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业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经费开支的管理越来越正规、严格,以前那种随意花费教育经费的日子已远去,而且教育经费相对缩水。作为校长,应该有“节约”意识,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学校开支,做到教育经费缩水了,学校的发展不缩水。
未雨绸缪,提前规划
不管是市区学校、中心校还是山区小学校,在开学前首先要大致估算本学期的教育经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大概收入量,提前规划本学期水、电、煤等日常开支、教师培训等专业发展开支、学校活动开展等额外开支、招待费用以及其他临时性开支。此外对每个月的开支做一个沙盘推演,验证学校的收入是否有一定的羸余。在规划时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在正常情况下实行“财政赤字”,更不要不顾实际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加强管理,严格审批
学校方方面面的开支有很多,校长要加强财务制度管理,可以实行“一支笔”等审批形式,杜绝乱开支、瞎开支、不合理开支,真正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花在刀刃上。校长要明确以下几点:1、学校经费是国家的、学校的,不是校长个人的“私有财产”,不能擅自决定大额开支,最好要经过教师大会、校委会等合法途径;2、校长不能对教师合理报销非常抠门,而对自己不合理的招待费大开方便之门;3、尽量实行“阳光财务审批”政策,充分保障教师的知情权、监督权,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误会。
开源节流,精打细算
学校的教育经费是有限的,校长要想办法“弄钱”。校长可以拟定学校发展计划,统计需要经费,争取向所在村、相关施教区、教育行政部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钱”,或者争取学校毕业的能人达士、企业的捐款资助,充分使学校教育经费这块“饼”做大,抑或发掘学校教师的社会关系,争取单位部门“结对”“扶贫”“赞助”等生财途径。同时,校长要加强预算管理,争取货比三家,往节约的路上走,凡事不要求大、求全,只要求好。在同样经费情况下要使经费效益最大化,在较少经费的情况下要花小钱办大事。真正的“好校长”不是会花多少钱,而是在少花钱的前提下办好事。
统筹兼顾,重点突出
一个学校应有自己的特色,同样,学校开支也要有特色,具体来说就是“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即学校在学校形象、声誉的事情上要舍得投资、花费,在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上要适当节约。任何学校的经费收入不可能是无限的,既然这样,那么学校不可能在任何花费上大手大脚,因而校长的统筹兼顾就非常有现实意义。校长在一般经费上的斤斤计较,恰恰是保证重点项目的开支,只有这样,学校的开支才有张有弛、有章法。另外,校长要注意一个误区:将学校经费平均使用,虽然四平八稳,但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办法。有为的校长,敢做敢当、善于拍板,在经费安排上一定有自己的特色。
事后反馈,及时调整
预算与实际不符合是常有的事情,有些开支由于偶然因素会加大开支。作为一项活动,不可能临时取消,有时“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将活动进行下去。而这些活动又不可能向上级要钱,这时,校长的“事后反馈”显得尤其必要。校长要总结为什么活动会超出预算、超出了多少,以后如何弥补、在哪里弥补等现实性问题。事后诸葛亮虽然实际意义不大,但对于提高校长的执政能力却非常有益。校长要根据学校开支的变化,适时调整学校计划:如果经费紧张则大力削减意义不大的活动或取消这类活动,如果经费宽裕则充实其他活动或临时增加一些活动。校长临时决断能力对于保证学校正常开支显得尤为必要。
及时总结,理清思路
校长一般会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做一个总结,甚至形成经验介绍、论文,而对经费开支则很少总结,往往事后一问三不知。其实,校长对经费开支的总结在现实意义上很重要,毕竟校长要与钱打交道。你不找它,它倒找上你了。因而与钱打交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动歪主意捞好处。因而每学期校长对学校经费开支做一系统总结很必要,当然不是非得形成论文等,但得让自己心里有数。
校长只有把经费开支花得明白、花得清楚、花得实在,才能真正得到广大教师的尊重。校长既要会花钱,也要花好钱,使钱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钱有所值,钱有所用”。