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宇华
摘要:健康的人格,不仅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们充分发展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健康的人格,甚至可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常态的人格。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不了解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和出现人格障碍的原因,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本文从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和出现人格障碍的原因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人格障碍;成因探析;教育对策
人格障碍,又称精神病态,或病态人格,是在无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的行为偏离正常人的一类心理障碍的总称。从中学的实际情况看,最常见、最普遍的人格障碍是攻击型人格障碍。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对他人的恶性攻击性行为。这种攻击性人格障碍在中学生中常表现为攻击同学、顶撞老师、大发牢骚、破坏公物等,且非常固执,难以劝阻。这是中学的领导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能不能把这部分学生管教好,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班级的团结和稳定、老师的安全与尊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以及对家庭、社会是否有贡献。因此,了解中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特别是攻击型人格障碍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中学生人格障碍的基本情况
1.心理测评结果
中学生攻击型人格障碍,从心理测评来看,是比较严重而令人头痛的。我们曾选择了该校6个平时表现中等且无明显特殊情况的普通班级,共284人,用
L.R.Derogatis编制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具有轻度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17.25%,共49人;中度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11.62%,共33人;偏重、严重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2.47%,共7人;无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68.66%,共195人。
2.实际表现统计
从实际表现来看,中学生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数比例比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要高。例如2004学年,受到学校学生处严肃处理而通报全校的,比较严重的违纪事件就有106人次。这106人次之中,虽然违纪名称各不相同,但几乎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攻击性成分,而且不少人不只一项错误。这106人次之中除去重复犯错的13人之外,实际人数为93人。按该校在校人数2642人计算,这个比例是3.52%,比问卷测评结果高出1.05%。
二、中学生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
中学生攻击型人格障碍比较普遍且严重,那么,这种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并结合该校实际来谈谈这个问题。
1)生理原因: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性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送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有人报告,暴力犯罪中脑电波异常多见,特别是颞叶的慢波活动与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为2%,在攻击型人格患者中则为14%。这一点,从该校的实际情况看,主要表现在那些人大都学习成绩差,从平时表现来看是厌学的,他们似乎很难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另外,攻击性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这一点,从该校实际情况看来是存在的。同时发现,平时常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大都有找女朋友的强烈愿望,上课好写东西(同学反映为情书),而且,一旦找到了所谓的“女朋友”,就表现得比较疯狂,有的甚至在许多公共场合也会有亲昵的举动。是女性,则表现为不顾一切地外出与人约会。
2)心理原因:①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断、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同学之间常问“你还是不是男人?”“难道你还是白板?”而且这些人在有女性在场的情况下更会讲话,更会逞能。平时好顶撞老师,好欺侮同学,有的人好参加文娱活动,如篮球赛、元旦文艺会演等往往很积极,深层原因也就在于此。②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③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表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1)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识太强,具有明显的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这种学生往往懒惰成性,上课不专心,老师去提醒,他就对老师白眼睛、发脾气。课后从不做作业,而且这种学生常常脾气暴躁,具有严重的攻击性行为。
(2)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压制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如一个学生讲到他父亲是多么厉害,一个巴掌能使他头痛多少天,还说他父亲如果发起怒来,完全可以把一个人用一只手举起来,而后摔出去很远。这种学生高兴时会说说笑笑,但一旦发起脾气来往往难以收敛。
4)社会原因: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容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老师们经常能听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话,所以学生遇到“委屈”,就要抗争,因而难免引起争斗。
5)学校原因:我们发现学校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处理不当,也会引发学生的怨恨情绪。其中某些怨恨情绪会导致攻击性行为,我们曾经在两个高一新生班级,利用语文课让学生写题为《我最恨的人和事》的作文。统计结果,学生最恨的人,最多的竟然是教师,共有35位学生写了对老师的怨恨,占30.97%。对老师的怨恨主要是两种原因:①老师体罚学生;②老师错怪学生。
三、中学生人格障碍的教育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早期,这一时期是“心理断乳期”,品德发展处于动荡型向成熟型过渡的时期,各种心理矛盾比较突出,如: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情绪的冲动与自制力、求知欲强与识别能力低下、理想与现实等矛盾。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与对策。
1)优化教师心理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知识经济信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班主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技能。为建设一支教育思想端正,道德品质高尚,教学业务精良,年龄结构合理,责任感强、热爱学生、乐于奉献、有创新精神的班主任队伍,该校通过开设班主任论坛,对一大批青年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理论业务培训。我们知道指导行动的是人的思想,学生之所以会有攻击行动,主要是因为他们心存攻击之念头。如果我们的班主任能经常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那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攻击行为。
2)加强道德法制教育。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比较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该校为抓好这一项工作,根据学校实际,主要是把道德教育与培养日常行为规范和制度建设相结合,首先要对每届高一新生进行军训,上好道德法制教育的第一课;其次是设立文明值勤岗,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开展“告别不文明行为”专题活动和评比“百佳”及标兵活动,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提升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另外,每学年的第一学期,还要召开1~2次全校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大会,邀请司法干部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有时还找看守所的在押犯人给学生现身说法,警戒和提示学生要遵纪守法,遇事不能冲动鲁莽,以防一失足成千古恨。从学生的会后感想看,这种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3)实施心理健康指导。研究表明,未来社会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可能占20%~30%,人格因素要占70%~80%。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思由此提出了“情商”的概念,主张人们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重视人格的力量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人生的丰富、美好和幸福。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该校有兼职的生活指导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并从不放过培训的机会;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和悄悄话信箱,进行学生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编辑了校报和《心理阳光》报;由专家和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电视讲座;学校领导亲自支持召开全校女生青春期健康生活指导会议;对所有的女生进行每月一次的健康档案登记,还有开通了为学生分忧解惑的心理健康热线电话。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学生最直接、最实际的一种生活体验,它蕴藏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教育内涵。它包括:①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校风、校貌建设、人际环境、活动开展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温馨的校园环境。整洁的校园,优美的环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②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优良的班风是强有力的集体舆论,它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影响着集体的生活。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以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该校在搞好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组建了“朝花”文学社、“奥运”舞蹈队、女生合唱团、“正气”印社、“佩兰”越剧社、漫画社等多个学生社团。另外,开展艺术节、运动会、歌咏会、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给学生以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这些有益活动使学生的精力得以充分发散,有助于抵御不良影响的诱惑,矫正某些学生的不良品德和言行。
5)培养学生自治能力。该校在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治相结合的原则下,探索出一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四自型学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会的作用,由学生会负责,政教处具体指导,成立纪律、卫生、食堂、寝室等多个学生管理组织,增强学生的自治能力。另外,还重视对学生中一些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取消攻击型、破坏性的小团体,避免形成一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歪风邪气。
参考文献:
[1] 豁然.心理好医生.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
[2] 贺淑曼,蔺桂瑞,等.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