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理论是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把人的内在需求看成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的因素看成外在的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外心理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行为的根本动力。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现实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教学需要层次。
教学互动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以“学生参与备课——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自主探究——师生质疑问难——共同评析归纳”为基本环节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1、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对外界新事物极为敏感,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条件,只要教师本着信任与尊重,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制定学习方案,让他们独立地先行解决课后思考和练习,让他们在参与备课的过程中,培养收集、积累知识的习惯。如在组织《祝福》教学前,师生围绕“祥林嫂悲剧是怎么造成的”议题,共同设计了一个“为祥林嫂告状”的“道德法庭”,通过“控方律师”的陈述与“辩护律师”的反驳,来加深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认识。
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对于《项链》人物性格和主题表达的把握,不妨先选取一个情节或一段话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随机点拨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疑的能力,在多维思索中探寻途径。
3、引导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在学生充分运用老师所提供的和学生自己在课堂外所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以学生质疑基础上的讨论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学习要求。新大纲在教学目的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如《六国论》的教学完全可以在学习《过秦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异同,自主探究,把握思想内容、材料选择、结构安排等特点,在分析苏洵、贾谊得失中提出自己的“历史见解”。
4、鼓励讨论质疑。讨论质疑是思维碰撞、升华的过程。不要赋予课文和所讲知识以绝对真理的色彩,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却闪烁着创新火花的一得之见;要激励学生以独立的人格立场和建设性的价值取向对教师的既定之论作出科学的批评,形成师生的心智对流。教师要创设发言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共识。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针对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选择其中对学生发展价值高、兴趣大的问题展开讨论质疑。如在《雷雨》(节选)鉴赏时,究竟如何理解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有学生都认为仅冠以“虚假、冷酷”是不客观、不现实的,通过相互质疑讨论,认为他们的感情是真实、怀念是“真诚”的,他们“始爱终弃”的原因不是基于感情,而是封建的门第观念,周的怀念是由于现实家庭生活失去温存。结合鲁的突然出现和周的社会地位,以及戏剧冲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不仅准确把握人物间的感情,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周残忍、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认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通过设疑、质疑、解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5、善于评析归纳。学生评析归纳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在发散思维后进行必要的聚合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会评析,学会归纳。如《石钟山记》教学,通过结构分析和主旨探究,在评析归纳时可以引导学生就作者“叹”郦元、“笑”李渤的深刻含义理解,在肯定“质疑旧说”、称颂“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对作者的“批评”,提出新的“批评”与“质疑”,从而超越知识本身,在更高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思考的焦点,激发各种水平的理解,而不是作为固定的信息让学生接受。”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通过教学互动场的构建,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彭岩峰,教师,现居河南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