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民居内部空间的装修与工艺

2009-04-15 08:10
艺术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砖雕石雕彩绘

董 静

受自然、人文社会、村落、结构布局、建筑类型特征、空间形态、组成要素、规则等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内部空间的顶面墙面、地面铺墁、雕刻彩绘的材料选用及施工工艺呈现出特有的特点。

一、顶面和墙面

明清徽州民居顶面(这里所说的顶面指厅堂的顶面)具有地域特征。明时民居为“楼上厅”,楼上高敞,楼下低矮,楼上多为会客主要活动场所,又因建筑屋顶特点,顶面为梁架结构的坡顶,所以室内空间的雕饰和彩绘大多集中在顶面梁架及其构件上。而清时民居改为“楼下厅”,楼下高敞,楼上低矮,楼下成为了主要活动场所,顶面也由原来的梁架结构转变为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平顶。顶面多施加彩绘,也有用草席等材料装饰,这在丰富空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室内的亮度。

与顶面相比,明清徽州民居墙面表现形式大致相同。建筑内部墙面多以木板分隔,外墙则为砖木结构。但也有例外,如黟县宏村承志堂(图1)是以两层木板壁中间加设砖墙作为内部墙面的,更好地满足了防潮、保温、隔热及隔音的功效。

二、地面铺墁

徽州的一般庶民除卧室外,一楼多做灰土地面。富裕者多用青砖铺墁,大户多按一定式样铺装:一般天井下方四周多采用正铺,楼下厅堂内地面多采用斜铺,正斜的搭配铺装即在功能空间上作了界定,也打破了灰色地面带给人的单调感,使其富有变化。如绩溪上庄的胡适故居、宏村德义堂的地面铺装等。在施工工艺上,考究者在青砖内加入蛋青及蛋壳,通过加泼糯米汁来加固青砖,并用油灰嵌砖缝。有的还将青砖水磨出亮刷桐油,有的做成长条砖正铺(如南屏敦睦堂、潜口方观田宅等),或在正厅厅中铺置一整块石材(名为团圆石),还有的在厅堂地面四角及中间埋置陶土罐,起防潮与回音作用。

徽州民居厢房及二楼地面为木地板铺装,一楼厢房木地板高于厅井地面,柱间有地栿梁、木龙骨使室内木地板悬空,起到防潮保温的作用,显然这是原干阑式构架形式的子遗。地栿梁上往往设置通风口,形状多样,有钱币形、桃形、万字形、半圆形等。同时为防止木构架的木柱受潮变形腐坏,木柱下垫置柱顶石,亦称为柱础,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干阑式构架遗迹的表征(图2)。

值得注意的是,徽州民居天井下方,具有排水、排污作用的通道,一般为大块青石板铺装。总体上看,明代为高深的明道,清中后期以后,变成暗道,几乎跟周边地面持平。

三、雕刻与彩绘

徽州民居所用的材料大都就地取材,呈现出独有的特色。尤其是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更是独具一格。

“三雕”中,木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所占比例最大,涉及到装饰构件和家居器用等各个方面。徽州建筑属内向型封闭式架构,室内多以木构架为主,这为木雕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徽州地区木材储量和品种俱丰、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篆刻等技术的发达,为木雕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明清徽州经济的发展,显贵宅主多将精力花费在宅第内部的装饰上。此外,徽人重内质,富有含蓄内敛的文化审美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木雕的发展。就木雕工艺上看,徽州木雕主要运用有浅浮雕、深浮雕、平板线刻、透雕、圆雕等表现形式,在内部的梁架、梁托、斗拱、雀替、隔断、栏板、槛窗、隔扇门、窗扇等处予以表现,特别是天井四周的栏板、檐条更是木雕丰富之处(图3)。

