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的分析及要素案例

2009-04-15 08:10何柏根王建峰
物理教学探讨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背景教学资源

何柏根 王建峰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浙江省海盐市314300

摘要:本文简介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并从知识背景、地位功能、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资源五个方面对教学内容的要素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背景;要素;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3(S)-0023-3オ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其组织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教的内容和学生学的内容,这里面除了有知识的成分,还有技能训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同于教材内容,但又主要来源于教材内容。因此,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必须要对教学内容作一深入的分析。本文结合《电动势》的教学案例就如何分析教学内容及要素作一论述。

1 知识背景分析

教师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必须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与这一课有关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规定,明确本节课教什么,学生想学什么、该学什么;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以及这部分知识在社会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如针对《电动势》这节课的教学,根据课标规定的“知道”、“了解”等行为动词,我们可以明确本节课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识记层次的能力培养。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可按如下问题串思考展开:①学生已具备哪些跟本节知识有关的背景知识或信息?它们对本节的学习有哪些帮助?②怎样从功能关系上来理解电源的作用?③用比值法定义电源电动势,其值说明什么?④如何让学生对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有所体验?

对知识背景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教材本身的知识层面,更要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技能、已有的过程与方法、心理情感等因素。《电动势》这节课的知识背景分析见下表所示:

2 地位功能分析

《电动势》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二节内容。“恒定电流”是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是电路分析及电子线路学习的基础,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因此,学好本单元知识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教材第一节先介绍“电流与电源”,第一节知识相对比较基础,如电流、电压、电流方向、电流定义式等内容,在初中已有所涉及。教学中只需结合电场的观点,从更本质的场的角度来认识电流的形成机制即可。但电动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材又是从能量观点来阐述电动势的意义,从而使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广,学生理解困难。同时,电动势概念又是学习和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和关键。整节内容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前后知识体系和结构上更和谐统一。可以说《电动势》是承前启后,连接前后知识的桥梁,教学中应努力利用物理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情景,增强科学探究氛围。

3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依据科学的目标进行组织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和系统性。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或者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确定的学生应掌握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培养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态度方面的。在《电动势》这节课的教学中,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规定所要达到的要求为:①基本要求:从能量角度理解电源的作用;知道电动势是描述电源特性的物理量及其定义式;了解电源内阻的概念;知道电动势和内阻是电源的重要参数。②发展要求:知道电动势定义式中,E跟W和q无关;会用电动势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即通过新课教学,学生要记住电源有二个重要参量,并记住电动势的表达式;通过实验演示、类比、小组讨论等手段感受电源中的非静电力作用,能叙述电源的作用及其内部能量转化问题。确立教学目标,见下表所示:

4 教材处理分析

教科书是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代表的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也不应该唯教材论,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尝试编写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电动势》内容中教材按以下线索呈现: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用抽水机抽水事例类比电动势——定义电动势——内阻——科学漫步(生活中的电池)。按教材来实施教学有以下难度:①学生对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缺乏感性认识。②即便采用抽水机作类比学生也难理解电动势的含义。③教材直接给出电动势定义式,而学生可能会产生“为何如此定义”这类疑问。因此,在教学内容分析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逻辑关系重新优化组合。我在教学中增设了几个环节(情景):①展示干电池的内部结构。②用原电池实验模拟电池内部的非静电力作用。③用不同电源的非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电荷量的关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来比较不同电源电动势的大小?④演示电源内阻对外电路影响的实验。

5 教学资源分析

合理的教学资源,应该有其明确的目的和作用,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和克服思维障碍;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等。お

在《电动势》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实验性、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创设教学情景。情景①:课

题引入小实验:“音乐贺卡供电研究”(电容器放电与干电池供电对比实验)。如图1所示,通过对比实验提出关键性问题:为什么电容器不能持续供电?而干电池能持续供电?情景②:如图2所示,为了增强对非静电力的感性认识,可增加用原电池模拟电源内部非静电力作用的演示实验。情景③:利用多媒体形象模拟电源内部的非静电力做功。情景④:如图3所示,演示电源内阻对外电路影响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当电键逐个闭合,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电源不但有电动势,而且有内阻;同时,实验现象在学生的认知上产生震憾,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学内容分析是教师备课、实施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而有效地把握各分析要素,方能使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真正达到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课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3]张军朋.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

(栏目编辑黄懋恩)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背景教学资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