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娇 朱越强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若不改变管理理念,则有碍于知识的管理和传承,有碍于生成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Web2.0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管理理念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为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更新理念 搭建新型管理框架
信息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要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就需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创造力和话语权。与此同时,作为文化传承体,学校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知识积累、知识传递和知识共享的具有Web2.0时代特点的管理平台(图1)。
我校基于Web2.0搭建的知识管理平台是在对学校显性知识进行管理的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倡导教师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数字化,并通过校园博客予以呈现,从而把共建共享的知识管理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并借助网络及校际间的知识联盟与其他教师分享。
学校行政管理层与校外专家、知名教师构成管理团队。这个管理团队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使科组梯队管理扁平化(图2)。一方面,校长、教导主任、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校外专家、校外知名教师等以知识管理理念为中心,更新学校管理理念,制定学校管理框架;另一方面管理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优势,负责对口科组业务知识的交流,并对具体的科组长负责。科组长则针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确定本科组的骨干教师、新手教师和一般教师,并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与业务知识进行跟踪指导。
从我校科组梯队管理两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学校管理团队及其成员、学校科组、学科组长的工作重心都下移到一线教师,保证了对一线教师教学研究、课堂教学、专业专长、知识运用等方面的指导。学校管理成员承担着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不同途径的交流、指导,将自身的经验与全体教师分享,辐射并带动科组教师,提高教师运用知识、内化知识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付诸行动 细化学校管理策略
1.常规工作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让学校领导层及时了解常规工作,规范管理,学校基于校园博客建立了群组,设置了上级通知、学校通知、教研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计划总结、学校制度、科研资料等栏目。行政领导和普通教师通过浏览相关栏目,相互间就可以了解最新信息和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这也是校务公开的一种有效手段,对规范学校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2.公共资源的管理
学校把电脑按照教导处、学科组、学生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管理,采取实名制,将所有的电脑与公用服务器链接。所有的电脑都把E盘设为共享,教师们把有价值的、可以与大家分享的资源存放在E盘上。学校服务器设置上交资料、视频共享、图片共享等栏目,用于存放优秀课例课件、专家讲座视频、课件素材、教学软件等资源。通过这种方式,使专用教室、教师办公室、教室三地的电脑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资源可以在全校任何一个地方实现共享。
3.个人资源的管理
教师个人博客为教师存取资料提供了便利。教师在教学中完成的资料,按相关栏目临时存放在博客里。这些资料可能是随笔、日志、反思或不成型的作品等。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或得到同行的指导,可能对原作品有了更成熟的看法,随时可以方便地修改,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作品。这样,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教师成长的历程,另一方面,当学校或个人在需要资料时,随时可以根据要求进行修改或提取。
三、调整思路 确定管理实施原则
1.集体备课与自组织主题研究相结合
基于校园博客的科组教研能够在集中教研时产生主流观点、整合资源;在分散教研时对主流观点的实践和运用进行反思,通过行动对原主流观点进行完善和补充。科组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每周教研主题上传—研讨过程记录(跟帖)—教师实践反思(跟帖)—资源补充(跟帖)—教师再次运用(跟帖)—科组长总结、综述(跟帖)—形成稳定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形成教学资源。
自组织主题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就近目标(该课及单元最直接的目标)的引领下,由教师个体自发进行基于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形成教学中普遍性的问题,上传至博客平台相关栏目中。其基本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基于知识点的普遍性问题—查阅教科书、网络及多媒体—科组教师研讨—教研员(或专家)引领—实践反思—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当资源经过检验后,由主持人写成案例,通过集体的智慧深入地研究有代表性的问题,找到多种解决方法,并把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客观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集体备课与自组织主题研究的结合,使教师在互动和共同探索的活动中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或者通过公共知识解决已转化为公共难题的个人难题,从而构成加速个人学习的良性循环,使教研的主题更加明确、目标更加细化、实施更加具有操作性,同时也使教研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2.课题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
我校教师人数少,开展的课题却比较多。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建立了基于天河部落网站的课题管理群组。借助平台把课题群组、学校科组、学校教师、课题负责人、学校管理层构成一个整体。
依照各课题组研究进度需要,各实验教师根据分工共同建设课题研究电子档案——课题博客群组。学校管理层通过浏览课题电子档案博客群组,观察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愿望及成长速度,以便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量身订做新的平台,也为今后的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寻找依据。在学校管理与课题管理相互结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不断被突出和强化,课题组之间、科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交流,使博客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3.校内管理与校际共享相结合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信息闭塞,视野相对狭窄。为了开阔教师视野,吸收更加广泛的信息,2004年3月,我校与临近的龙洞小学、侨乐小学组成了《三校联动的教研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并建立了课题电子档案博客群组。三校教师在完成区教研任务后,根据共同特点确定教研的主题、学校的教师培养对象等,定时召开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借助课题电子档案博客群组作为交流和管理平台,在研究中不断突出参与学校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校际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使博客群组成为教师个人与群体专业成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使校际间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得以共享。
四、融合平台 提升学校管理效率
1.构建信息管理平台
我校在信息传递方面,采用了多种技术平台融合应用的策略。2007年,学校开通了校讯通管理平台。利用校讯通管理平台的短信互动、作业布置、学习评价、考试管理、考勤管理、学习管理、日程管理等功能,教师可以进行作业布置,并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在校情况、学校通知、学校重大活动等情况与学生家长及时快捷地沟通。通过FreeICQ,我们可以直接快速地向在线或离线的教师发送通知和信息等,特别是对重要的信息和短时内需要完成的工作,都能够起到及时提醒的作用。学校管理层还开通了中国移动飞信,有效地实现学校部分紧急事务的及时管理。
2.建立QQ群组
我校建立了QQ群组,让这个现代化的网上聊天工具为教学服务。例如,我们通过QQ群组进行校际间的科组研讨,聊天记录是客观的研讨记录,可以反复查看;视频或音频的交流,使原来刻板的教学研讨变得亲切,既减少了花费在交通方面的时间,又节约了电话费;便利的截图功能也使研讨的焦点更为集中,效率更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捷有效地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并通过管理平台界面实现教师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内化与传承。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给学校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提高管理效能提出了重要的课题。从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功能构建符合本校的管理模式,对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知识创新能力,对促进教师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对学校管理效能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凌峰,杨向谊.知识管理与学校发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6).
[2]谢幼如.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3]张伟春.论区域教研——提高质量的理论、技术与实践[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1).
[4]马培锋,张进良.Blog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初探[DB].湖南科技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