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巍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实践。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数学情境可以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具体环境,所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境都可以纳入情境创设的范畴。课件、小故事、绘画、游戏活动乃至语言渲染等一些丰富多彩的情境,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但有时我们也会从某些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数学课上发现,课堂教学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有些教师在情境创设上花了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却因针对性不强而事倍功半。因此,教师不仅要把创设情境看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且要重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自己唱独角戏,而要心中有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才会不断增强。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1.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
2.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我在教学中重点对小组活动基本技能和交流思想的技能进行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明白每种合作技能的作用。比如听取的作用:不听取就没有合作,只有认真听,才能有效的合作,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其次对学生提出各种技能的具体要求。比如听取的要求:听人发言要专心,记住要点,不随便插嘴打断等。
三、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形式。关注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①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的关系,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这样安排,不仅能让学生对新旧认知进行有效整合,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关注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五、查找不足,关注课后反思的有效性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教师应用数学教学有效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面对不同的教学需求,我们应该努力进行研究。想出更多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