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华
内容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居生活水平,创造生态宜居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地的景观设计是实施绿地系统的具体表现之一。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传统单一的绿地景观形式所表现的文化意味及其基本的娱乐、休憩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希望环境中所出现的景观能够传递具有当代人文气息的人居环境语境,希望新的景观形式能够关注时代的主题,能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绿地景观的营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化传承与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文章从分析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出发,归纳了其设计模式的一些特性。
关 键 词:绿地 景观设计 模式
一、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其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城市绿地景观与城市总体形象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具体到城市的空间节点,如城市广场、公园、滨水空间、街头绿地、居住区、道路等各个城市公共空间绿地景观的设计,则是以绿色植被为存在的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
当今,城市绿地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城市建设中应用绿地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也将是必然的趋势。绿地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基础之上的。这些要求我们应重新认识身边绿地景观中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造景要素,例如,水系、植物、动物、微生物、气候天象时空变幻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产生有了更高层面的追求。随着景观设计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设计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多元化的绿地景观设计主要呈现为生态化、功能化、人性化及人文化等趋势。
1.生态化
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没人照料时,便会有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整个地球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传统的城市绿地景观是用新的结构和过程来取代自然,而生态型的绿地景观设计模式,则是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过程来设计的自然系统的自我设计形式。绿地景观的生态是一种艺术结合科学的设计行为,它们都是城市绿地所包含功能的一部分,其中所体现的生态设计是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手法营建生态效应的良好绿地格局。在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所以,生态化的绿地景观设计在以后的设计理念中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完善。
2.功能化
任何一个景观作品,为什么而服务是它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功能化的绿地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不同的绿地景观场所所选用的植物或者是其他景观设计要素,它们的服务目的不尽相同。比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除了景观的观赏功能外,基本的实用功能是最不容忽视的,规划交通,遮阴送凉,隐蔽防护是道路基本所在;而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选用的植物则更多偏向于观赏这一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功能化的绿地景观和城市人口的生活密切相关,如道路交通规划的行道树、分割空间的绿篱、建筑墙面的攀缘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与主导风向垂直的树阵等。当然,绿地设计功能化的趋势也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人性化
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人在各种环境中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但害怕孤独;人需要运动,累了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也需要火;人爱采摘和捕获;人需要庇护和荫凉,渴望瞭望;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需要挑战;人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穿障碍、过桥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景观设计师需要从人性的角度思考各种设计中的人性问题。所以,绿地需要空间的围合,增加私密性、安全感;绿地需要更多的水和植物,让人与自然有更多的接触;绿地需要更合适的尺度,使景观充满活力和亲和力;绿地需要适量的服务设施,满足景观的使用率;绿地也需要更多的内涵,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
4.人文化
建造景观自古以来就包含人们的对环境与社会的认识,包含人们改良自然环境的需求。一个成功的景观作品所体现的独特文化精神也是其亮点所在。设计以人为本,绿地景观设计具有人文性,这也是符合人类精神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设计的目的应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人的内在体验,并且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的人对人文性绿地景观场所的需求不同。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可重归人文性的场所。设计师需要体验生活,体验不同地域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了解当地不同阶层的人的价值观。抓住这些信息,有利于在景观作品中赋予它独特的人文气息和人性理念。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的提高,他们也在不断要求人居环境的内在韵味及给予他们精神食粮,这就是绿地景观设计体现人文化的必然趋势。
二、多元化的绿地景观设计模式特性
多元化的绿地景观设计模式特性可以系统地归纳为以下几点:典型性、时效性、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创新性、艺术性。正因为绿地景观设计具备这些特性,才会趋向于多元化的趋势。
1.绿地景观设计具有典型性
主要以传统的设计元素如绿地草坪、绿篱和树木等元素为主。绿地景观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具体的信息传递是感性的、直观的,容易为大众所理解,以花坛、花台、花径、列植、孤植等绿地设计手法以被人们所接受。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的提高,传统的园林设计理论受到了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质疑和挑战。如何对现代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属迫切需要,这也是现代景观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必然现象的原因之一。
2.绿地景观设计具有时效性
绿地景观设计的时效性是指不同绿地植物在不同时间、空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生长效果。比如,景观中植被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层次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受季节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季相差异。并且在景观规划中所运用的生态技术及植物品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时期内体现出其不同的景观特征。随着人为手段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其原有的景观面貌。设计师在设计绿地景观时,要处理好绿地与地上、地下管线及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否则对绿地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也影响整个绿地景观时效性的呈现。
3.绿地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植物是绿地景观的生命。景观特色上要注意利用植物本身特征,如树形、花色、叶色、枝、果等,配合该城镇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形成特定环境的景观效果。同时充分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以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植物品种选用上,最大限度地选用地方植物造景,这有利于乡土特色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该地区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体现。为丰富本地植物景观,可有计划地适当引进外来驯化树种或植被,但必须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形成乔木、灌木和草结合,形成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4.绿地景观设计的创新性
无论现代景观设计是出于何种目的开始,审美需求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设计任务。研究大众的审美心理会发现,“千篇一律”现象会引起审美疲劳。没有创新的景观设计会让人对周遭环境景观有麻木感,并对其产生思维定位。创新是绿地景观设计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对设计师而言,每次设计都是一次景观思想的历程,旧的桎梏被去掉,接受了新的理论与观点,这对于一个景观设计师显得尤为重要。当今景观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俞孔坚设计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就是创新景观作品。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也激励了当代景观设计师,在以后从事景观设计时要大胆创新,为景观设计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层。
5.绿地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艺术观念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演变到今天,几乎深入到了人类心灵和思维的各个方面。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应成为“连接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设计活动是在追求功能的同时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所以,现代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只是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中,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正发挥它应有的魅力。
结语
绿地景观设计特性是对当今景观设计所呈现出的各种现象的一个总结。正因为有了这些特性,绿地景观设计模式才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多元化的绿地景观模式的出现是景观设计师寻求对现代人居环境绿地景观设计模式的一点突破,着重强调功能性与实用性的内容,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寻求更完美的设计表现模式,推动整个景观设计及绿地建设的发展。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未来的设计会创造更多符合城市的发展及人们需求的绿地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俞孔坚.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J].中国园林,2004.(5):7-14.
[4]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俞孔坚.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自然资源学报,1998(1):8-15.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轩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