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澄 林春静
[摘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条件。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这是我们当前应做的工作。
[关键词]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时代发展
一、学科建设:群众文化理论不应缺席
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十分薄弱。仍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群众文化的学科建设是制约群众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群众文化事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国家和地方各级文化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政策法规和措施,但对这些新政策的理论研究和阐释还很不够,很多课题还没有列入专业研究人员的视野。而且,目前还没有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群众文化理论刊物,文化部主管的《中国文化报》虽说辟有群众文化版面,但由于报纸的特性,也很少刊登理论文章。任何一项实践都不能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盲目前进而取得累累硕果,群众文化的发展也不能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前行,因此,群众文化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新的突破。目前,在教材上,由文化部委托编写的《群众文化学》、《群众文化管理学》、《群众文化辅导学》可以说是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在科研上,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和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每年一次的全国群众文化论文评奖活动坚持数载,群星奖也曾设立过“群众文化科研成果”评奖,架设了“出人才、出理论”的桥梁,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高端的研究课题,还可采取申报研究课题的方法,由文化部支持、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主办,地方各级群众文化学会、群艺馆、文化馆立项申报或联合申报。另外,在行业规范、标准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定等专业化建设方面都应是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全民文化素质提高
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使新生一代能迅速、快捷、高效地占有人类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必须坚持年初预算优先教育、年中调度优先教育、年末结余优先教育、制定优惠政策优先教育的“四个优先”原则大办教育。尤其是近五年,我省教育的投入累计达6.8亿元,年均增长28.85%。
三、完善监控体系。健全管理机制,规范文化市场健康经营
无论做任何事情,有创新才有发展。我们文化事业单位虽有别于其他企业,但如果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进而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也必须高举创新这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思想观念上的每一次解放和创新,都会带来事业上的飞跃。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紧抓“宣传、培训、监督、扫黄打非”四个环节,以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娱乐市场、演出市场为重点,完善文化市场监控体系,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文化市场实现繁荣、规范、健康。开展“反盗维权”、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等一系列集中执法活动,清理音像市场;开展以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净化娱乐市场;采取“日检查、周抽查、月排查”的方式,文化、工商、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联合巡查,安装“阳光骑士”互联网监管系统,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接触有害信息和非法网络游戏,取缔“黑网吧”,规范网络文化市场;打击低俗、色情等非法演出,重点肃清演出市场;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盗版盗印教辅、教材,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保护出版物市场。
四、队伍建设:需要在战略高度上深度探索
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已经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因此,建议文化部、教育部对文化院校有关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在相关院校开设群众文化或文化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和研究生班。在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上,也应拓宽思路、创新方式,如借鉴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的经验,由相关学校承办,面向群众文化以及文博、图书馆系统的优秀青年专业人员举办长期性的文化管理研究生班。另外,对文艺人才的评价不应仅以职称、学历为标准,而应结合业务技能和业绩综合评价,营造不拘一格评价和使用人才的行业规范和社会氛围,这也是队伍建设尤其是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保证。30年沧桑,30年巨变,一度单调沉闷的群众文化生活如今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各级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相当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一直处于边缘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渐重归它应有的位置。针对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提高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必须要把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与落实人民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相协调、相统筹,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企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采取政府投资、文化帮扶、社会捐助、农民自办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化的格局。各级财政给予群文活动的经费要做到按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年同步递增,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农村文化管理机制。上级文化部门要把为农村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加强业务指导。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帮助农村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和业务交流。建立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展城市社区与农村结对子,继续大力开展“三下乡”等活动,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注重创新,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还要注意文化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深化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满足群众的需要。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