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语篇的连贯性问题一直受到学者,尤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文章从词汇、语法和逻辑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其在语篇整体性建构过程中的功能。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各种功能途径服务于整体性建构,整体性又服务于语篇生成者——说话人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语篇;连接;连贯;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2-0052-3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Discourse
Li Jian-hong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421008, China)
Texture is necessary for cohesive discourse, and cohesion is important in texture. There are all kinds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discourse, the thesis explain them grammatically, lexically and logically in detail.
Key words:discourse; cohesion; coherence; holistic property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句子是语言系统最大的单位(索绪尔 1999)。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语篇方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胡壮麟指出,语篇是语言中相对独立的单位,不受句子语法约束,在一定语境中具有完整的语义;它既包括“话语”(discourse),又包括“篇章”(text)(胡壮麟 1998:1)。如果以语言系统各层级单位为参数,那么它既可以是一个独词句,如Please,也可以是一个小句,如公共场合的告示No smoking,还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部小说、一首诗,一份商务合同等等。无论其构成多么种类繁多,语篇的标志性特征是完整性:既包括结构上的完整性,又包括语义上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依靠连接手段实现。
上述语篇观,显然是目前学界比较流行的语篇理解。其实,语篇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从本体论出发,它不是存放一个一个形式不同、种类繁多的“零件”的仓库,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整体性是语篇的灵魂。因此,本文从这一灵魂出发,探讨语篇整体性形成的途径。换言之,文章旨在提取形成整体性语篇的手段。
1 词汇
众所周知,任何语篇都是由词汇建构而成的。离开词汇,语篇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语篇
整体性形成的最基本材料——词汇(lexemes)。
词汇可以根据不同原则,区分出不同类型。每一种词汇都有自己不同的功能。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主要功能是命名,而代词的基本存在价值则是指代。本文一反这种传统做法,从将建构材料连接成完整语篇这一功能出发,探讨具有相应功能的词汇。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应思想,词汇连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比如重复、替代或者共现。
1.1 重复同现
重复共现主要就语义而言,可以区分为语义完全相同的词汇的重复使用,具有上下义、同义、近义、反义和互补义等语义关系的词在同一语篇中的同时使用,还有具备同等、修饰等组合关系的词的同现。语篇因为这些词汇手段的运用,实现将各独立、分散句子连接起来,从而形成语篇的完整性。例如:
① In a radical departure from conventional organ retrieval methods, transplant surgeons and coordinators are exploring controversial new technique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organ donors... People may be concerned that there is a tendency to retrieve organs when the donors have not truly died.
就本文的主题而言,第一,donors重复运用两次,属于语义完全相同的词汇的重复使用的情况。第二,retrieval和retrieve属于语义相同,但词类属性不同的词汇共现,因为retrieval是名词而retrieve则是动词。第三,organ本身两次重复使用,行使相同的限定功能;与此密切相关的名词复数形式organs,虽然它没有行使限定功能,但依然与organ在语义上构成语义的重复同现。上述三种情况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都被纳入“词汇衔接”, “如同盖房时把砖瓦一块一块垒起来一样”(胡壮麟1998:112)形成所引语篇的整体性。
2009年李建红 语篇整体性建构的途径 第2期
② More than 2000 patients are dying annually while waiting for transplants... The shortage of organ is so acute.
在英语中,词汇之间存在限定与被限定关系。这种关系同样可以行使生成语篇整体性的衔接功能。比如,例②里的transplant和organ. 这两个词在限定与被限定关系的驱动下,形成语义上的组合关系(organ transplant),用索绪尔的话说,就是“句段关系”(索绪尔 1999: 171)。正是这种语义关系以及transplant和organ这两个词语共同形成的组合关系,建构出上述语篇的整体性。
1.2指示照应
语篇的整体性依靠其衔接性实现,但其本身的实现与否或者实现程度要通过语篇的理解来检验。因此,何爱晶指出,“语篇具有可理解性和语篇具有连贯性互为因果关系:一个语篇具有可理解性的前提是该语篇具有连贯性,而该语篇的连贯性可以表现为理想的受话人对该语篇所进行的一次合理的整体识解。在语篇中,通过显性的照应达到的连贯比较好判断;但有些表达式的指称在语篇的显性表述中没有明显地表达出来,听话人要通过认知推理将有关的指称指派给该表达式,把它们连接起来,从而确立语篇元素之间的照应关系,达至话语的理解和语篇连贯”(何爱晶 2008: 44)。可见,指示照应是实现语篇整体性的重要途径。
王军重点探讨“篇章内回指词语的概念功能,以及概念功能与回指功能的结合对回指语的选择和回指释义的影响”(王军 2008: 66),以此解读语篇的整体性特点。他把指示照应关系理解为重现,并且区分出“形式重现”、“概念重现”。根据王军的理解,重现“是指在回指关系中,在回指语所在的位置实现与先行语在语言形式或概念语义方面的一致或部分一致的关系”(同上)。其实,指示照应在英语中普遍存在,这种关系涉及人、物、事、时间、地点和词语等一切方面,既有对语篇外世界(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的外指,又有对语篇内语言要素的内指;既有上指、回指,又有下指。对我们来说,语篇内的指示照应才是研究的主题。理据是,语篇内的指示照应是语篇整体性建构的必需途径,值得并且应该研究。下面,仅仅以几个现实语篇中的相应情况予以说明。
③ Peter married a Chinese girl.
a. He met her in Hong Kong.
b. His parents were not pleased.
c. They visited her parents, but not his.
