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娟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营造读书氛围,开辟活动天地,指导阅读方法,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提升阅读水平,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关键词]阅读教学 营造氛围 指导方法 提升水平 丰富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57-0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些都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文,但不能禁锢于课本,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
如何使孩子们会阅读爱阅读呢?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实践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认真读书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我们课题组经过实验,做了以下尝试,已初见成效。
一、营造读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首先,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读书氛围,学生收集名言名句,组织他们交流,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名言请字写得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其次,动员、引导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课外阅读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安排学生定期去图书馆借书,并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课内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说的便是课内要严格训练,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逐步使学生达到能运用精读、速读、选读、批注等多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叶圣陶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把阅读方法的指导,赋予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变“教”材为“学”材。
1.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略读法,就是大略地读,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书籍。略读的目的就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取“以绕为进,以避为进”的方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然而,略读不是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读。
3.选读法,就是有所舍弃,选其所需而读。根据需要或针对问题,学会有目的地选读有关文章或选读文章中的有关部分,达到迅速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4.速读法,即用最快的速度阅读,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5.批注阅读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对重点,疑难边阅读边圈点勾画,或写上几句心得,既动脑又动手,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我们还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注意给规律、教学法,教给儿童用不同方法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
三、重视检查阅读效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1)在班会上开展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2)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3)组织读书经验介绍。(4)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5)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刊物投稿。通过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阅读效果就会更好。
四、开辟活动天地,提升阅读水平
1.课前精彩三分钟。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我们都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讲演,把课外阅读收集的小故事、名人名言、谚语、谜语、歇后语或新人新事与全班同学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读课外书刊。
2.定期开展“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活动。此项活动由学生代表设计和组织,教师参与其中,在课内完成。活动内容主要是把在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收集整理的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交流。主持人尽量为全体同学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实现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积极交往互动,又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真正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五、课外广泛阅读,拓展生活空间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课内得法,还应指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得之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拓宽知识面,拓宽生活空间,以“课外促课内”使之相得益彰。
1.结合课文学习,实施拓展性阅读。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材料辐射,须找准课内材料与课外材料联结点、切入点,这也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
2.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著,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目前学校拥有大规模的图书室,图书种类繁多,科目齐全,我们要利用图书资源,要求每周每生借阅不少于1次,教师有选择地给学生推荐,达到资源共享。我们首先为孩子选择的是《小小百花园》丛书,在这套读物中,有爱的教育,美的熏陶,还有科学知识的趣闻……。
3.介绍优秀报刊,做好阅读指导。随着现代家庭对子女“智力投资”的不断升温,订阅儿童报刊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的理解更深了,情感体验也更深了。如《小朋友》、《中国儿童》、《小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东方少年》等。我们利用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给孩子们阅读报刊的方法,让他们在课下自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