徽州木雕的特色之一是在每一处木雕的内容、造型和工艺形式方面,都有一个明确的倾向。再根据宅主的审美理念、心理需求作出选择。如天罩的运用,使得两边分隔的空间既连通又分隔,雕刻工艺一般为透雕。同时,徽州木雕中的人物雕刻十分写实。徽州木雕大都不涂彩漆,而髹以桐油,既起到了防腐之功效,又保持了木质的质素及纹理。有些富裕宅主多在雀替、月梁、月陀、木床花板等部位饰金漆,施彩绘。黟县宏村承德堂天井四周的隔扇绦环板处雕刻细致,取自不同故事内容,整个木雕保持原木本色,古朴典雅;雕工精美绝伦的芦村志诚堂隔扇门的绦环板也是木雕的重点装饰部位,以戏文传说、儒学礼教、世俗故事等为主要内容。可见隔扇绦环板处为木雕中最为重要的部位之一。总体来说,隔扇绦环板大多不施彩漆,表现木质本色;有的饰金和漆,但色彩也较单纯,以红、黑、金色为主,不失整体性。黟县宏村建于清咸丰年间的承志堂(图4),宅主汪定贵乃是大盐商。宅第木雕繁复,雀替、门额、月陀隔扇门及厅堂两侧隔扇门的裙板等处,精雕细刻并施以彩绘、金漆。裙板在清时也是雕刻的重要部位,其上大多不留大面积的空白,通常用云纹、回纹等线结构贯穿整个画面,使得画面更加饱满丰富。多使用散点透视处理画面,在以天井上方为主光源的照射下,景物栩栩如生,中心突出,光影效果明显,层次感较强。窗栏板的雕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较为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变化。在宏村树人堂、南屏行吾素轩等宅第厢房的窗栏板雕刻上可见一斑。

又如,同为木雕重点装饰部位的雀替、月梁、月陀也十分讲究。雀替多采用圆雕方式,主要以狮子、人物、植物等为雕刻内容,也有朱漆贴金,如承志堂雀替等。月陀位于梁架中间,以浮雕为主,也有透雕、线刻相结合之例,有方形、梯形、椭圆等造型方式,内容也以植物、人物、动物等为主,时而也与雀替等配合贴金。月梁的雕刻装饰多在位于天井四周之处作包袱,以浮雕为主伴以线刻等手法,内容以传说故事、民风民俗、名人帙事、戏剧等为题材。

此外,木雕也影响了徽式家具的制作。木雕在家具上多采用浮雕表现手法,层次分明。除了家具等陈设物品本身构件的木雕装饰外,也多使用在大件家具的门面及雕花床柜等家具面板的装饰上。这种家具风格影响了京式、苏式家具的制作,同样徽式家具也受到其他地域装饰艺术及材料的影响。如部分民居内木雕隔扇门的隔扇心、家具背板心等处,用瓷质材料加以装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景德镇瓷器材料的影响。

雕刻的风格随时代的变化略有不同。明时民居较重功能简装饰,手法粗放刚劲,清新明快,体现了当时人们求实归真的品格追求。图案较简单,以几何图形为主,多以水波纹、鱼水纹、花草虫鸟为主要题材。清时民居雕刻或清秀隽永、或缜密繁琐、或柔和饱满工细精巧。与木雕相比,由于徽州砖雕(图5)体积较小,在民居中运用范围有限,主要雕饰部位多集中在入口的门楼、门坊、影壁等处,美化了入口立面,使得素雅的墙面具有了层次感。在砖雕表现形式及风格上,明清也有不同,明时风格趋于粗犷,雕饰朴素,形象稚拙,图像的对称性较强,题材多为植物花卉、龙凤图样,一般是浮雕或浅圆雕。至清时,雕刻渐趋工巧繁缛,并将人物故事作为雕刻题材,构图灵活,雕刻层次增加,较繁杂琐碎。徽州砖雕与其他地方砖雕有不同之处,北方砖雕往往多集中在大门的墀头、廊心墙、影壁砖雕、檐墙等处,雕刻内容多以植物、几何纹样为题材,画面构图多采用对称的形式,相对徽雕来说比较有规则且工整。

徽州石雕主要取材于当地所产的青黑色的“黟青石”。黟县山上多产青石,此石处于高山,石质硬软适度,细腻且有光泽,多用于建材和石雕。现存较好的徽州古民居的石雕大都取材于此类石材。

