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译——文言翻译的重要手段

2009-04-24 09:51罗南征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形旁文言词义

罗南征

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多为课外材料,一般来说,阅读材料的总体意思我们不难看懂,但在具体词句的翻译上却容易卡壳。我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盲目下手,应从整体疏通句意入手,对原文通读几遍,结合前后文,进行粗略理解,个别疑难字词可以暂时忽略不计。这样,通过熟读原文,自然会引发自己脑海中积淀的已知文言字词含义的回忆,在文言语境的“激活”下,一些“似曾相识”的字词的语义就会逐渐明朗起来。剩下的个别字词实在难以确定含义的,就只好借助“猜译”了。即便是猜译,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以下五法,可供参考。

一、据形索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1,《过秦论》:“振长策而驭宇内。”策,竹质马鞭。形旁从“竹”的字,本义大都与竹条有关。

例2,《伶官传序》:“系梁父子以组。”系,是“捆绑”的意思,那么,猜“组”作“绳子”解,应该是合理的。因为“组”的偏旁有“绳子”的含义。

举一反三,不妨粗略归纳一下形符的意义:斜“王”旁的字一般与“玉”有关,如“怀瑾握瑜”、“瑕不掩瑜”;“月”字为偏旁的字,一般与“肉”、“肉体上的某一部位”有关,如“脍炙人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的字,词义一般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的字,词义一般与兵器有关;凡形旁为“马、牛、羊、犭、鸟、虫”的字,一般与动物有关;凡形旁为“讠、辶、忄、彳”的字,一般与行为有关。其他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冖”与笼罩有关,“歹”与死亡有关,“自”与鼻有关,“目”与眼有关。

二、语法分析法。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通过分析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辨明用法,把握句式特点。

例3,《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孤立地看句中的“微”,很容易草率地答为“微小”。“微”是有这个意义,但我们的目光如果放宽一点,就会发现,“微”是修饰动词“察”的,与“察”构成偏正短语,译为“微小的观察”显然是不通的。侯生怎样“观察”?结合“微小”的意义,联系一下“察”,不难想出“悄悄地、暗暗地”这一意思。

例4,《促织》:“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有的同学译为:村中有个少年,喜欢多事,驯养了一只蟋蟀。从句意看也可以,但严格地说,这样翻译不准确,“好事”是“少年”的定语,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好事”应该移到前面去翻译。成分的界定,制约我们的思维,规范我们的翻译。

三、逻辑推求法。依靠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以已知信息猜测、推求未知信息,也是一法。

例5,《荆轲刺秦王》:“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谨”是一个易错点,看上去好翻译,译为“小心”,句子读起来也很通顺,实则不然。我们只要结合上文的“恐惧不敢自陈”和下文的“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唯大王命之”就可判断,它的意思作“恭敬”解更合适。

例6,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11题:“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句中“两”解作“再次”是否正确?据上文“乡闾父老遽相晓曰”一句,加上大家如知道古代诉讼的双方称为“两造”,就可推知“两”应该解作“双方”。

四、对应互释法。我们阅读的文言散文,受先秦诸子论辩色彩和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影响,在句式上常常成双成对,讲究和谐,讲究对应。如果我们在上下两个句子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要想猜测其中一个句子中某个字的意义,合理的思路应该参考它上句或下句相应部位的那个字的含义,这两个字的意义很可能相同或相反。这样的猜测正确率是很高的。

例7,《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例8,《六国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句中的“弥”可由“愈”义推知,译为“更加”。

五、通假逆用法。在一个句子中若遇上讲不通的“障碍字”,不妨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9,《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会意字,从手,从耳,犹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由此可引申出“拿取”、“夺取”等义,但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在此都讲不通,而以“娶”代之,则通。

例10,《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里的“呐”通“讷”,是“结结巴巴”的意思,若不明通假,错译为“呐喊、大叫”,人物的意态就全改变了。

总之,猜译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家要以一定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淀为前提,根据字词所在语言环境,整体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社会阅历、文化素养等去推断。这样的猜译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的,这样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智慧学习”。

[作者单位:湖北黄州西湖中学]

猜你喜欢
形旁文言词义
你知道形声字吗
形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优势作用*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略论古文字义近形旁的通转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