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军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你们问我为什么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圆,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留个“缺口”给下属,并不说明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而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的圆满。当然,这里管理上的“缺口”有别于管理上的“漏洞”。学校管理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学校管理留“缺口”的依据
现行的学校管理,丝毫不见“缺口”的痕迹。学校处处是标准化的程序、规范化的要求,师生的言谈举止中渗透着规章条例的痕迹,殊不知学校管理“无懈可击”的局面也直接影响了教师思维,导致教师思维的僵化,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其实,学校管理在一些值得商榷的或有待于改进的规章制度方面应留有“缺口”。
学校管理留“缺口”就是将艺术中“留白”的手法用于学校管理之中,以此激活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学校环境,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效果和水平。其实心理学理论早就给学校管理“留自”提供了理论依据。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整体”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或“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因此在学校管理中留“缺口”,可以调动和激发师生主动实践和探索,使管理形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学校管理中留“缺口”就显得很必要也很重要。
学校管理留“缺口”的方式
方式一:要给教师留一点空间,让他们去尝试,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并允许犯“合理的错误”。只有让教师感到是自己在决定怎样工作,而不是处处由别人指使自己工作,工作过程中是自己的意志在主导,而不是别人的意志在主导,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工作岗位上的木偶或傀儡,教师才有填满“缺口”的愿望和自豪感。给教师们留一点空间,他们会创造奇迹。
方法二:在管理过程中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原来的计划。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优劣好差以标准件来衡量。在实际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用统一的制度管理模式,就会在管理上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让学生产生心理疲惫。例如某校开展了“我为学校添光彩”主题活动,德育处做了充分的准备,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轰轰烈烈搞了两周,可学校里并没有什么变化,损坏公物、乱涂乱画等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改变策略,利用课间操时间,让学生站成一个圈,校长站到中央,校长说:“同学们,你们想让学校变得更漂亮吗?”“想!”学生们齐声回答。“很好。”校长说,“那就请同学们帮我办件事。学校列出了专项资金,想在教学楼和科学楼之间建几个小花坛。但是花坛建成个什么样子,种些什么花草,我还没有想出来。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设计设计,你们愿意吗?”“愿意!”学生们齐声回答。校长又说:“好!我就在校长室门前设个专门信箱,你们画好了设计图,可直接放到信箱里去,行不行?”“行!”学生们又是齐声回答。一周后,校长收到了200多份稿件,他挑了四十个方案贴在宣传窗里公示,之后让师生投票决出最终方案。花坛建成后,老师们发现,白瓷砖贴成的道路边沿上,再没有被踩踏过,学校乱丢、乱吐、乱画现象也越来越少了。其实很多事情效果不好,不是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得力,而是我们的管理思维出了问题。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如果学校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总是规定他们这样那样,用成人的思维、成人的条条框框治理他们,不光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学生也苦不堪言。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让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少一分“不准”,多一分“建议”;少一些强制,多一些自愿;少一些常规,多几分机动;少几分指责,多几分宽容。即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发挥更丰富的个性创造,相信一定会创造出精彩的一片天。因此,在学校管理的“留白”实践中,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留出空间,留出余地,让师生发挥才智,发挥特长,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