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先慧
双流艺体中学,四川省双流市610200
摘要: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素质教育要求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作者思考如何用运用信息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在把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之中,作者发现并注意到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实现物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推进课程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理运用;物理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3(S)-0053-2お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一种新尝试。但大多数情况是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鉴于此,很多教师都反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是学校对外的花瓶。本来信息技术应作为一项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是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届时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1]。
而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与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在校园网上许多物理教师在学校信息技术老师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页,把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上面,同时还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老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访问Intemet网络,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在把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到,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实现物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推进课程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加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生的感知系统,有利于知识的形成
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对大量事实及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而建立起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也遵循这样的认知规律及研究方法,这在教学时就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积累作为依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也不同的,要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搜索他们头脑中积累的与教学相关的内容,确实比较困难。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很好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如在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播放经过剪裁的奥运会游泳运动员在水池中奋力拼搏的情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又如对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变化,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可以将火车、地铁、汽车等物体的行驶情况组合在一起播放,给学生以感官刺激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中容易采用图文并茂的知识表现形式,能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语言描述具有不确定性、文字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实验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抽象的、静态物理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碰到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受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将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抽象变为具体,静态化为动态,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时,学生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该电路的电流的变化比较难接受,教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常常既做实验,又板演,但学生的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印象不深刻,效果不甚理想。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将这个实验再配以电流流动的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可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的变化,通过电流移动方向的模拟动画实验,可层层直观的透析充放电过程。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很快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电容器的充放电工作原理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原子物理的教学内容中,更能体现其特有的效果。
3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实验成果的共享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逐个研究。由于每个因素研究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般采用分工协作研究,每组承担其中的一项因素,而对于每组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可运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可以让没有亲自研究该因素的学生,从其他组的实验记录里通过分析、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达到了做一知三的效果,完善对该物理知识的理解。在“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等课题研究时,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4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在一些以学生的猜测、讨论、实验探究为主的探索性实验的教学中,由于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容较多,常常会感到时间紧迫。如能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探究“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为了保证探究顺利进行,教师必需对实验时牵涉到的实验器材的组装及实验中应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给予指导,如果采用传统边示范边讲解,既费时又使学生容易听了这忘了那,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先把实验装置展示在大屏幕上,接着点按鼠标,将要点的内容配以动画与变幻的文字一并定格在大屏幕上,学生在操作时,有什么问题只要抬头看一下提示,又可以继续实验了,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的运用,它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和学的多元化,提高教学的效益。但是,要使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必须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各种媒体数量的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合理性。不能认为运用了信息技术,就一定能教好了,也不能认为运用了信息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可有可无了,更不能以此来排斥或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果将各种信息技术盲目、无序地运用,将会使教师在上面“手忙脚乱”,学生在下面“眼花缭乱”,这种课看似热闹,但由于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情感的交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注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信息技术运用的时间和运用的内容是否合理。
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给学生、教师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但我们确信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学科教学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栏目编辑王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