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09-04-21 09:45韩艳红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思维教师教学

韩艳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为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创新需要以创新人才为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政治教学应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强大动力,也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

学生只有对政治学科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欲望。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是否感兴趣,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力做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走进课堂,用生动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创设情境,增强情感色彩,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思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如教师在讲新课前可以通过讲事例、讲故事提出问题,设下疑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启发他们的思维,学生就会产生渴望继续学习的释疑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竞争 合作》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两人三足跑比赛,赛后谈感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竞争,竞争中需要合作”,通过快乐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适当地暴露、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二、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但在现实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潜能往往被抑制。因此,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创新的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参与者、引导者和知心朋友。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敢创造。

2.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话。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把自己的要求居高临下地强加于学生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3.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传授。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展示自我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尝试。凡是学生有能力发现的知识,决不代替;凡是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决不暗示。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人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培养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重视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智慧和创造力。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品质。政治教学中,不需要教师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的思维有一方自由的天空,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目的。

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在互相讨论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表现在日常教学中,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到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思考,从中得到锻炼,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之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这里,思维的乐趣被学生充分体验,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得到了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要教师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青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思维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