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素描教学中实现“从再现到表现”

2009-04-15 08:10
艺术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平面化表现性素描

宋 晶

事实上多年来的绘画美学观念一直禁锢着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始终在模仿、再现自然的道路上徘徊不前,而忽略了绘画本身的价值在于充分表达艺术家内在的情感精神的创作,在创作中不但要表现客观世界,更要表现主观世界。任何绘画的最高境界都在于创造性的艺术表现,都可走向现代表现性的道路上来,而不是传统的再现。

随着绘画学科的蓬勃发展,关于素描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及教学的具体实施也引起不少的争议。如何看待素描在绘画创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教学中贯彻实施?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可以说凡是能成为艺术基础的一切造型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素描,在创作中就表现为创作的草图阶段。因此,绘画创作中对素描课程的需要是浑然一体的,不能将创作与素描教学分割开来,他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有必要将其融会贯通,将创作的意识提前到素描教学阶段。所以,素描教学就承担一个使学生从传统再现性绘画到现代表现性创作的转化,使模仿世界的意识到创造世界的意象的转化,这不仅是绘画发展的大方向,也可是素描教学的方向。

作为进入高校后的绘画专业学生所面临的第一门专业课,素描应起到具有全局性的引导作用。若使学生一进校就对学习和创作情况有一个明确认知,就会树立起学习的主动性,并能积极配合教学,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因此,绘画要实现从传统再现性到现代表现性的转化,可从素描教学入手,具体体现在画面中形体造型的创造化和结构形态的平面化上。

一、形体造型的创造化

作为专业课程的素描教学,首先应当给学生灌输“创作”的观念,尽早讲述绘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构图法则,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作能力,而不是一成不变地训练对外在物象再现的技法,否则素描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如何实现素描内容的创造化?也就是说它与传统的再现素描有何区别?传统的再现素描是从手头技艺出发,根据对象特点,对对象的形象、质感等作客观、完整的写实,旨在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而不注重艺术家自身情感精神的创造性艺术表现。要实现素描内容的创造化就必须明确素描目的——是为绘画创作而来的,必须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创作的意图,即素描的各个因素,无论是画面布局、形象刻画、光影效果、细部结构、空间背景、主次关系,还是材料肌理,都是紧紧围绕创作意图的表现服务的,为创作打好基础,成为创作的第一步。使素描教学成为一个着眼于创作全局的基础教学,让学生在素描训练中放宽眼界,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自主地完成素描学科的学习,而不是像以往的训练过程一样周而复始、机械被动地描摹自然,一旦离开了绘画物象后直接进入创作就会使学生感到很茫然,不知所措,就更谈不上实现表现性绘画了,这无疑是素描教学中的重大失败。

要实现表现性绘画创作,首先要从画面内容上着手。这个问题也首先从素描上体现出来,即使是素描的课堂写生也应该向创作方向引导,虽然在题材选择上已受到限制,但学生对写生对象的观察与表现的出发点各不相同,内心情感的表达也不相同。例如方世聪的许多肖像画,背景都不是画肖像时对象所处的现场,画家是要通过背景的虚构、想象来显示他所要表现的精神,虚构想象的背景。在方世聪那里,是一种创作理念。“虚”的背景是要让观者从具象的人物看出画家投射上去的主观情感。这种内容上的创作完全可以从素描训练中开始,让强烈的高度表现自己主观情感的自觉意识贯穿于创作的始终。

二、结构形态的平面化

概括地说,绘画的结构形态就是绘画内容的存在方式。所有绘画结构形态的最初都应是平面空间形式,人类的早期绘画就体现出了平面化的倾向,如原始岩洞石壁上的野牛、壮观的围猎场面、器物上的神秘纹样都是以极其简单的图像表达生动的现实生活,都是由人类所共有的抽象天性所致。后来人们逐渐在平面空间的创造中发展为具有深度的三维视觉感的绘画形式,赋予了再现自然的能力。然而我们要打破这一传统形式,实现现代表现性绘画的转化,就有必要从素描中体现出来,始终保持绘画最为原本的平面形式。因此,我们的素描形式也可以回归到平面形式意义的创作上来,摆脱再现自然的奴役。

随着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的提高,出现了透视法、光色原理等,使人们从画面中看到的物象越来越像现实实物,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可将其升华为平面意义的艺术形象上来。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中说:“我们的知觉偏爱简单结构、直线、圆形以及其他的简单平面秩序。”显然,绘画中的平面化是现代画家艺术观念的追求,通过单纯简约、平面整体的秩序去感知独特的形式意味,实现绘画从再现到表现,从客体到精神的转变。

因此,素描的结构形态要做到平面化,简化是这一语言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可将表现形体空间的点、线、面等造型语言简化为不以再现三维空间为目的的平面形式,如马蒂斯的《舞蹈》就是将结构形态简化为近乎剪纸的形式;蒙德里安的《开花的苹果树》也是将结构形态逐渐简化为线面的抽象构成。①简化语言形式在素描练习中也应起到相应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将应有的形体空间概括为单纯的视觉形式要素,在这一过程中既强化了结构形态,又使形态在主观简化中趋于平面化;或是将绘画对象作不同视角的简化,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所取舍、综合的简化,力求一种反传统的再现、模仿,通过系统的训练来突出学生的主观创造意识。具体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以一种积极的观察方式对丰富的客观对象进行视觉选择,对看到的所有散乱繁杂的绘画素材及自然琐碎的细节进行最大限度的简化,并迅速捕捉到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和画面平面结构的秩序感,从而创造出一个平面化、简约概括的视觉形象。

总之,建立从素描到绘画创作内在一体的体系,从素描入手,做到素描形体造型的创作化和结构形态的平面化,从中实现绘画创作从再现到表现的转变。重在从素描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观察与表现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可能性,不但可以增强对客观形象的直接感受,加深对形象的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也可以使学生能动地在表现形式中寻找适合张扬自己个性的视觉表达方式,同时素描教学的多元发展也可体现出来。

注释:

①陆宝新.论装饰画与现代绘画的形式语言.美术研究,总第109期.

参考文献:

[1]王朝闻著.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

[2]中国油画双月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总第124期.

[3](英)E.H.贡布里希著,杨思梁译.秩序感.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7月.

[4]王沂东著.王少伦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鞠向玲)

猜你喜欢
平面化表现性素描
平面与构成——主题性油画创作语境的空间际遇研究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武汉素描
素描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当代油画创作平面化追求探析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