③属于人称照应指示。这种照应指示关系一般通过人称代词(you, he, she, they, him, her, them等)、物主代词(your, his, her, their等)和所属代词(mine, his, hers, theirs等)实现。尽管这些词的句法功能不同,但是都行使衔接功能,建构语篇的整体性。就所引语篇来说,在a, b, c中,he, his 和his都同其前面的Peter形成照应指示关系,以此实现语篇的整体性。
④ I took home a briefcase full of trouble. As I sat down on that hot and humid evening, there seemed to be no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trashing around in my brain.
④是指示照应。它是说话人通过指出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英语中可以行使指示照应功能的词主要有this, that, these, those, the, here, there, now, then等。就本例来说,the指称照应前句中的trouble,that指示照应“黄昏”。
就语篇整体性生成的现实来说,词汇在其中行使着重要功能,而且远远不只上面谈及的两种情况。限于篇幅,我们只能以点代面,以一斑代全貌,呈现词汇对于语篇整体性的价值。
2 逻辑
上文谈了词汇在语篇整体性建构中的情况。较之实现语篇整体性的这两种途径,逻辑途径的普适度更高,因为逻辑是所有民族的人们都具有的共性特征。关于时空关系的逻辑连接、因果关系的逻辑连接和转折关系的逻辑连接,陈青松进行过比较细致的研究(陈青松 2007: 108-110)本文从推延关系出发,考察逻辑关系建构语篇整体性这一途径,而且只考虑推延关系,顺带适当进行英汉比较。
推延关系是语篇意义和层次结构组合序列的一种重要的逻辑联系,主要包括并举、增添、详述、总结等之类语义关系的逻辑连接。
⑤ The Light Box synthesizes the polarities of Ciarlis work which, on the one hand, gives evidence to the solidity of space and on the other to the abstractness of time. //《光之盒》综合了查立之作的这种倾向:一方面有空间的实感,另一方面显示了时间的抽象意味。
英语原文靠单纯的语法结构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汉语常用的联结语,表示并举。
⑥She held my gift for a moment as though it was something unspeakably precious Then, smiling at me, she placed it gently on the table.//好一阵子,她捧着我的这份礼物,仿佛这是一件最宝贵的器皿。然后,她一边微笑着望着我,一边轻轻地将盘子放到餐桌上。
英语原文有it 回指和then 明示时间关系。汉译用联结语“一边……一边”,表示并举,这是英语中所没有的(英语只靠语法)。
⑦They were back on earth, where they had nothing... no homes, no farms, no food, no money. // 他们又回到尘世中,却已一无所有了——没有了家园,没有了农场,没有了食物,没有了钱财。
英语靠where 衔接,明示空间关系。而汉语则用白话常用的限制词“却”字,表示转折关系。汉语4个“没有”的小句,与前文的关系是详述,中间没有联结语,靠动词语义的类同,而4个“没有”的小句本身则是并举关系。
⑧Get away, get away ! She cried.//滚开!滚开!她叫道。
这里英语增添意义的逻辑连接靠的是词语的重复:Get away!
⑨As we children grew up and began to leave home, Mama would comment on how she would soon have the time to write. But something would always come up — Mamas brother was in a serious car accident and she went to be with him; my sister needed help with her baby; Grandpa got sick and came to live with us; a neighbor had no one but Mama to turn to. Mama never had an article published, for Mama never had a chance to write.//我们这些孩子渐渐长大,开始先后离家,妈妈常说她很快就有时间写作了。可到头来她总有事情缠身……妈妈的兄弟遭遇严重车祸,她得去陪伴他;我姐姐生孩子需要帮忙;爷爷病了,来与我们同住;邻居遇事,妈妈是唯一的求助对象。妈妈从未发表过一篇文章,因为她从来就没有机会写作。
这里英语主要是句法构成的问题。复杂句中的第一个分句有as标示与主句的时间关系隐含因果关系,第二个分句有but 起衔接作用,明示转折关系。紧接的4个分句与前面是详述关系,而4个分句本身是并举关系。最后有for衔接,明示因果关系。这里英汉语的逻辑思维和逻辑关系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汉语多以单独成句,无须借助词汇语法的衔接手段,仅仅靠词语和句子内含意义的逻辑联系便构成语篇的连贯;英语则是靠词汇语法的显性衔接,从语言形式上把词语句子结合成语篇整体。此例可见英汉语的形合与意合差别之所在。
⑩ If you want really good friends, and a really good partner in life, and to really enjoy your children, and to feel at home in your society, then the virtues are what you need. // 如果你想有真正的好友,想有共度一生的真正伴侣,想真正和子女共享天伦之乐,想在社交往来中感到无拘无束,那么道德正是你所需要的。
英语原文全靠if 和and 衔接4个并举关系的句子, then起着对整个上文的归纳、总结性连接。译成汉语,5个单独小句,中间没有联接语,完全靠词语和句子内含意义的意合逻辑联系连贯成章。
3 结束语
文章从词汇和逻辑两个维度初步考察语篇整体性的建构途径。整体性是语篇区别其他语言单位的标志性特征,应该着力研究。这种整体性是在词汇、逻辑等手段共同作用下建构而成的,因此从这些单位出发,考察其在语篇整体性形成过程中的功能路径和发展,就成为相应整体性形成路径的探讨。
须要指出,语篇整体性服务于说话人的交际目的。不过,这已超出本文的范围。
参考文献
陈青松. 符号化的逻辑思维与语篇的逻辑连贯[J]. 外语学刊, 2007(3).
何爱晶.语篇连贯的认知基础:整体性识解[J]. 外语学刊, 2008(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王 军. 论回指语的概念重现[J]. 外语学刊, 2008(3).
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Huang, Y. A 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ofAnaphora [J].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91 (27).
Huang, Y. Anaphora: A Cross-linguistic Approach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von Heusinger, K. Anaphora, Antecedents, and Accessibility [J].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2000 (26).
收稿日期:2008-07-20
【责任编辑 郑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