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河贵
兴冲冲地紧赶慢赶,终在黄昏之时,抵达慕名已久的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
穿过古朴简约又清一色木楼的石砌步行街,导游指向对面山腰的木楼说,我们去那里晚餐。夜幕欲临,黛山氤氲,宛若俊俏的苗家少女搭上了一张朦胧的纱巾。虽是朦胧,但溪谷两岸坡岭上的苗家木楼,却是依稀可辨:横亘蜿蜒,梯次而上,一幢一幢比肩相偎。须臾,并未完全天黑的山寨里,闪烁起晨星般的灯光,隐隐约约似有似无。我想,真当夜幕降临,这夜景一定绚烂夺目。导游说,是的,夜景极美,纵然不能与香港的太平山和重庆的枇杷山观夜景相提并论,但苗寨的夜景,却自有山乡村落的魅力。一边走他还一边郑重地告诉我们,等会在就餐的大门处,会有苗族小伙吹着芦笙,姑娘唱着苗歌欢迎我们,但对姑娘手持牛角敬奉的拦门酒,一定只能恭敬地抿一点,千万别用手去接过牛角,否则,就要被“责罚”全部喝尽,那一牛角,少说也有两三斤酒!乖乖,有这规矩呀,我赶忙记在了心里。
一幢轩昂的三层木质大楼,灯火辉煌,形影闪烁,人声鼎沸,管弦曼妙。导游微笑着说,就是这了。小院的竹木篱笆门,别致而清雅,但紧闭着;正当我略有纳闷,他却带我们从旁边的楼梯而上。楼梯的两侧,早已站立迎候的小伙与姑娘,笙歌悦耳,满脸笑意。一位苗姑将一只水牛角凑到我们的嘴边,礼貌地抿了抿,便有另一位苗姑将一只用红毛线网住的红蛋,挂在我们每人的颈上,悬在胸前;或许这是一种吉祥或祝福的意思,我没问,怕人家嫌我太浅薄,连这么浅显的风习也不懂。酒家的生意太火爆,我们预订的房间已被挪用,只好在过道兼堂屋的大厅里就餐。杯碗盘碟,冷热荤腥,地道的苗家菜,出自山野田溪,真正的很苗家很生态。
来敬酒助兴的苗姑甚是了得,苗话夹杂着汉话的歌词,劝得客人是一定要一杯又一杯地喝酒的。十杯八杯酒下肚,难免脸热眼迷。怎么看,眼前的苗姑就怎么的赏心悦目,一个个像天仙一般,恰似一朵朵出水芙蓉,端端的俏丽得荡人心旌。有句话说得好,叫“酒不醉人人自醉”,这里,也便是真的醉了,装不出的。苗姑美丽动人,那是天成。其实,苗姑的服饰也很美丽,姑且不谈苗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就是日常的服饰也很别致。服装的基调是蓝茵茵的藏青,有手绣的花边,图案随心所欲,大多为明亮的彩色,与衣裤的深色基调形成鲜明的对照。尤值一提的是,苗姑都会穿一件高胸围腰,胸前有一朵鲜艳的绣花,分外醒目。苗姑的额头上,也会戴一朵硕大的鲜花,比如牡丹、芍药、芙蓉、玫瑰、山茶之类,反正花大色艳,与胸前的绣花一道,把苗姑本身就粉嫩红润的脸庞映照得更加地妩媚生辉,楚楚动人。
苗姑们非常开朗,把欢乐的兴致酿得浓而醇,也把气氛烘烤得白热。有位苗姑的歌喉甚是了得,音色音质似乎都很专业,音域也广,一下将我们的视觉听觉都镇住了。她皮肤非常白嫩,也许是喝了酒的缘故,脸上漾着桃花似的红晕,双眸又大又亮,眉毛细长如柳叶,耳朵上挂一对方形的耳坠,与颈项上银项圈同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她兴致很高,放开喉咙尽情地唱着。我们不时地大声喝彩,拍着巴掌叫喊着再唱几首。她很乐意,为渲染气氛,不唱苗歌了,改唱《刘三姐》的曲子,一时和声嘹亮,仿佛要掀翻了整个木楼。
