。对自己要求越高。而一旦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各媒体派往赶赴一线往往是自家的精兵强将。
在灾难性报道中,尤其是对比较严重的灾难的采访,记者有时还可能面对官方的不配合甚至阻挠。这容易造成记者的受挫感。另外,为了能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胜出,记者会加倍要求自己采访出细致的或者别人没有的内容,这也是一种心理压力。如果记者善于调节自己,这种压力则不会形成心理负担;反之,会影响记者的采访。
(二)从业媒体施加的压力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媒体之间的竞争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为了能够在同题报道中胜出,各家媒体使出浑身解数:制定周密前期策划,打造精致的后期包装。其中决定成败的依然是记者在前方的采访以及发回的报道本身。
为了能使新闻报道取得轰动效应。媒体会要求记者千方百计挖掘新闻题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的媒体不顾前方记者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记者去采访。比如,在灾区,有些报道只针对个别媒体;或者一些新闻人物在接受了媒体的“轮番轰炸”后,已不再接受采访。如果媒体一味要求记者去采访,会给记者带来很大压力,甚至会让记者铤而走险。
(三)灾难现场带来的心理压力
是灾难都会有伤痛。除了当事人痛苦,目击者也会难过。记者也是见证者,也要面对灾难现场,也会受到伤害。为了保证新闻客观、真实,采访写作过程中记者还要时时克制自己的感情。积累多了,得不到释放。记者心里就会形成阴影和压力。去过地震灾区的记者,回来后很多出现睡眠障碍或者情绪低落,不仅是因为过度劳累,很大原因上是因为心理累积的伤痛不能及时排解造成的。
记者要了解事实真相,就得采访当事人,有时难免揭开伤者的伤疤。记者自己也会在心里谴责自己的行为,但职业责任使然,记者只能迎“痛”而上。还有的记者,面对灾难束手无策,甚至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这也给自己的心理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四)社会压力
除了记者自身的压力、供职媒体的工作压力外,在灾难报道中记者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其中被诟病最多的就是记者的不人道,缺乏人性。殊不知。如果不是记者去让当事人说话,哪来事实真相。
社会对记者的不满,还体现在对媒体一窝蜂式的采访上。重大事件发生,每家媒体都不会让自己失声,都会派出记者,这的确给受灾区带来了压力。但是如果事件不被大规模报道出去,社会怎能了解事实全貌。
有时候,受灾群众或者社会上的其他人会认为记者的报道不能及时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收益,不接受、不配合记者的采访,这也是记者采访中要面临的压力。
二、正视压力、克服压力,才能做好报道
记者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经常因为一些问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是职业的常态。有调查表明,新闻从业人员因为承受多方面的压力过大,平均寿命52岁。因此。记者要学会不断化解压力,要有勇气。要沉着应对。要当“勇士”,不要当“烈士”,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常言道。轻松上阵,获胜几率才大。记者采访也是如此。只有心理轻松,才不会被情绪控制和左右,才能写出公正客观的报道。同时,社会要给记者应有的理解。只有这样,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无论是记者本身。还是社会,对记者这个职业要有正确的认识。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公器。肩负着正确舆论导向和信息传播的使命。要完成这种使命,就需要去采访,去面对灾难。在进行灾难采访时。记者要运用正确的采访方式、提问方式将对受灾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要学会时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过于沉湎于采访情境中。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能埋怨自己能力太弱不能给灾区直接的帮助。其实,做好报道,让外界更好的了解受灾情况,就是对灾区人民最大的帮助。
第二,媒体本身要反思自己报道的特点,不能一味追求刺激,强迫记者去做那些不愿做的事情。固然,一流的报道,不仅能成就一名优秀的记者,可能还会成就一家媒体,但是媒体也要考虑到,记者也是人,不能给其太多压力。
第三,社会要给予记者理解和支持,不仅体现在配合报道上,还要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是传播者,具有双重角色——职业人和社会人。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记者是履行其职业人的角色,受众不应该过分强调其社会人的角色。新闻报道中,社会大众能够对记者的工作性质多一点理解,记者的压力就会小些,也才会提供更好的报道出来。这样,媒体与社会就形成了良性互动,成功的报道才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