徽州石雕以浮雕、圆雕、透雕及线刻为基本雕刻手法,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在门罩处常与砖雕结合并用,增加了层次感。徽州石雕题材受材料本身质地的限制,内容一般以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等为题材。石雕多运用于入口门罩、抱鼓石、石狮、漏窗、梁柱下部柱础、台基等部位。石雕力求凝重沉稳,多追求体量感。为避免石质材料的过显沉闷,石制柱础多加以雕饰。明时柱础多以覆盆、伏莲等形态为主。清时柱础(图6)的形态更为丰富多样,有鼓形、方形、八角六角形等。石雕漏窗,以方形、圆形、叶形形状为主,雕饰内容除几何形状外,也以山、石、植物等为题材,构图疏密匀称灵活多变,雕饰手法追求古拙凝重。石雕漏窗的设置,有利于屋内的通风与采光,在美化建筑立面的同时,也使得内外相汲、引室外风光入室,构成“桃花似火喷墙外、翠绿竹荫借东家”“四面春光入、无处不花香”的庭院景致。徽州漏窗石雕,以黟县最为集中。抱鼓石则多见于大宅入口两侧,有避羞之用,形体较高,独立石材制成。石鼓表面一般不作雕饰,多在须弥座等处以花卉纹样为题材,运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等构图形式,以浮雕或浅圆雕表现方式进行雕饰。

与“三雕”相比,彩绘也是徽州民居建筑的一大装饰特色,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运用并不普遍。徽州彩绘多见于天花、梁枋等处,月梁处多饰以包袱锦图案(图7)。通常来说,梁柱彩画分成三段:有中段的枋心、两端的箍头及两者之间的藻头,多刻以花草等组团图案。其中的锦纹图案多做成系袱子形式,一楼天花彩绘多先在天花浅灰黄色底上绘出有规律的席纹或木纹,然后再饰以花草等组团图案,红白绿蓝各色兼用,用色清新淡雅。富裕人家常在梁柱、雀替、隔扇等处与木雕相结合饰以贴金。明时彩绘多集中在楼上梁架等处,如明代程氏三宅;清时则多见于一楼天花及梁坊处,墙角、墙面、入口门楼等处也有彩绘出现,构图较自由。总体来说,徽州彩绘清秀素雅。由于徽州民居主要靠天井采取自然光,所以室内光线昏暗,彩绘在美化空间、满足审美要求的同时,也起到了反射光线,提高室内亮度的作用。

四、材质的选用及施工工艺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的巨资投入,工匠受徽州版画、篆刻及新安画派等艺术的影响,使之技艺超群渐渐形成“徽州帮”,并以其独特的传统手法和精湛的技术雄视一方。

徽州古代工匠在营造前,先用“画墨”的方法来确定施工的尺寸、中心等。而“会墨”则是工匠们以口头磋商的形式拟订出设计样式等。经此后,工匠们协商便可进行实地操作。木、砖、石之匠活都有自己的一套施工程序。

木匠活的施工程序分出山料——起工驾马——画墨接榫——排列(料)——竖屋请梁——理柱等工序。

砖雕工序分放样开料——选料——磨面——打缝起线——雕刻——补损修缮等工序。

石匠活施工程序分由挖脚——采石——砌石——制安细料等工序。

从木、石、砖匠活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出:首先,木、石、砖活皆为就地取材,这使得徽州民居具有了自己的地域特色,如台基、石雕门楼、抱鼓石、柱础等以当地所产石材为料,皆为深色,增添了徽州古民居的凝重、深沉感。其次,根据用材功能位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材料。木质材料徽州品种俱丰,材料有优等之分。不同的功能需求,可以选用不同种类木材,比如,杉木耐腐蚀,木质相对较松软,故大部分木雕选用此材料;枫木粗且直,不易腐烂多用作梁架;株木、栲木木质细腻耐磨不易腐烂,用于门槛和地板等处;樟木虽有香气,木质细致却不耐烂,一般不用作建材,多用来制作家具。砖雕则是以当地的泥土为原材料,门楼等处既要求耐侵蚀又需张显财力、地位,这样的部分多选砖雕。对于石材,较为大块地用于屋基、柱础等用料,剩余碎石用于填充墙体。

材料的选用与雕饰的类型也是与民居建筑本身相关联的。前面已提及明清时期徽州民居的不同之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种对材料的选用和雕饰的搭配。同时,工序也有雷同之处,均是从动工前的整体规划设计到放样再到出坯,撇出大体层次粗坯轮廓到最后的精雕细琢而最终完成。

作者单位:上海市东海学院应用艺术系

(责任编辑:轩蕾)

猜你喜欢
砖雕石雕彩绘
流落民间皇家匠户砖雕情缘
山西古代建筑的砖雕艺术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快门风景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