酒酣人熏,醉眼迷矇。酒家劝我们适可而止,千万别错过了观看苗寨的夜景。
凭窗而望,宛若夏夜繁星闪烁,天地一体,蔚为壮观。万千灯火随着山势的起伏,划出一条条点状的曲线,灯光疏密有间,明暗有致,错落参差,莫测幻化。目睹如此壮观的山寨灯火,我走南闯北半个世纪,这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第一次。三十年前,在重庆的枇杷山观夜景,感叹着融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国,那是只有在神话故事里才会有的仙境。五年前,在香港的太平山观夜景,感叹东方之珠点缀了人类文明的瑰丽画卷……眼下,我同样感叹着,是谁的妙笔,让古老的苗家山寨也放出现代文明的绚丽之光?是改革开放的政策,还是苗民们的智慧和汗水?我数不尽眼前的流光溢彩,尤是那穿寨而过的白水河上,拱起了四座造型别致的廊桥,彩光勾勒,一如月宫金碧壁辉煌的大殿和画廊,我似乎隐隐约约看到桥上婆娑婀娜的影姿,是嫦娥么?有没有玉兔,身边有没有吴刚?趁着我桂花酒的醉意还没散尽,起身融入了山寨的绚烂光影之中。
河风轻轻摩挲着酣热的脸颊,我寻找金碧辉煌的廊桥,抚摩着桥廊上雕镂的栩栩如生的精美图案。那是苗民们在欢歌在舞蹈在狩猎在耕耘,在用形象述说一个古老民族的过去和现在。我没有看到嫦娥,但我看到一个又一个年轻漂亮的苗姑,她们盈盈着笑脸,在给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介绍她们可爱的山寨家园。电瓶车在身边停下,问我是不是要乘车观赏夜景。赶忙笑笑,摇摇手,我不是吴刚,就想沿着河边听着流水沐着河风,看看樟枝摇曳中迷离的风景。每一座廊桥,都有不同的造型,风格也有差异,相对于灯光颜色的搭配,也是别有匠心。沿河修了一长溜的几十间商用木楼,奇巧,像后花园的绣楼,也像西子湖畔的景楼。
踏着一地散碎的光影,信步漫游,未几,又来到了那摆“长桌宴”的地方。我惊讶,也实在是不得不惊讶,我们刚进苗寨时遇到的长桌宴,居然还酒歌正酣!主要是一群妇女,抬着酒碗,唱着酒歌,尽兴尽情,撒出半街豪气,撒开半街欢笑,灯光照亮了她们亢奋而又欢悅的脸。她们见我好奇地围观,用生硬的汉语热情地邀我入座,我堆着笑推辞,她们竟起身抬着酒碗,唱着我听不懂的酒歌,满脸是笑的一定要我饮上一碗。酒碗,直接凑在了我的唇边,另外的妇女还热情地拽住我的双手。不能推辞,也不能拒绝,这是一个好客的热心的民族,对待朋友,对待远方的客人,他们从来都是一见如故,一片真心。
头有些飘飘然。满山的灯光,幻成光晕,迷迷糊糊朦朦胧胧,不知真是灯光晕成的迷幻,还是我因陶醉而迷朦。
倒在了床上。我几十年没有睡过纯粹的木屋了,杉木板壁那幽幽的馨香,袅袅娜娜地撩拨着我有些迟钝的嗅觉,宛若一羽鹅毛痒痒地搔着儿时的神经,咯吱咯吱的楼板和木床,像慈祥的外婆摇着吚吚呀呀的摇篮,我进入了梦乡,又听到了外婆那悠悠的甜甜的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